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可能成為湖北省會嗎?

清睡一夢

其外,培養和籠絡一大批政客為之宣傳,使夢想成為現實。
宜昌,地處湖北省西部,為三峽大壩所在地。境內風景秀麗,水資源豐富,全市人口不足五百萬。

夢想成真後,有望成為中部地區山水環境最優美的“省會”城市。

作為一個喜愛宜昌的“粉絲”,我認為夢想成真很難很難。先不說武漢是否會讓出這省會寶座,省內城市是否會支持也很關鍵。

而且宜昌綜合實力與武漢相比,GDP差距近萬億,如何才能讓武漢甘願接收領導?何況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第三,於情於理都找不到能夠說服湖北各地州及數千萬人民群眾。


民間查訪專員

首先武漢市是湖北省的省會,同樣與武漢市條件不分上下的城市也不少 ,省會城市是不可能成為直轄市的,所以武漢市不可能成為直轄市。既然武漢市不可能成為直轄市,宜昌,襄陽,荊州成為省會城市都是胡扯。


ihbmr

肯定得說,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有兩個前提:

1,武漢直轄;

武漢直轄後,湖北省就只有三個城市有竟爭省會的可能性,那就是宜昌、襄陽和荊州。

宜昌和襄陽同屬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一個鄂西南,一個在鄂西北,目前在湖北和武漢一起,隱然是三足鼎力之勢,政治地位較高,且經濟發展也都比較好,所以武漢如果直轄,宜昌和襄陽成為省會的可能性非常大。

再說說荊州。荊州在中國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為中國九洲之一,也是春秋戰圖時代,楚國的都城,楚漢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解放後的荊州,經濟發展一直是中規中矩,如果武漢能夠直轄,從荊州的歷史地位、文化沉澱等方面來講,我認為也是有竟爭省會的機會的。

但武漢GDP佔湖北省的比重太大,如果武漢直轄的話,湖北省基本上是報廢了,所以從這方面來說,目前武漢直轄的可能性不大。

2,中國行政區劃大調整;

中國現在的陸地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共有34個行政區(省、自治區、直轄市),與美國的930萬平方公里面積相比,行政區域比美國少17個(美國共有51個州),所以一直有傳言說,中國目前的行政區規劃太少,最好是劃分成50個行政區域。

如果這一傳言最終能夠實現的話,那麼宜昌成為省會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感悟社會人生

上次回答了一條類似的問題,襄陽和宜昌的朋友都爭著為自己的家鄉說話,也未必不是好事,要有競爭對手,才能快速發展,今天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想說宜昌PK襄陽,咱們不爭湖北“第二城”,共守第二方陣,好嗎?宜昌有沒有可能成為省會城市?我們先看看一些數據。

隨著湖北省委十一屆一次全會明確提出深化“一主兩副多極”區域發展戰略,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宜昌、襄陽在全省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雙城記"

襄陽,屹立漢江南北兩岸;宜昌,坐擁長江中上之界。前者是三國之鄉,後者有巴楚文化。

進入新世紀,襄陽挺進汽車產業,宜昌開發三峽工程,兩個城市各自抓住了時代賦予的機遇,既增強了自身實力,同時也似乎進入了並駕齊驅、你追我趕的狀態。

論GDP,去年兩城都是3700億級別,且旗鼓相當了好多年;論發展機遇,兩地都是湖北自貿區的片區之一;論交通區位,襄陽自古有七省通衢之稱,宜昌則坐擁長江之利……一時瑜亮,難分伯仲。

在湖北,武漢作為省會城市,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全省城市發展格局中居於龍頭地位。但湖北人多地廣、地域上東窄西寬,武漢又偏於鄂東,客觀上需要在西部地區有一兩個城市擔當武漢市的“二傳手”,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2003年,為改變武漢“一城獨大”的局面,經國務院批准,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式確立了“一主兩副”發展戰略,襄陽、宜昌被列為“省域副中心城市”。

事實上,這是兩個既有競爭、更多合作、共同發展的城市,他們毗鄰而居,你追我趕,共同擔起了湖北經濟“一主”“兩副”“多極”三角支撐中重要的“第二角”。

城市實力大PK

1、宏觀GDP總量:誠實的數據,驚異的相近

直觀的對比,更容易看清雙方的真正實力。

近年來,兩地的GDP總量在我國中部除省會外的城市中,一直名列前茅。以2016年為例,兩地GDP總量僅次於中部第一名的河南洛陽(3782.9億元),省域副中心名號當之無愧。而近6年的GDP對比發現,兩地也是如影隨形。

