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你知道中國新八大菜系是什麼嗎?

經過老藝術家的一番觀察和研究,我單方面決定了中國的新八大菜系。還別說,你不得不服。

舊八大菜系,得追溯到商周時期,不同派系的膳食文化開始漸顯雛形。魯、川、蘇、粵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後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相繼出名,便成了我國的“八大菜系”。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圖/暱圖網

不過時至今日,外賣佔領人們的胃、各國風味餐廳遍地開花、食客口味更加包容,昔日按地域劃分的八大菜系,也得與時俱進。

老藝術家在此,盤點了更社會、更in的新八大菜系。或許,這會成為2118年人類的飲食考古資料。

重口系

喜好味蕾刺激體驗的大眾食客

據近幾年的《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顯示,重口味鼻祖川湘菜,長居食客最愛榜,以超過八成的支持率,持續稱霸八大菜系。

這一來是食客們熱衷於追求味蕾上的刺激,挑戰舌尖極限,無味不歡。同時,店家們瞅準了時機,一把辣椒,一勺紅油,便可把曾經的眾口難調,化為今朝的重口易調。雙方“一拍即合”,使得每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幾乎都是

三步酸菜魚,五步麻辣燙,抬頭吸辣條,低頭燒烤忙的景象了。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圖/視覺中國

重口系的蓬勃,不僅融在鹹香麻辣的豪邁調料裡,也體現在食物的選取上。《2017年輕食客餐飲潮流報告》就指出,牛蛙成為中國餐桌上重口菜最受歡迎的食材,這個在北美橫行霸道的物種,最終屈服在滾滾紅浪的油鍋中。

此外,國外氾濫成災的小龍蝦,添油加辣,隨即變身宵夜攤的C位咖,油炸的螞蚱、亦雞亦蛋的“活珠子”、滑膩綿嫩的腦花……什麼大風大浪,是我們沒吃過的?

還不服氣?來,請把話筒交給正在吃福建人的廣東人。

清新系

推崇“輕食主義”的精緻中產群體

人們喜歡在重口味裡尋求刺激,但更願意吃得健康。就像吃燒烤時,你總會點一瓶王老吉安慰自己,酒肉狂歡後,必須啃點兒草,來平衡一下You are what you eat的焦慮。

如今,“輕食主義”的飲食生活方式也正逐步流行。與重口味相對,輕食指的是清淡、熱量低的食物,以及相應的飲食態度。不少風格各異的餐飲,還“整容”成了清純風,來吸引食客眼球。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圖/知乎@郭寒

其中的佼佼者當屬無錫的沙縣輕食,雖打著沙縣的招牌,卻是日式小清新的裝修風格,菜單裡既有經典蒸餃燉品,也有沙拉、咖喱雞等菜品。

連油炸風的肯德基,也嘗試了回綠色路線——在杭州的一家KFC,炸雞已經失寵,取而代之的是三明治、帕尼尼和鮮榨果汁,沙拉還被放在菜單最顯眼的位置。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沙縣輕食店面 圖/24季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清新KFC 圖/網易

據統計,2016年,健康沙拉類外賣的訂單增速高達16倍,是外賣總增速的5.3倍。各式各樣的沙拉店,也從一線城市擴張到二三線。“沙拉品類已經逐漸從‘嚐鮮品’,成為人們日常的正餐選擇之一”。別看它只是一盤葉子,價格可不便宜,一份保證新鮮度和美味感的沙拉,動輒得四五十。

去星爸爸喝下午茶已經算不上什麼了,每天吃得起一份蛋白質、脂肪、卡路里、微量元素配合完美的沙拉,才是真中產。

山寨系

縣城小鎮的隱形貧困人群

懂得借勢營銷的沙縣輕食,不愧為一枚轉型升級優秀案例。不過一些山寨系的重災區,則會讓其本尊震驚不已。比如,肯德基的“兄弟”,大概就能排出銀河系:

在小縣城混得風生水起的麥肯基(MCK),搖身一變又是另一個縣的肯麥基(KMC);實在想不出中文名,店面乾脆直接叫KFD,好歹算是KFC的直系親弟;價格優惠,漢堡一元一個的啃德起;總要和麥當勞扯上點關係的麥德基、麥肯勞、麥肯德……請幫我算一下,這六個字到底能排列出多少種組合?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肯&麥の葬愛家族

除了這兩家經常中槍的洋快餐,一品黃記煌、百年周黑鴨、海底撈珍、吧哺吧哺,你是不是也有點似曾相識又撲朔迷離?

還有另一種山寨如華萊士,不打名字的擦邊球,但模仿肯爺爺麥叔叔的產品和經營模式,並且在價格上先賠本賺吆喝,曾推出“特價123”促銷:可樂1元、雞腿2元、漢堡3元的策略,以二、三線城市為切入口,一經推出,隨即在地級市、縣級市大展宏圖了起來。

網友@陽春野秋說自己有次進了家華茶士,差點兒就沒發現它是在山寨華萊士。山寨被山寨,這不得不說是該系的一次華麗逆襲了。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華萊士,華茶士,傻傻分不清 圖/美團

火鍋系

喜好以食會友者、社交恐懼症患者皆宜

全國吃貨的恩格爾係數,大概每年都要被火鍋帶高几個百分點。

《2017年度美食消費報告》顯示,我國餐飲收入超過3.9萬億元,中式正餐佔據強勢主導地位,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火鍋。

火鍋店這麼多,可能是因為店家想省事。無需精緻的菜品,也不用廚師花上好幾個鐘頭烹製,只要把新鮮的食材洗淨切好,端上餐桌,任由客人發揮便可。對於食客來講,你幫我下個菜,我撈走你的肉,輪番幾個回合,一鍋涮的樂趣就出來了。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講真,手慢無 圖/視覺中國

梁文道說,“火鍋是最極致的團圓,吃的過程和烹調的過程合二為一,所有的食材共時出現共時享用,每一種東西都染上了別的東西的味道,是徹徹底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友人一起打火鍋的時光,也是彼此在享受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熱熱鬧鬧和熱氣騰騰吧。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洪崖洞外排隊吃火鍋的食客 圖/重慶商報網

不過,現在好多火鍋店越來越清新向了。把《辣妹子》《嘻唰唰》等動感下飯歌,換成了班得瑞的鋼琴曲,甚至是些傷感情歌,老藝術家還真有點悵惘。

耳邊一句“該配合你演出的我視而不見”,這一口涮好的鴛鴦貝,要我如何快樂地下嚥?

