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請你談設計前,先讀讀《茶經》!

小罐茶,最近一段真是很火。

人家和一般茶農不同,主打了設計牌。設計師名頭一個比一個大,至於是不是懂茶,那就不知道了!

小罐茶主打,就是茶葉在小罐中充氮保存。更安全,更放心!小罐茶,請你談設計前,先讀讀《茶經》!

我很想問一下,在沒有您這所謂“”小罐技術之前,中國茶是否一種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閒話不多說,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茶聖陸羽對於茶葉存儲的態度。

唐代當然沒有那麼“高大上”的小罐技術,但是古人仍然重視茶葉保存問題。

世界第一部茶學經典《茶經》第二章“二之具”中,介紹了唐代一種專門用來存茶的工具——育。

陸羽《茶經》中,將收藏茶的工具稱為“育”。這個名字,就十分值得後世玩味。育,可以理解為“按照一定目標去長期教導與訓練”。因此,我們也常組詞“教育”或“養育”。

陸羽採用“育”字來命名存茶工具,其實也是在對儲存茶這件事下定義。

也就是說,這不是簡單保鮮的問題。茶葉在儲存過程中,要達到“受教育”的目的。進一步說,茶葉要越存越好,而不簡簡單單的守成不變。小罐茶,請你談設計前,先讀讀《茶經》!

茶聖陸羽所記載的這種“育”,就屬於這種可以“教育”茶葉的工具。《茶經·二之具》中記載:

育,以木製之,以竹編之,以紙糊之。中有隔,上有履,下有床,旁有門,掩一扇,中置一器,貯煻煨火,令熅熅然。江南梅雨時,焚之以火”。

這種工具,有點類似於烤箱。用微弱無焰的火烘茶,屬於一種低溫長烘的儲存方法。雖然構造簡單,但今天看起來仍符合科學。

它不僅可以儲存茶葉,也可以提高茶葉品質。如今烏龍茶製作中的焙火工藝,與《茶經》中“育”的工作原理很像。看似是給茶葉脫水,從而便於保存。但在熱的作用下,使葉中的有效成分進行轉化,提高滋味甘醇度,從而激發香氣,這才是最終目的。小罐茶,請你談設計前,先讀讀《茶經》!

一般情況下,我們將《茶經·二之具》理解為記述唐代製茶工具的章節。由於茶業技術迭代很快,第二章也被戲稱為《茶經》中最“過時”的一部分。可其實,《茶經·二之具》絕非這麼簡單。

陸羽撰寫第二章時,並非單純記述生產工具的樣式與規格。他將自己對於採茶、製茶、存茶環節的理解,也都寫在了其中。雖然如今茶葉製作方法日新月異,但最基本的原則卻仍在《茶經》當中。

成功的存茶,不僅僅是防止茶葉變質。

成功的存茶,更不是要茶與空氣隔絕。

成功的存茶,是要將茶“育”的更好。

古人,沒有那麼蠢笨。

今人,沒有那麼聰明。

小罐茶的設計團隊,不妨先讀讀《茶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