(▲圖一 2011-2016年襄陽和宜昌GDP總量對比)

2003年之前,襄陽的GDP總量一直高於宜昌。之後,宜昌超越了襄陽並維持至今。2011-2016年間,宜昌GDP一直略高於襄陽,差距多則14億元,少則3億元。

如果用武林高手來形容兩座城市的話,二者可以說是葉孤城對上西門吹雪:都是高手,誰對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

在戰鬥力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如果一定要決出個勝負的話,也許就要看一招一式裡的你來我往了。嗯,我們必須將宏觀的GDP指標解構,去看看兩個城市的產業結構的差異——誰更合理,誰更有後勁?

2、產業結構:襄陽有工業之強,宜昌得三峽之利

襄陽和宜昌,都已經發展出具有一定競爭力的支柱產業。

襄陽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工業上,猶以重工業最為突出。早期,在國家汽車產業政策的支持下,襄陽培育出了以汽車製造為代表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在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醫藥化工、電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車等方面,也取得了可觀的進展。

相比之下,宜昌在保障三峽工程、保護萬里長江的歷史使命下,產業結構呈現出輕重工業兼備、但以輕工業為主的特徵,主要產業包括食品生物醫藥、精細化工、先進裝備和新材料產業。

以2016年為例,兩個城市規模以上工業分產業產值狀況如下圖:

(▲圖二 2016年襄陽規模以上工業分產業產值)

(▲圖三 2016年宜昌規模以上工業分產業產值)

2016年,襄陽和宜昌規模以上工業產業產值分別為7034.7億元和6219.1億元,差距為815.6億元。因此,從工業結構角度看,儘管襄陽和宜昌雖各具特色,但襄陽的重工業更具競爭力。

襄陽的重工業佔比較大,主要產業產值也略高。這與工業類型本身的特徵有關:相比輕工業,重工業不僅能夠獲得更多的政府資金支持,在財政稅收方面也更具有相當的優勢。如果說汽車製造成就了襄陽,那麼三峽工程則繁榮了宜昌。

宜昌正是利用了三峽翻壩運輸帶來的機遇,發揮其作為交通集散節點城市的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物流產業。如今,翻壩經濟已成為宜昌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孕育出以旅遊、交通運輸為代表的第三產業,使其擁有襄陽無法企及的天然優勢。

(▲圖四 2011-2016年襄陽與宜昌旅遊總收入)

首先,依託長江和三峽工程,宜昌開發出具有特色的自然旅遊資源,如三峽大壩旅遊區、三峽人家風景區等,在湖北省內可謂“一枝獨秀”,成為省內旅遊產業的一大龍頭,其對旅遊品牌的宣傳,也成為省內其他城市效仿的典範。

反觀襄陽,則以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為主,最具代表性的是 “三國文化”,並有古隆中風景名勝區、襄陽古城牆等特色資源。儘管兩個城市旅遊資源都各具特色,但是從旅遊業的產值看,宜昌的優勢遠勝襄陽。

小結通過以上對比不難發現,兩個城市的現有主要產業呈現以下特徵:第二產業方面,以重化工業為主的襄陽更具競爭力,輕重工業兼備、輕工業為主的宜昌略遜一籌;第三產業方面,宜昌的旅遊和物流比襄陽更有優勢。

3、 交通條件、城市規模等:各具優勢

除了GDP總量和經濟結構之外,交通條件、城市規模及規劃管理、房地產行業投資等因素,也是城市實力比拼的參考內容。

(南船北馬、七省通衢的襄陽)

從交通區位看,襄陽和宜昌仍然各具優勢:襄陽的鐵路運輸優勢明顯,宜昌則水、陸運輸方式共存。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的襄陽,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境內不僅早有漢丹、襄渝、焦柳等鐵路,近年來又發展漢十高鐵、鄭萬高鐵和蒙華鐵路。這使襄陽成為省內僅次於武漢的第二大鐵路樞紐,也是全國重要的鐵路交通要塞。

而宜昌,近幾年動車得到發展。宜昌成為連接武漢、重慶等西南城市的樞紐,交通地位明顯提升。當然,作為長江中上游的分界城市和三峽工程所在地,其最大的優勢,當屬航運

從城市規模看,襄陽常住人口數量比宜昌多。2011-2016年間,襄陽常住人口均高於宜昌,且差距逐年擴大。

(▲圖五 2011-2016年襄陽與宜昌年末常住人口)

人口數量,也能反映一個城市的level——武漢入列超大城市,過千萬的人口也是重要指標之一。僅以人口數量為參考,襄陽的城市規模更大。但是,宜昌在城市網格化、精細化管理上,成效較為顯著。其中,宜昌的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被當成樣本,在全國推廣。

人口多寡和城市管理水平,也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房地產市場。但有意思的是, 2016年襄陽的房地產投資總額較高,但是銷售總額低於宜昌,如下圖:

(▲圖六 2016年襄陽與宜昌房地產相關數據)

小結:從GDP指標、產業結構到交通條件、城市規模,襄陽和宜昌在各方面各具優勢,難分高下。

如何繼續齊頭並進?

