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穆斯泰:草原上的“花果山”

吉穆斯泰:草原上的“花果山”

說起孫悟空,就不得不提《西遊記》。西遊記中孫悟空盤踞的花果山堪稱人間仙境。那麼花果山到底在哪裡?其實在包頭市達茂旗巴音敖包蘇木境內,就有一個花果山真實存在著。正所謂“悟空一定來過,不然何以留下一尊憨態的身影?”鬼斧與神工、精雕與細琢,在這裡自然了無痕,創造出巧奪天工的奇蹟。這裡就是國家4A級景區——吉穆斯泰草原石林景區。

以石得名、因石傳名的吉穆斯泰草原石林景區,是如何擁有了“花果山”的名號?

“一眼便是滄海,一望卻是桑田。怎麼看都是一片汪洋,曾經漫漶久遠;怎麼看都是一汪大海,現在依舊盛開一朵一朵浪花般的陽光”。上世紀50年代,兩位喜歡“刨根問底”的專家在實地考察研究後,發現2.8—4.5億年前的吉穆斯泰,曾被一片汪洋覆蓋,充足的陽光、溫暖的海水,為大量的海洋生物提供了適合繁衍生息的生存環境。

四億多年過去,大海早已在地殼的變遷中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廣闊無垠的草原,延綿起伏的丘陵,以及奇形怪狀的石林。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堅硬無比的岩石猶如保險櫃一般把來自遠古的生物化石完好無損的進行了保存。

吉穆斯泰:草原上的“花果山”

在遊覽間找尋遠古的印記,探索億萬年前的秘密。經卷般的石片下隱隱響著千年不變的濤聲;神風洞穿越而過的是亙古不改風鈴的“叮噹”。石林群入口處,通體直徑一米左右,被分成上下兩層的巨石格外醒目。巨石石壁上那一組被悉心雕刻的巖畫痕跡,描述著穿過神風洞便能消除病痛、強健體魄的傳說。傳說只是傳說,沒人會去計較其真實性。但在傳說的基礎上,可以考證的是這組距今已有四、五千年曆史的巖畫正是達茂旗非常著名的岩羊巖畫。颳風的日子,駐足石洞面前,風洗滌著石壁,會發出巨大轟鳴聲……

巨蟒如吞吞虎豹,從神風洞遠眺,一條巨蟒盤曲委臥,雙眼貪婪、大口吞食,被命名為“巨蟒吞食”;一隻壯碩的石雞啄食遠走的歲月,石頭上遍佈鏽跡斑斑的流光,被稱作“石雞臥卵”可謂無比形象。沿步道前行,群峰之巔由雄獅、熊駝、雄蟒組成的“三雄相佛”氣宇軒昂,久久地守護著那曾經庇護了芸芸眾生的吉穆斯泰古廟遺址。更有因一次悄無聲息的崩裂,而在山澗中長出的千年古榆,婆娑了陽光,茂盛了視野。

拾級而上,錯落的怪石之中,一處宛若《西遊記》中水簾洞般的洞嶼就在不經意間出現在了眼前。這裡曾是吉穆斯泰古廟喇嘛取水時避雨和休息的地方,原本早已破敗不堪的山洞,如今被完全打通,以巖洞自身的空間為背景,輔以科技手段,賦予整個洞嶼夢幻且神秘的色彩。

移步換景、景景動人。從遠古的胡楊林開始,踏上由元朝貨幣鋪設的道路,一幅幅浮雕、繪畫與一段段的文字記錄交相呼應,向世人講述著這片土地曾經輝煌的歷史,那億萬年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丹霞地貌成為現實與夢幻的分界線,流光溢彩的燈光隧道蜿蜒向上,堪稱視覺盛宴。此外,吉穆斯泰水簾洞還有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神奇之處,就是洞內猶如安裝了一臺大功率空調,使得其溫度能夠長年保持在攝氏18度左右,烈日炎炎的盛夏裡,洞內卻寒氣逼人,竟然令人開始惦記起早已收納到衣櫃底層的棉衣。

吉穆斯泰:草原上的“花果山”

閱盡世間繁華,一切歸於平淡,承載著希望和祝願的纜車直通見證了無數傳奇故事,在達茂草原人民心中享有極高地位的“富饒神山”——巴音寶格達山,與神山擁有相同名字的達茂旗旗敖包——巴音寶格達敖包就坐落在此。

“祿馬風旗”,彩色的經幡、祈福的哈達環繞在由13座敖包組成的敖包群之上,令這裡顯得格外莊嚴且神聖。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三日,以及達茂旗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當天,當地群眾都會在這裡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在祈求風調雨順、平安繁榮的同時,表達對於長生天的敬畏之情。

不再只有嶙峋遍野的怪石,全面升級後的吉穆斯泰石林景區,擁有了完善的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景區內大型滑草、滑沙,及遊樂設施,使其成為了包頭周邊遊的新亮點。

神遊聖境知靈性,不妨選一個週末,到花果山去,聞聞果香、諦聽泉響,追尋神香飄渺的痕跡,對話遠古傳奇,探尋億萬年前的奧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