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中華的字真的沒有藝術性?

千尋1513173

問題:龐中華的字真的沒有藝術性?

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只能說說這句話的人不太懂硬筆書法,硬筆書法脫自於毛筆書法,有追求的硬筆書法家一般都會臨習古代的毛筆字帖。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實用性是硬筆書法的一個重要功能。沒有了這個功能,硬筆書法的意義也基本沒有了。

從實用的角度來看,硬筆書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結構美,一件結構優美的硬筆書法作品,就可以稱為一件藝術品。

我小時候就是練習龐中華的字帖,九十年代一本字帖90多塊錢,是那種凹凸版的,現在還保存著。那時候很多人都練習他的書法,他可以說是一位影響了一代人的書法家。

他的書法結構優美,字形略扁,應該是取法魏碑和隸書,現在學習他的人少了,但是他的影響和地位還在。

你覺得呢?


不二齋

一個能在中國的大地上引起轟動一時的硬筆書法,你說他有沒有藝術性,肯定是不缺少藝術性的。正應為有藝術性才引起了熱潮,雖然因為權威的倡導有關,但這一切畢竟是龐中華初始製造的。


龐中華最早臨習的是顏真卿的書法,早期的硬筆字帖還帶有明顯的臨摹顏真卿書法的痕跡,後來,隨著硬筆書法熱潮逐步變得成熟起來,才有了略帶隸書的扁形結構的硬筆楷書。如《天安門詩抄》《怎樣寫好鋼筆字》等等。


正是龐中華的硬筆書法具有藝術性和實用性才產生了龐中華書法熱潮,但也正因為這種熱潮熱的有些過火了,才有了以後的冷潮。也正應了物極必反的規律,猶如季節或氣候的變化,熱到極點,一場大雨☔️,緊接下來的必定是降溫。




那麼,龐中華的字有沒有缺點呢?現在看來,是有些許不足之處的。定型後的硬筆作品距離傳統書法的東西越來越少。從整體上看略帶隸書扁形的字沒有橫向略窄豎向略寬外形比列的字看著更精神。 龐中華的書法由於太過於普及了,練習的人太多了,面孔太熟悉了,就失去了新鮮感,我想或許這也是龐中華硬筆書法漸漸從大眾眼中消失的原因之一吧。



翰墨書道

龐中華和聶衛平一樣,屬於時代的產物。

上世紀80年代,萬物復甦,人們獲得知識,龐先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他的字帖成了燎原之火,他,應該和同時代的聶衛平一樣,是時代造就的,是英雄。

當時,龐中華、沈鴻根、楊再春等書法家的字十分暢銷,單本幾百萬的銷量在今天是不可想像的,現在只有中小學教材的銷量比他們高。他們最大的貢獻是普及書法,點燃了大家學習書法的熱情,讓大家開始瞭解書法。

龐先生的書法不是科班出身,他不是專門研究書法的,我們不應對他有過高的要求。他只能帶我們走進書法之門,如果想在書法上深造,你就必須系統學習書法史和書法理論,這是龐先生不能解決的。

說到這,有必要提一下現在的田英章先生,對待田先生,我們應該像對待龐先生一樣,田的字作為毛筆入門的字體可以,要想更進一步,還得學一些專業知識。

現在的龐先生,雖居國外,但氣場依舊強大。雖平易近人,但不管走到哪,依舊是人氣爆棚,這一點與聶衛平也極為相似。


千年蘭亭

龐中華老師,八十年代引領硬筆書壇的人物,字略扁疏朗,清勁合度,四五十歲的人,受其很大的影響,甚至更多的是龐體為書法啟蒙的。


談到硬筆書法的藝術性,就要從根本上說起,硬筆書法不但具有藝術性,更大程度上體現他的實用性。能把漢字寫美觀,體現出漢字之美,發揮出個人性情,具有個人風格和特點,並以藝術形式來展現,這就是好的書法,並具有藝術性。



如同說,二人轉,相聲,小品一樣,沒有誰高誰低,多創造讓人民大眾喜聞樂見並有一定教育意義的都是藝術。
看了你寫的,感覺不錯,再細緻些更好。


肆工齋

真的沒有。

龐中華推廣硬筆書法佔首功,可以肯定。

其書法藝術性相比之下不高。當我們硬筆書寫跨過708090年代,進入2000年代,書寫的日益減少,時代變了,堅持書寫者更多的會追求藝術性,龐字就不夠看了,這也符合時代需要。

龐字多取法魏碑和隸書,頓筆轉折,結構偏扁,這些特點使字顯得生硬呆板,缺乏靈動生命力。縱觀中國漢字書法字體演變歷史,隸書魏碑早在魏晉時期,已被楷書取代,由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真正創立,至今歷經1700多年,這是主流。雖後世發展演變出宋體(印刷體),仿宋等字體,但是書寫字體,楷書、行楷一直都是最主流的字體。

楷書之所以能夠取代之前的小篆(書寫速度慢)和隸書(字形偏扁),我想可能的原因是楷書更美,其寬高比更符合黃金分割法這樣的自然規律。中國人的主流審美選擇了楷體流行1700多年。