目前看,宜昌和襄陽正處於你追我趕、難分伯仲的階段。

那麼,兩座城市如何繼續齊頭並進?有專家指出,一是各自實現產業轉型,二是相互取長補短。

(一)產業轉型

不只是襄陽和宜昌,全國範圍內的城市發展都面臨著一個重要問題——產業轉型。秦尊文認為,兩個城市的產業轉型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具體而言,兩個城市的產業轉型方向如下:

1.襄陽:利用第二產業政策優勢,開發第三產業潛力

襄陽的重化工業比重較大,產業轉型升級成為限制其發展的最大問題,但是,問題一旦找到突破口,就會變成機遇。

襄陽的汽車和裝備製造發展現狀不錯,在此基礎上,可以開發新能源汽車、研發高新電池電極、充電設施等。但是,汽車產業轉型應注重市場的變化。例如,新能源汽車看似前景廣闊,但是短期內汽車市場需求難以變現,頗有點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另一方面,襄陽可以與周邊城市協調,與十堰的商用車、卡車,隨州的拖拉機、灑水車等專用性汽車,形成錯位發展的格局,這或許是襄陽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個方向。

同時,襄陽建有專門的航空航天工業園,也是國家和湖北省批准的軍民融合試點城市。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主任背景下,襄陽應合理利用政策帶來的機遇,開發軍民融合產業的潛力。

第三產業中,襄陽的鐵路運輸優勢明顯,又是鄂豫陝渝毗鄰地區最大的城市,可發揮鐵路物流優勢,發展商貿和物流。另外,襄陽的信息服務、雲計算等高新技術服務業因為持續的人才引進也初見成效,應繼續加強。

旅遊產業方面,襄陽雖為省域副中心城市,2016年的旅遊收入卻不及十堰(襄陽297.2億元,十堰361.2億元),似乎有點對不起豐富的人文歷史旅遊資源。因此,襄陽應奮起直追,提高旅遊品牌影響力。

如何把那些高汙染、高耗能的重化工業轉化成低汙染、低耗能、高附加值的產業,襄陽已經開始在信息產業、航空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作出了探索,但轉型之路漫長。

“開發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本次黨代會報告裡這段話,或許意味著襄陽迎來了新的機遇。

2.宜昌:鞏固傳統優勢產業,加快重化工業轉型

現階段,宜昌現有產業中服務業、旅遊、金融已佔據重要位置,但從產值看,重化工業比例仍然較大。然而,在長江重化工業飽和的背景下,化工汙染也成為長江汙染的重要源頭,因此,宜昌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走出產業轉型的困境。

從第二產業看,過去,宜昌的化工、建材、水力為主的電力產業較多,但維護三峽生態環境的使命,需要宜昌做出一些“犧牲”

。如今,宜昌開始嘗試多元化發展,佈局沿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工業向新材料、電子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方向轉型。

但是,宜昌現有的特色產業仍然需要加強,應注重農副產品加工、生物醫藥產業的轉型升級,繼續發揮安琪酵母、人福藥業等傳統產業的特色。此外,宜昌的衛星導航和航空產業也初具規模,可以分別與武漢、荊門聯合,獲得進一步發展。

從第三產業看,宜昌應繼續發揮三峽的自然旅遊特色,鞏固水電旅遊名城的品牌。另外,近年宜昌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舉辦過鋼琴節,並建成了鋼琴文化產業園,兩者之間可以形成聯動效應,使旅遊業與文化產業相互促進,增強旅遊城市的競爭力。

另外,宜昌的翻壩產業一直爭論比較大,重慶等上游城市積極要求興建三峽第二航道,而湖北希望留住這個產業。

對此,秦尊文說:發達國家的經驗說明,第二通道的必要性存在爭議,隨著經濟的增長,水運到後期基本處於緩慢增長、不增長甚至負增長的下降狀態,美國和德國都是這樣。因為當經濟增長以第三產業為主時,需要水運的大宗貨物會減少。如果投入巨資修建第二通道,修好後因貨物量下降又用不著了,豈不是大的浪費。

