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鸟与鸟鸣》

文\ 韩钦明

(2018年高考,江苏卷语文作文题大致为:花自语,鸟有语,生活处处有语言。生命也可以用语言来解读,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语言来传递。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请根据所给材料作文,自己拟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想,如果让我写,该怎么下笔?思来想去,就想到三年前的2015年6月份我发表在《沛县日报》上的一篇文章《鸟与鸟鸣》。我觉得这篇文章与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很符合。不知道阅卷老师能给打多少分呢。

我写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鸟与鸟鸣》

清晨,伴随着第一缕阳光挤进窗棂的,是一阵阵鸟鸣。它清脆、婉转、悠扬,时高时低,抑扬顿挫,让耳朵倍感愉悦。我疑心是在梦中,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怕稍一翻身,会惊飞了这清晨难得的好声音。

鸟鸣是从院子墙边的洋槐树上传出的。那棵树长在隔壁一户人家的老院子里,因为久未住人,院子里的老屋已经坍塌,一片残垣断壁,主人也没再建新房,因而这里成了小镇闹市的一处荒芜僻静之地。院子不大,却生出许多植物,很有些杂花生树的意味。除了这棵洋槐树,还窜出了椿、榆、楮等树木,每棵树都无拘无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长着,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于是,这里便成了鸟儿的天堂。

其实,我没怎么留意过那些鸟儿的种类,许多鸟儿我也叫不上名字,看上去似乎麻雀居多。四季里,总有它们的声音和身影。三五成群、七八只一伙的,叽叽喳喳,有时是争吵,有时是嬉戏,有时好像是在比赛唱歌。它们在枝头蹦来跳去,如树之精灵。

我听不懂它们鸣叫的内容,但我能感受到它们那种自由的快乐、以及天然的发自内心的歌唱。

那天去亲戚家,看到他房屋里悬挂着不少鸟笼子,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可谓琳琅满目,形状各异。有的笼子还用厚厚的黑布罩着,很神秘的样子。几只红嘴黄鸟在笼子里蹦来跳去,不知道是在舞蹈还是在挣扎。亲戚看我对他的鸟笼感兴趣,便饶有兴趣地向我讲起他的这些宠物。这个是鹦鹉,那个是画眉,黑色的是八哥,津津乐道,显出乐此不疲的热情。

我写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鸟与鸟鸣》

他说,每天清晨都要担着这些鸟笼去另一个村里遛鸟。我问他:“有必要跑这么远吗?”他说:“这里没有树木,空气也不好,车来人往的,会惊着鸟儿。”这是一处新建的住宅区,到处是水泥建筑,道路两旁,细细的树木无精打采,显出营养不良的窘相。天空中看不到一只鸟,更听不到鸟的叫声,只有几片灰白的云,如同破败的棉絮,在灰蒙蒙的天际懒懒地缩成一团。

我期望着有鸟儿掠过,但没有一只飞翔的影子。

老人打开鸟笼的罩子,一只褐色的鸟惊恐地在笼子里上蹿下跳。老人嘴里发出一种奇怪的嘘声,似乎在安抚它。待鸟儿安静下来,我便期望它鸣叫,可鸟儿好像不屑一顾,蹲在笼子的细棍上东张西望。老人又是添食又是引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鸟儿也没给主人一点点面子。

“早上遛鸟时候,它叫得可好听了。”老人讪讪地说。我说:“我相信。”

我逃跑似的离开这个挂满鸟笼的房间,长长舒了口气。

脑海里突然就想起《囚鸟》这首歌:“我是被你囚禁的鸟,已经忘了天有多高……”

人类从山林里出来之前,与其它生物共生共存,应该具备一种天地自然的情结吧。而现今,为了一己私欲,人类一步步挤压着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建筑越来越密,道路越修越宽,楼房越盖越高;而河道越来越窄,树木越来越稀,植被越来越少。周遭充斥的不是天籁,却是车的噪音、机械的喧嚣和人类的吵闹。

有人为了能欣赏到悦耳的媚叫,将本来属于自然,属于天空的生灵囚禁于笼,每天怡然自得的看着它们在笼子里上蹿下跳,献媚讨好。

好在,我还有窗外这小小的绿岛,还有一群群鸟儿翩然飞来,每天都唱着悦耳的歌谣。它不同于囚在笼子里的鸟鸣,充斥着无奈、机械、献媚和讨好,那是一种自由的吟咏,是无拘无束的发自内心的灵魂引吭。

常常,这种天籁让我忘乎所以。不是吗?生于天空,就要展翅飞翔,存于自然,就该自由歌唱。

他说,每天清晨都要担着这些鸟笼去另一个村里遛鸟。我问他:“有必要跑这么远吗?”他说:“这里没有树木,空气也不好,车来人往的,会惊着鸟儿。”这是一处新建的住宅区,到处是水泥建筑,道路两旁,细细的树木无精打采,显出营养不良的窘相。天空中看不到一只鸟,更听不到鸟的叫声,只有几片灰白的云,如同破败的棉絮,在灰蒙蒙的天际懒懒地缩成一团。

我期望着有鸟儿掠过,但没有一只飞翔的影子。

老人打开鸟笼的罩子,一只褐色的鸟惊恐地在笼子里上蹿下跳。老人嘴里发出一种奇怪的嘘声,似乎在安抚它。待鸟儿安静下来,我便期望它鸣叫,可鸟儿好像不屑一顾,蹲在笼子的细棍上东张西望。老人又是添食又是引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鸟儿也没给主人一点点面子。

“早上遛鸟时候,它叫得可好听了。”老人讪讪地说。我说:“我相信。”

我逃跑似的离开这个挂满鸟笼的房间,长长舒了口气。

脑海里突然就想起《囚鸟》这首歌:“我是被你囚禁的鸟,已经忘了天有多高……”

人类从山林里出来之前,与其它生物共生共存,应该具备一种天地自然的情结吧。而现今,为了一己私欲,人类一步步挤压着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建筑越来越密,道路越修越宽,楼房越盖越高;而河道越来越窄,树木越来越稀,植被越来越少。周遭充斥的不是天籁,却是车的噪音、机械的喧嚣和人类的吵闹。

有人为了能欣赏到悦耳的媚叫,将本来属于自然,属于天空的生灵囚禁于笼,每天怡然自得的看着它们在笼子里上蹿下跳,献媚讨好。

好在,我还有窗外这小小的绿岛,还有一群群鸟儿翩然飞来,每天都唱着悦耳的歌谣。它不同于囚在笼子里的鸟鸣,充斥着无奈、机械、献媚和讨好,那是一种自由的吟咏,是无拘无束的发自内心的灵魂引吭。

我写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鸟与鸟鸣》

常常,这种天籁让我忘乎所以。不是吗?生于天空,就要展翅飞翔,存于自然,就该自由歌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