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盛夏開始,是收穫與再收穫的季節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梅雨時節。

氣溫一天高似一天,送走了小滿

今日,迎來了芒種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

在每年公曆6月5日~7日之間

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度

芒種的“芒”

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

芒種的“種”

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

芒種,是夏收夏種的時節

收穫果實,種下希望

對農民朋友們來說

是一個收穫與種植的大忙季節

就是通常的“農忙”

芒種|盛夏開始,是收穫與再收穫的季節

芒種三候

我國古代“五天”稱為“一候”

“三候”為一個節氣

每個節氣的“三候”結合當時的氣候特徵

和一些特殊現象又分別起了名字

用來簡潔明瞭的表示當時的天氣等特點

芒種節氣就被古人劃分為:

一侯螳螂生,二侯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盛夏開始,是收穫與再收穫的季節

一侯螳螂生

螳螂於上一年深秋產卵

到芒種時節

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

芒種|盛夏開始,是收穫與再收穫的季節

二侯鵙始鳴

鵙是指伯勞鳥,是一種小型猛禽

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

並且感陰而鳴

芒種|盛夏開始,是收穫與再收穫的季節

三候反舌無聲

反舌是一種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鳥

此時它卻因感應到了陰氣

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與氣候

芒種時節

正是歡歡喜喜收麥子的日子

可是不巧的是

這個時節的氣候

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

常見的天氣災害有

龍捲風、冰雹、大風、暴雨、乾旱等

芒種時節沿江多雨

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

芒種前後若遇連陰雨天氣及風、雹等

往往使小麥不能及時收割、脫粒和貯藏

而導致麥株倒伏、落粒、穗上發芽黴變

使眼看到手的莊稼毀於一旦

芒種|盛夏開始,是收穫與再收穫的季節

芒種後,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

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

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後進入梅雨季節

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

有時還伴有低溫

芒種時氣溫

在此期間

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

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

大部分地區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

位於黑龍江北部的嫩江

在1971~2000年30年間

最熱的一天37.1℃

就出現在芒種期間

6月,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

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

黃淮地區、西北地區東部

都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

但一般不是持續性的高溫

芒種|盛夏開始,是收穫與再收穫的季節

在華南的臺灣、海南、福建、兩廣等地

6月的平均氣溫都在28℃左右

如果是在雷雨之前

空氣溼度大,確實是又悶又熱

有時需要向公眾發佈高溫預報

提醒人們預防中暑、空調病和急性腸胃炎

芒種|盛夏開始,是收穫與再收穫的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