相比之下,宜昌的而翻壩產業已經不需要投資,就算國家決定修建三峽第二通道還要考慮到地質、生態、投資等多方因素。因此每年幾百個億的翻壩產業宜昌接著做,為經濟轉型爭取時間。

小結由此看來,在這一輪的經濟轉型中,存在這樣的可能:如果襄陽產業轉型順利,在高科技信息產業、新能源汽車方面取得突破將穩勝宜昌;如果宜昌沿江高新科技產業園成功,宜昌可勝襄陽。

兩個城市發展前景如何,與外在的國家政策支持有很大的關係,但誰能突破體制機制束縛,讓高科技人才來得了、留得下才是關鍵。誰能更好地利用時代賦予的機遇,誰就是時代的英雄。

(二)取長補短

宜昌經濟之強,強在縣域經濟。夷陵區、枝江市、宜都市、當陽市4個縣市區躋身湖北縣域經濟20強,稻花香、枝江、興發都是從縣裡走出來的企業。

相比之下,襄陽經濟強在大企業,過百億的企業有三個,過千億的產業有兩個,但弱在縣域經濟。但襄陽發展縣域經濟、鄉鎮經濟其實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天籟,樓蘭,英菲尼迪三條汽車生產線在襄陽,每個汽車都有上萬個零配件,延伸產業鏈,做好產品配套就夠襄陽人吃的了。

如能實行一鎮一品,讓每個鄉鎮都有一個產品與汽車配套,鄉鎮經濟強了,何愁縣域經濟不好。關鍵是當地的幹部要想辦法,打入汽車供貨商原有固化的圈子。

襄陽高新區的發展值得宜昌學習。襄陽從全國引進技術人才,與武漢合作著力打造信息產業、大數據和雲計算產業,襄陽雲谷已初具規模,新能源汽車越做越大,襄陽的航空航天產業讓其成為軍民融合試點城市。可以說,

在高新技術產業的開發和利用,特別是“互聯網+的產業開發上,襄陽已走在宜昌前面

宜昌現在也佈局沿江的高新技術開發區,但起步晚,步子慢,關鍵還在於人才引進方面落後了。宜昌是2015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學習襄陽經驗,以合作、掛靠、辦博士後流動點等多種方式引進高科技人才大有可為。

就城市風貌來說,宜昌作為旅遊城市,乾淨,整潔,規劃好。城市網格化管理走在全國前列。而襄陽的城市規劃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展望:第二方陣,三足鼎立

綜觀全文,襄陽和宜昌兩個城市的比拼,無論發展現狀還是未來展望,都各具特色和優勢,終究還是難分高下。從湖北經濟發展全局看,二者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像兩個“副班長”一樣,兢兢業業,與“班長”武漢共同進步,為全省的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印象清江

宜昌和襄樊,就不要再打省會的主意了。你們不就是想著武漢被直轄之後,你們好上位麼?實際上武漢不可能被直轄。湖北省的重心就在武漢。單單經濟總量上,武漢就佔了湖北省的1/3。至於政治,科教,交通等方面的優勢就更不用說了。武漢直轄了,相當於砍掉了湖北省的一條大腿。湖北省會立刻淪落成三流省份。何況武漢現在正在做1+8城市圈。這本意就是要牢固武漢與周圍城市的聯繫,帶動周圍城市的發展。除非國家有意支肢解湖北,否則想都不要武漢被直轄,所以就更沒有宜昌和襄樊當省會的事。即使做最壞的打算,武漢被直轄。出於平衡宜昌和襄樊的勢力,以及中心地理位置的考慮,還有歷史上的行政中心設置慣例。成為湖北省省會的,也會是荊州。我不是荊州人。也犯不著刻意為荊州說好話。


未濟之大有

普及一下歷史,三峽省是一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80年代決定籌建但不久夭折了的一個省份。三峽省曾被命名為三峽行政特區、三峽特區和三峽行政區,歷經三次修改,最終定為“三峽省”。建立三峽省的目的是為了配合三峽工程的建設,更有效率的管理工農業生產和移民事務。三峽省的設想轄區大致為四川省東部和湖北省西部,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囊括1760萬人口,省會為宜昌市。但由於建立三峽省涉及到多方利益,且有很多爭論和不同意見,最終,“三峽省籌備組”被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撤銷,三峽省也正式宣告流產。直到現在三峽大學裡還有一批老教授就是在七十年代以建三峽省名義招過來的儲備幹部。