日料系

追求食物原汁原味且不怕貴人士

一說起日料,可能有人會將其與壽司和生魚片劃等號。不過,這可有點侷限了。

刺身≠生魚片,你還能品嚐到雞腿刺身、豬腸刺身等,以醃黃瓜、醃蘿蔔等為代表的漬物,酸爽的酢物,茶碗蒸,壽喜鍋,醬汁光潤的照燒,常在魚皮上抹一層鹽的鹽燒,炸物如天婦羅,日式蓋澆飯丼(dòng)物……都是日本料理中各具風格的美食。

在食材上,日料提倡原汁原味,追求食物本身的味道。《福布斯》曾刊文稱,在世界飲食健康榜上,其排名第一,

食物導致肥胖率僅為1.5%。清新且健康,這兩點足以成為其在國內大受歡迎的理由了。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圖/圖蟲創意

據統計,2015年,中國的日料餐廳從2013年的10583家增長到23135家。到2016年底,其在一線城市的影響力遠超韓料餐廳,成為數量最多的單一國外餐飲。當然,日料餐廳中點單率最高的,也當屬壽司和生魚片。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餓了嗎? 圖/搜狐

若你喜歡魚生,不妨聽聽美食評論家蔡瀾老先生的建議,“有人認為只要新鮮,什麼魚都可以生吃,那是大錯特錯。吃魚生要靠經驗,經驗就值錢,一分錢一分貨,要就不吃,吃的話,吃貴的。

養生系

尋求身體強健或心理安慰的亞健康人群

食療養生,向來在中國人的飲食選擇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人們耳熟能詳的“冬吃蘿蔔夏吃薑”,適量食用,能溫補、能降火,源於《傷寒論》“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在溼氣重的西南地區,花椒是一種極為普遍的佐料,《本草綱目》指出其具有“散寒除溼、解鬱結、溫脾胃”等功效。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圖/中國圖庫

近年來,打著“良藥又可口”旗號的藥膳餐廳、養生湯吧越來越多,其中符合食物搭配屬性,尊重自然規律的飲食,當然能讓人吃得更健康。但說切開的胡蘿蔔像人的眼睛,所以能保護視力;或把蓮子、薏米、當歸、烏雞等一通亂燉,就說能美容養顏、延年益壽的,究竟效用幾何,還真有待考證。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高能預警:帕勞的水果蝙蝠養生湯 圖/網易旅遊

在養生界的百家爭鳴裡,關於食補到底是不是雞肋、藥補副作用大不大等的爭論,從來沒停過。

所以有人就問了,“如果藥補食補一起來,頭孢拉定燉土雞、葡萄糖燕麥粥、阿莫西林豬雜湯,在控制好劑量的前提下,會不會更有利於增強免疫力?”

土味系

田園牧歌生活方式愛好者

吃怕了被防腐劑、殺蟲劑浸淫的加工速食,人們覓食的目光,又重新迴歸至田園,迴歸至泥土。

如今,“綠色”、“土雞蛋”等詞已成熱門,根據CBNData的報告顯示,相較於傳統品種,有機、散養的蛋類雞肉類線上銷售量逐年攀升。

在許多超市,你能看到包裝精緻、貼著有機食品認證標籤的蔬果,被整齊地擺放在“專櫃”裡,價格也是相當的華麗。想吃得安全、健康、環保,人們對食物有了更高品質的要求。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超市裡的有機蔬菜,通常都有自己的專櫃 圖/騰訊

而隨之興起的餐飲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任你DIY的農家樂。在這裡,雞蛋是溫熱的,蔬菜是自家種的,麻將釣魚鄉村蹦迪,越土氣越受歡迎。據行業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農家樂遊客已達12億人次,農家樂數量達150萬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出城市、親近自然,在鄉土間享受片刻的喘息。

也許,都市上班族們最近距離的詩意,莫過於逃離CBD,喚三五好友,尋一處城郊農家樂,面朝農場,油菜花開,劈柴、餵雞,只關心糧食和蔬菜,享受一個沒有kpi的週末了吧。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圖/中國圖庫

以上諸位,不是老藝術家偏心,你們可能都比不過這最後一系。

掌勺者藝高人膽大,靈感一來,便能突破不同食物次元的“三綱五常”,只求達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讓無數年輕人因之瞠目,為之傾倒。

一份菜品,可集清爽、醇厚、鹹鮮、勁辣與鈣鐵鋅硒維生素為一體,讓食客嚐遍美食百味,感悟百味人生。優秀代表有橘子黃瓜洋蔥雞蛋炸魚香蕉小番茄、辣椒爆炒月餅、哈密瓜年糕牛肉粒、紅燒豬乳頭……

它的名字,就叫做食堂系

吃完“新”八大菜系,我瘋了

據說能找出7種食材的人,智商高達150 圖/網易

撰稿:秋褲

排版:陳倩琳

封面圖: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