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

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造成10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260人,数十人下落不明。测定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摇晃强度与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相当。

那么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让小据我来告诉大家!

历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

引发地震的原因

简单地说,地震按形成原因分类,大概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5类。

历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

构造地震

这种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的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又称“断层地震”。构造地震常发生在互相碰撞、错动、挤压的地球各大板块之间。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地壳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只是这种运动非常缓慢而已。然而,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时也会出现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是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形变后力量超出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发生断裂,在构造运动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

历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

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形变,当变形超出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运动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

实际上,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之间挤压碰撞就容易发生地震。

历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

火山地震

历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

这种地震是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在上地幔与地壳之间,大约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性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

岩浆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历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

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历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

塌陷地震

这种地震是因岩层崩塌陷落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形成的。主要发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

历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

易溶岩长期受地下水侵蚀形成了许多溶洞,洞顶塌落造成了地震。

历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

此外,高山上悬崖或山坡上大岩石的崩落也会形成此类地震。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时常会发生塌陷地震。

历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

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是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历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

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则是由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

历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

或是由非炸药震源,如机械撞击,气爆震源,电能震源等引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