大韓圈圈

宜昌要成為湖北省的省會城市,前提是武漢必須成為直轄市,一旦武漢成為直轄市,宜昌才有可能成為湖北省的省會城市,而且跟宜昌同樣有可能的還有襄陽,宜昌和襄陽同時作為湖北省的二副,都非常有實力成為湖北省的省會。

宜昌,宜居之城昌盛之城,全國聞名的旅遊城市和文明城市,地產富饒周邊旅遊資源和文化產業豐富,各色湖光山色美不勝收,不僅有各個五百強企業入駐在這裡,而且無論是輕工業還是化工企業都在有條不紊的發展之中,我想既然作為全國聞名的旅遊城市,那麼把宜昌評為全國十大養生城市應該不為吧。

宜昌人傑地靈景色秀麗,作為全國聞名的旅遊城市和文明城市,周邊旅遊資源相當豐富,而且景色優美讓人流連忘返,文化底蘊豐富城市中不乏世界五百強企業入駐,旅遊產業和經濟發展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宜昌,著名的世界水電之都、鋼琴之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列前茅、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百強、全國文明城市、中國自然流域漂流之都、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中國最佳投資城市第四名、中國中部最佳投資城市。


咩一個小格


情感抓藥師

如果武漢直轄的話,宜昌肯定是省會了,看一下重慶直轄就明白,鄂東基本會全部劃歸武漢,那時候宜昌在湖北剩下的部分中,難道不是中心位置?說這個沒什麼意義,但宜昌在建國後,真差一點就成省會了!不敢相信吧

\n


\n

這個省就是三峽省,當時在桃花嶺專門設立了三峽省籌備辦公室,讓我們細細道來:

\n


\n

三峽省是一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80年代決定籌建但不久夭折了的一個省份。三峽省曾被命名為三峽行政特區、三峽特區和三峽行政區,歷經三次修改,最終定為“三峽省”。

\n


\n

建立三峽省的目的是為了配合三峽工程的建設,更有效率的管理工農業生產和移民事務。三峽省的設想轄區大致為四川省東部和湖北省西部,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囊括1760萬人口,省會為宜昌市。但由於建立三峽省涉及到多方利益,且有很多爭論和不同意見,最終,“三峽省籌備組”被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撤銷,三峽省也正式宣告流產。

\n


\n

\n

“三峽省”,是共和國正式籌建而又最終撤銷的唯一的省份。198534

日為了保證三峽工程順利建成而籌備,19865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撤銷三峽省籌備組,今天的重慶市,區劃上隱約還能窺見當年“三峽省”的影子。

\n


\n

19853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成立三峽省籌備組的通知》。《通知》說,正在籌備興建的長江三峽工程,是我國建國以來最大的工程。它的建成,將對長江中下游防洪、發電、航運產生巨大的綜合效益。為了保證三峽工程順利建成,妥善安排庫區移民,加快三峽地區的經濟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認為有設立三峽省的必要。

\n


\n

19865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撤銷三峽省籌備組,改設三峽地區經濟開發辦公室,後又改為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移民開發局、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至今。

\n

\n


愛品酒的江老師

對於武漢從湖北劃出去,成為直轄市,然後省會搬到襄陽的問題,已經談了很多年了。作為一個在武漢呆了很多年又在襄陽混了這麼久的人,有必要來我覺得有必要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首先,武漢成為直轄 ,湖北直接在中部淪為二流省份。

目前對於中部地區,具體的就是湖北 湖南 河南 山西 江西 安徽 6個省份,進行比較。2010年數據

省份 億元 常住人口(億) 人均GDP(元) 美元河南 22942.68 0.96 23898.63 3530.34

湖南 15902.12 0.69 23046.55 3404.47湖北 15806.09 0.59 26609.58 3930.80

安徽 12263.36 0.62 19684.37 2907.80山西 9088.06 0.36 25244.61 3729.17 江西 9435.01 0.44 21210.37 3133.23

