鏡頭下:明朝第六位皇帝陵修繕現場,歷時一年半,總耗資兩千萬元

鏡頭下:明朝第六位皇帝陵修繕現場,歷時一年半,總耗資兩千萬元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他的一生之所以特別,是因為他的身上發生了兩件影響明朝政治走向的大事,分別是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在土木堡之變前,他的年號是正統;土木堡之變後,他被也先俘虜,于謙等朝臣擁立他的弟弟朱祁鈺登基,是為明代宗,遙遵英宗為太上皇。於是從此,到回國被軟禁,再到奪門之變,他一直是太上皇。奪門之變後,他重新當上皇帝,並展開清洗報復行為。縱觀明英宗的一生,充滿傳奇,但公允而論,從當皇帝的角度,他不是合格的皇帝。

鏡頭下:明朝第六位皇帝陵修繕現場,歷時一年半,總耗資兩千萬元

明英宗與明代宗是悲情兄弟,因為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被推上風口浪尖。明代宗,廟號為代宗,替代他人做皇帝之意,生命垂危時,被哥哥發動政變趕下臺,由皇帝廢為王,不久死去,草草下葬,沒有葬入皇陵。

鏡頭下:明朝第六位皇帝陵修繕現場,歷時一年半,總耗資兩千萬元

裕陵,位於明十三陵天壽山西峰石門山南麓,它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和皇后錢氏、周氏的合葬墓地。明朝帝王陵一般由祾恩殿、祾恩門、三座門、欞星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牆、琉璃照壁等組成。然而,裕陵經過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地上建築損害嚴重。明裕陵始建於天順八年(1464年),由8萬餘人用4個月營建而成,佔地約2.62萬平方米。清乾隆在位期間,曾對裕陵進行過修繕。然而,民國期間裕陵又遭到了大肆破壞。

據報道,這次修復裕陵耗時一年半,總費用2000萬人民幣。據負責修繕裕陵工程的負責人介紹,“(2000萬費用)最大項的三個費用就是瓦片、木材和磚石,磚石瓦片各需幾萬件,磚石是在門頭溝燒製,還有很多費用花在木材上,雖然沒有了楠木,替代的也需要好的木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