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2018年江蘇高考作文:《鳥與鳥鳴》

文\ 韓欽明

(2018年高考,江蘇卷語文作文題大致為:花自語,鳥有語,生活處處有語言。生命也可以用語言來解讀,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語言來傳遞。語言豐富生活,語言詮釋生命,語言傳承文明。請根據所給材料作文,自己擬題,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我想,如果讓我寫,該怎麼下筆?思來想去,就想到三年前的2015年6月份我發表在《沛縣日報》上的一篇文章《鳥與鳥鳴》。我覺得這篇文章與今年江蘇高考作文題很符合。不知道閱卷老師能給打多少分呢。

我寫2018年江蘇高考作文:《鳥與鳥鳴》

清晨,伴隨著第一縷陽光擠進窗欞的,是一陣陣鳥鳴。它清脆、婉轉、悠揚,時高時低,抑揚頓挫,讓耳朵倍感愉悅。我疑心是在夢中,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怕稍一翻身,會驚飛了這清晨難得的好聲音。

鳥鳴是從院子牆邊的洋槐樹上傳出的。那棵樹長在隔壁一戶人家的老院子裡,因為久未住人,院子裡的老屋已經坍塌,一片殘垣斷壁,主人也沒再建新房,因而這裡成了小鎮鬧市的一處荒蕪僻靜之地。院子不大,卻生出許多植物,很有些雜花生樹的意味。除了這棵洋槐樹,還竄出了椿、榆、楮等樹木,每棵樹都無拘無束,按照自己的意願生長著,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於是,這裡便成了鳥兒的天堂。

其實,我沒怎麼留意過那些鳥兒的種類,許多鳥兒我也叫不上名字,看上去似乎麻雀居多。四季裡,總有它們的聲音和身影。三五成群、七八隻一夥的,嘰嘰喳喳,有時是爭吵,有時是嬉戲,有時好像是在比賽唱歌。它們在枝頭蹦來跳去,如樹之精靈。

我聽不懂它們鳴叫的內容,但我能感受到它們那種自由的快樂、以及天然的發自內心的歌唱。

那天去親戚家,看到他房屋裡懸掛著不少鳥籠子,大的小的,方的圓的,可謂琳琅滿目,形狀各異。有的籠子還用厚厚的黑布罩著,很神秘的樣子。幾隻紅嘴黃鳥在籠子裡蹦來跳去,不知道是在舞蹈還是在掙扎。親戚看我對他的鳥籠感興趣,便饒有興趣地向我講起他的這些寵物。這個是鸚鵡,那個是畫眉,黑色的是八哥,津津樂道,顯出樂此不疲的熱情。

我寫2018年江蘇高考作文:《鳥與鳥鳴》

他說,每天清晨都要擔著這些鳥籠去另一個村裡遛鳥。我問他:“有必要跑這麼遠嗎?”他說:“這裡沒有樹木,空氣也不好,車來人往的,會驚著鳥兒。”這是一處新建的住宅區,到處是水泥建築,道路兩旁,細細的樹木無精打采,顯出營養不良的窘相。天空中看不到一隻鳥,更聽不到鳥的叫聲,只有幾片灰白的雲,如同破敗的棉絮,在灰濛濛的天際懶懶地縮成一團。

我期望著有鳥兒掠過,但沒有一隻飛翔的影子。

老人打開鳥籠的罩子,一隻褐色的鳥驚恐地在籠子裡上躥下跳。老人嘴裡發出一種奇怪的噓聲,似乎在安撫它。待鳥兒安靜下來,我便期望它鳴叫,可鳥兒好像不屑一顧,蹲在籠子的細棍上東張西望。老人又是添食又是引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鳥兒也沒給主人一點點面子。

“早上遛鳥時候,它叫得可好聽了。”老人訕訕地說。我說:“我相信。”

我逃跑似的離開這個掛滿鳥籠的房間,長長舒了口氣。

腦海裡突然就想起《囚鳥》這首歌:“我是被你囚禁的鳥,已經忘了天有多高……”

人類從山林裡出來之前,與其它生物共生共存,應該具備一種天地自然的情結吧。而現今,為了一己私慾,人類一步步擠壓著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間。建築越來越密,道路越修越寬,樓房越蓋越高;而河道越來越窄,樹木越來越稀,植被越來越少。周遭充斥的不是天籟,卻是車的噪音、機械的喧囂和人類的吵鬧。

有人為了能欣賞到悅耳的媚叫,將本來屬於自然,屬於天空的生靈囚禁於籠,每天怡然自得的看著它們在籠子裡上躥下跳,獻媚討好。

好在,我還有窗外這小小的綠島,還有一群群鳥兒翩然飛來,每天都唱著悅耳的歌謠。它不同於囚在籠子裡的鳥鳴,充斥著無奈、機械、獻媚和討好,那是一種自由的吟詠,是無拘無束的發自內心的靈魂引吭。

常常,這種天籟讓我忘乎所以。不是嗎?生於天空,就要展翅飛翔,存於自然,就該自由歌唱。

他說,每天清晨都要擔著這些鳥籠去另一個村裡遛鳥。我問他:“有必要跑這麼遠嗎?”他說:“這裡沒有樹木,空氣也不好,車來人往的,會驚著鳥兒。”這是一處新建的住宅區,到處是水泥建築,道路兩旁,細細的樹木無精打采,顯出營養不良的窘相。天空中看不到一隻鳥,更聽不到鳥的叫聲,只有幾片灰白的雲,如同破敗的棉絮,在灰濛濛的天際懶懶地縮成一團。

我期望著有鳥兒掠過,但沒有一隻飛翔的影子。

老人打開鳥籠的罩子,一隻褐色的鳥驚恐地在籠子裡上躥下跳。老人嘴裡發出一種奇怪的噓聲,似乎在安撫它。待鳥兒安靜下來,我便期望它鳴叫,可鳥兒好像不屑一顧,蹲在籠子的細棍上東張西望。老人又是添食又是引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鳥兒也沒給主人一點點面子。

“早上遛鳥時候,它叫得可好聽了。”老人訕訕地說。我說:“我相信。”

我逃跑似的離開這個掛滿鳥籠的房間,長長舒了口氣。

腦海裡突然就想起《囚鳥》這首歌:“我是被你囚禁的鳥,已經忘了天有多高……”

人類從山林裡出來之前,與其它生物共生共存,應該具備一種天地自然的情結吧。而現今,為了一己私慾,人類一步步擠壓著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間。建築越來越密,道路越修越寬,樓房越蓋越高;而河道越來越窄,樹木越來越稀,植被越來越少。周遭充斥的不是天籟,卻是車的噪音、機械的喧囂和人類的吵鬧。

有人為了能欣賞到悅耳的媚叫,將本來屬於自然,屬於天空的生靈囚禁於籠,每天怡然自得的看著它們在籠子裡上躥下跳,獻媚討好。

好在,我還有窗外這小小的綠島,還有一群群鳥兒翩然飛來,每天都唱著悅耳的歌謠。它不同於囚在籠子裡的鳥鳴,充斥著無奈、機械、獻媚和討好,那是一種自由的吟詠,是無拘無束的發自內心的靈魂引吭。

我寫2018年江蘇高考作文:《鳥與鳥鳴》

常常,這種天籟讓我忘乎所以。不是嗎?生於天空,就要展翅飛翔,存於自然,就該自由歌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