在看各省會佔全省GDP的比重

中部各省中 以湖北最為明顯 武漢市的GDP佔了全省的三分之一

湖南 長沙佔了全省的百分之28

江西 河南 安徽 的比重就相對小一些了

很明顯的看的出來 在中部各省中 武漢市對於整個湖北來說就已經是佔了一個大頭

如果要在湖北省內把武漢市為直轄市 可想整個湖北的GDP少了三分之一

也就是剛剛一萬億的GDP 這樣的總額 就基本和江西 黑龍江省持平了

2011年中部非省會城市GDP十強名單第1名:洛陽(2723億)【河南2】第2名:南陽(2200億)【河南3】第3名:宜昌 (2140)【湖北2】第3名:襄陽( 2132億)【湖北3】第3名:岳陽(1900億)【湖南2】第4名:衡陽(1700億)【湖南3】第5名:常德(1700億)【湖南4】第6名:蕪湖(1658億)【安徽2】第7名:安陽 1560億【河南4】第8名:平頂山 1560億【河南5】第9名:許昌 1550億【河南6】第10名:株洲(1550億)【湖南5】

其實可以看到中部城市的GDP 比較 因為現在是談論整個城市的綜合實力

我就先說總量不談人均 人均的等會在說

總量來說 武漢是 是絕對的中部第一 畢竟有一千萬的人口支撐 為中部的第一大城市

整體上講從科教文衛來說都是整個中部首屈一指的城市

在中部省會中 武漢超5500億的GDP 屬於第一梯隊

長沙4500億和鄭州4100億處於第二梯隊

其他屬於第三梯隊 襄陽和宜昌與其他省會城市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2011年城市GDP排名(前50名)

1、上海市 16872.42億元 增長 9.9% (滬)

  2、北京市 13777.90億元 增長10.2% (京)

  3、廣州市 10604.48億元 增長11.0% (廣東1)

  4、深圳市 9510.91億元 增長12.0% (廣東2)

  5、蘇州市 9168.00億元 增長13.0% (江蘇1)

  6、天津市 9108.83億元 增長17.4% (津)

  7、重慶市 7894.24億元 增長17.1% (渝)

  8、杭州市 5945.82億元 增長12.0% (浙江1)

  9、無錫市 5758.00億元 增長13.1% (江蘇2)

  10、青島市 5666.19億元 增長16.0% (山東1)

11、佛山市 5638.47億元 增長14.0% (廣東3)

  12、武漢市 5515.76億元 增長14.7% (湖北1)

  13、成都市 5500.00億元 增長16.0% (四川1)

  14、大連市 5150.00億元 增長15.2% (遼寧1)

  15、寧波市 5125.80億元 增長12.4% (浙江2)

  16、南京市 5086.00億元 增長13.0% (江蘇3)

  17、瀋陽市 5015.00億元 增長14.0% (遼寧2)

  18、長沙市 4500.00億元 增長15.5% (湖南1)

  19、煙臺市 4358.46億元 增長14.9% (山東2)

  20、唐山市 4300.00億元 增長13.0% (河北1)

21、東莞市 4246.00億元 增長10.3% (廣東4)

  22、鄭州市 4100.00億元 增長13.0% (河南1)

第二,換省會 ,面臨太大的經濟壓力和交通壓力

而湖北省內作為副中心城市的襄陽和宜昌都只有2000億GDP 約為武漢市的三分之一,城區人口的估計兩百萬 我說的是城區人口 。

所以以目前的形式看,如果省會到了襄陽,在武漢一系列的與湖北有關的科教單位已經省政府都要搬到襄陽, 目前襄陽的交通還是承受不了的,襄陽的交通已經處於車多路窄的階段 由於屬於古城 ,在城市道路上拓寬上受很大的限制,成為省會,整個城市的規劃必須進行大改。而且在襄樊換成襄陽這個名字的時候都花了幾個億,如果真的遷省會,為何不趁著改名直接,換省會。

如果在武漢的一系列以湖北掛名的學校遷到襄陽 ,光是在學校選址 ,甚至在學校的建設上估計就要花上五年時間,甚至面臨學校辦學無法進行改組。例如:湖北美術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大學 ,都需要費相當大的力氣來重新在一個城市上進行建設。一個在高等教育上並沒有深厚的積累,估計不好在教育這一塊進行最好的規劃。

第三,歷史文化因素

從湖北省的歷史文化上講,從古以來,湖北省形成,就基本上形成了以武漢為中心的趨勢,清末時期的湖廣總督的首府就是在武昌,湖北做為中部的中心,全省各個地區的差異比較大,特別是發言上,鄂東鄂西各有不同,需要一個有實力的城市作為中心城市,如果以襄陽為省會,到達鄂東或許會有諸多不便,而且文化上的相容性比較小,襄陽以中原文化為主,而鄂東則多近徽贛。所以在文化上還是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的。【如上文章轉自新浪微博】

【關注惠益農,蓄力健康,共築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