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還認識農村宗族5服的人嗎?

用戶145603231

你的孩子認識農村宗族五服的人?對於這個問題,筆者就實際情況談談自己的理解。

宗族五服原是在農村很流行的說法,也是血親關係的一種象徵,但是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現在在很多地方對宗族五服的意識已經弱化了不少。


以前,村子裡每到春節各宗族都會聚集起來請家堂。請家堂是一種家族紀念活動,對過世老人的一種尊敬,是我們活著人的一種寄託,也有一種教育警示後人對老人要孝順的意思。其實,筆者認為請家堂的重大現實意義還有增進家族成員之間的感情,增強家族血親意識。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村子裡過年請家堂等這些拜祭意識越來越少,家族成員聚集起來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之間交流的圈子也越來越小。

對於五服的人,認識其中一些人還是比較現實,但是若是全部認識五服的人不大現實。因為有很多人定居外地,多年也不會見一次,又何談認識?筆者年過不惑之年,仍有五服的人沒見過,而且還很多。因為之前闖關東走的爺爺們,還有不少仍在東北未歸。

綜合來講,五服的意識越來越淡化,之前的那種血親宗族意識仍然在,但已沒有之前的那種強大號召力了。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農村問題答疑。

東愛雨公考

題主的這個問題非常好,背後體現出來的是對農村原有社會關係的瓦解和農村宗族關係淡化的擔憂。

和城市居民快節奏相對漠然的生活方式不同,農村人更加看重宗族和血緣親疏遠近。在農村宗族當中,沒有出五服便是一家人,不管五服當中任何一戶家有殯喪嫁娶,其他宗族成員必須當場幫忙。

五服本來是指親人之間的喪服,一般是上5代,下5代(都包括自己),是表明與自己關係遠近的一種標誌。我們現在常說的五服一般是指上5服。也就是同輩,父輩,祖父,曾祖父,高祖父5代人。

從孩子角度來說,認識宗族5服的人最高到曾祖父,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老爺爺”。作為80年代甚至更早的一代人,5服親戚是必須要認識的。

但是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農村生產力的解放,農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受到衝擊,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在城市紮根成家,作為他們的後代,只有每年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到農村老家祭祖,大年初一拜年成為孩子們唯一認識宗族五服長輩們的機會

現在很多人抱怨,農村的年味越來越淡,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樂趣,其實最深的原因是農村傳統的宗族紐帶逐漸瓦解。

作為孩子可能對五服的人認識不全,但是作為孩子們的父母,我們有責任讓他們對農村宗族體系有更多的瞭解。因為只有把根留住,我們民族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野夫

現在農村這幾年修祠堂、建家譜很是流行,其實這也不單單是為了自己的家族有所記載、傳承,供奉自己的祖先,希望在自己祖先的庇護下,能夠有很好的前途,更多的也是怕很多很多的年輕人連家族的人員關係都搞不清楚。載入家譜,能夠很清晰自己在家族裡的位置和家族的成員關係。



社會造就流動性人口越來越多,出門在外的、遷至城市的,有的很少回來,還有的除了紅白喜事別的時間一概不回來。不出五福按照規矩講,都屬於自己家人,出了五福,雖然不是那麼親近了,但也算是老一家的人,紅白喜事、修房蓋屋即便出了五福該去幫忙的還是會去的。


農村講究輩分,經常不在家過年回來之後,長輩最多的是跟這些年齡小的介紹家族輩分關係,不耐其煩的一個一個細細說明。有的家族錯綜複雜,年紀大的會比年紀小的輩分還小,這不是稀奇事,很多很多,長年不在老家的,除了自己知道,孩子知道的還真的是越來越少了…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自己的言傳身教,孩子很容易懂的,在家沒事時候跟他講幾次,就算他不是完全認識,但他印象裡面有,在見面一提他就會明白的。 有人說過,城裡人往上三代也都是農村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也就沒有了聯繫,但根還都是在農村。


棒奔霸

就關於農村五服的人我的兒子大部分都不認識,認識的都是他6歲之前在老家時走動的近和頻繁的幾個長輩。他今年13歲了,6歲我就把他帶出來上學了,因為我不想讓他再做留守兒童。當然帶著孩子在外面讀書,壓力很大,存的錢也不多,但沒接兒子出來前我看到網上關於留守兒童的內容及圖片,很多時候我流著淚看下去的,就想著手裡寬鬆點一定要把兒子接出來。7年就帶兒子回去了兩次,農村老家5服的人自然很多他都不認識。


懿真在線

別人的孩子我不敢說,我的孩子就連親叔伯兄弟姊妹們都不想認識,何況幾服了,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勾通,二是互相看不起,三是互相不想利用,四是想利用也用不上或不讓利用,五是相距較遠勾通不便,六是孩子們的上輩們親近與否有一定的因素(包括我自己),七是都忙於自事少於主動勾通和顧及,八是社會的大環境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一點可能有點偏激了。至於長編大道理大道德我不會論,我只會挑乾貨說說而已,未必是正理望朋友們指教更正是盼。0224。


冬雪148448260

一則因為隨著宗族人群的擴大,男娶女嫁輩分不斷延續和外來族人的加入,一代一代不斷改變宗族的血緣基因,到了五服以後宗族血緣關係就越來越遠了。過去老人常講 ,一看小孩長相就知道是哪門的人,但到了五服的小孩便很難認出了。

二則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的流動,改變了過去宗族群居式的生活。許多族親離開農村分散而居結婚生子,逢年過節才帶孩子回農村看看。幾年不來的話,別說五服的孩子就算自己的孫子都變樣了,認不準了。

三則現在人情關係有些淡化了,宗族觀念也沒那麼深了,五服的人走動就更少了,時間久了五服的孩子也不認識了。


二鴨點評

就我的孩子而言,他們還是清楚一點,但具體五服的含意他們並未詳細過問。只知道我們告訴他,其某某你叫堂叔或伯。

如今看來,什麼宗族,五服在青年人心中,將會慢慢地成為歷史,很難順利的傳承下去。因為現在的年青人,大部份都在如何創業,如何掙錢,那有工夫去想那些大家族的事兒。能把自己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兄弟姊妹記得的,時常掛念就不錯了。本人認為,有錯請指教!


應和2

1、獨生子女慢慢的都不知道什麼是五服了,可憐的娃娃們。2、社會發展了,俺家娃娃這一代基本上互相就不認識了,沒在一起玩著長大,根本就沒感情。3、家族的內涵早變了,個人覺得正向作用越來越小,刻意維持也沒意義。


益人愉己

嚇得我這農村人快快又翻了族譜,但清明到了,到山頭認墳了,大家以前立下規則一起拜,一起幹活,要翻土翻新,這樣一大家子人又見面了,所以現在清明節比春節還重要。不說了,還是快點買好乾糧,準備在廣湛高速上塞車塞上一天一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