所以偏扁的近隸書和魏碑的龐字,必然是不符合漢字演變的規律,不符合黃金分割,看上去缺乏美感,不是沒有科學依據,絕非羨慕嫉妒恨,絕非無端端被黑。

綜上,龐字不符合中華漢字千年以來的審美選擇,被詬病是自然的事情。無關我個人寫的比龐中華好與不好,無關一些硬筆書法家(權且這樣稱呼吧)有意黑龐中華。

對硬筆書法推廣,龐中華影響力最大,範圍最廣,時間跨度最久,都是不爭的事實。


永遠有多遠231061308

對於中國硬筆書法來說,龐中華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對硬筆書法的推廣和普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在中學的時候,幾乎每節課都偷偷練字,那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特色,幾乎都練龐中華的字。我曾經有個同桌,寫的非常好,我感覺都超過了龐中華,後來我們之間有一次通信,信被新同學們看到,搶去當字貼。

龐體字特點是講究筆法頓挫、有魏碑的痕跡,所以練習龐字很出彩。說龐字沒藝術性的,太不客觀了。

我沒有系統的練龐字,因為愛上了顧仲安的字,先練了硬筆,覺得應該去學毛筆,於是又練顏真卿多寶塔和柳公權的玄秘塔。

雖然我沒有系統的練龐中華的字,但學生時代龐中華函授班的學長師兄們,都有一手漂亮的龐式楷體字,龐字與現在很多鋼筆字相比,其實與毛筆字很接近,注重筆峰,而不是隻重結構。

附上我的一幅字,學書,不入眼勿噴。


小智攝影文學

龐中華先生是中國硬筆書法里程碑式的人物。80年代剛剛改革開放,在人的記憶裡書法都是毛筆字,龐中華先生的出現,並以寬闊嚴謹的“龐體”展現給人民的時候,讓人類眼前一亮,曾引起全國書法愛好者的轟動,當時人們對他的崇拜就如現代年輕人對鹿晗的崇拜一樣,可以用痴迷來表達。龐中華先生的楷書。進一步規範了漢字的書寫。影響了整整幾代人。



他的書法實用意義遠遠大於了它的藝術性。為什麼這樣說?

“龐體”字形寬闊、形體略扁,受隸書影響很大,用筆規律性極強,特點鮮明。規律性強的書法往往最容易讓人上手,於是模仿者眾多!


我們知道,書藝術的生命在於變化,缺少變化的書法它的藝術性會大打折扣。好仿寫的書法恰恰不是藝術性高的書法。歐陽詢的書法為什麼難學難?難在他險絕得字體結構。褚遂良書法為什麼難學?難在他瞬間萬變的用筆和線條。還有米芾的書法更是變化萬千。如果你深入分析他們這些的變化,幾乎找不出規律,水平之高讓人震驚!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大師!



大家看一下同一塊碑貼上歐體的變化。

雖然,龐中華先生硬筆書法藝術價值不高,但他仍然受到許多年輕人的追捧,引導了眾多年輕人入門的學習和對書法的熱愛。從這一點講他的貢獻是巨大的。就像當今二田,對近一步普及標準化的硬筆書法功不可沒!

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他們都會載入中國的書法史冊吧。


大山校長

在評論前,我們先看看龐老師的書法。
通過對以上及其他龐老師的作品觀察,我們不難發現,龐老師的書法(後稱龐氏書法)具有極強的藝術性!一是字體豐富,有楷書、行書、隸書等;二是線條精緻,結構嚴謹,平衡感十足,表現出正、直、穩、重的藝術風格,視覺上給人予大氣、剛勁的審美享受。這是龐氏書法得以風靡一時的主要原因,那個年代的中小學生幾乎以練習和模仿龐氏書法為榮。 龐氏書法不僅藝術性強,實用性也很強,當時人們書信往來就有意識地予以運用,比如,信封上收信地址用行書書寫,姓名用楷書書寫,以此達到在書信往來中獲取美感。但是,龐氏書法的侷限性也很明顯,就是書寫效率偏慢。對於越發講究時效的現代社會來講,這種侷限性產生的後果是,為了適應要求效率更高的現代社會發展,人們從開始的熱捧逐漸轉向尋找書寫效率更高的其他書法,龐氏書法自此降溫,甚至受到摒棄。究其原因,書寫效率偏低卻是其極強的藝術性及極強的個性所致。龐氏書法,筆劃高度精緻,書寫力度非一般人所能掌握,退一步講,即使經過刻苦練習掌握了,而為了保證龐氏書法獨特風格,只能犧牲書寫速度了。


AK的憂傷

龐老師的字就是普及用的,讓我們大家把鋼筆字寫好一些,他也確實做到了,我們很多人又不研究書法,純粹是想把字寫好,把龐字和別的書法家相比較其實意義不大,何謂藝術性?就如同我想學學素描,有老師教我能畫出很好的素描畫,我就很滿意,這只是我的愛好而已,你卻給我提抽象派野獸派,超現代後現代,你想幹什麼,你要把我逼成畫家不成?


那時的花開花落

不論現在如何評價,說龐先生功不可沒應該沒人質疑吧。

書法嘛,當然會有一定的書寫法則,不能亂寫。當然龐先生也可以開創新的書寫法則,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龐先生的字,很容易認的出來,也具有很一定的觀賞性。但是就像是老師和家長教育小孩子那樣,“漢子是方塊字,橫平豎直,不要七扭八歪。”

從龐先生的字帖很可以看出,橫畫很平直,字形方正,缺少一定的靈動性,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寫字往往更需要一定的速度,如果寫的快一點,就寫不出龐先生的字體了,這大概就是大家批判的原因吧。

我也是初學者,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