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以前教孩子是老師的事,現在教孩子怎麼變成是家長的事了”這句話?

育兒這件事

我覺得現在其實是教育走向了進步。可能這種進步給家長帶來了一些不便,或是家長們在童年時期從沒感受過的,所以覺得不是十分合理。當然,也存在一些教師不負責的現象。

為什麼說家長或是公眾有了題主這樣的想法或是感受是教育的一種進步呢?主要用以下幾個原因。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是老師的事情,卻不是家長的事情,這是我們的父輩們的認知。當時這種認知是有些“道理”在其中的。當時的很多家長由於自身知識所限認識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己在輔導孩子學習方面也確實存在很多困難,更不用說培養子女的人生格局、各種觀念了。

但是,時至今日發生了很多變化。家長逐漸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父母知識層次有所提高,能夠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塑造孩子人格、學習習慣等方面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各學科在過去二十乃至三十年的時間裡,都取得了比較豐碩的研究成果,這裡面關於家庭教育重要的論述數量非常之多,因此,家庭教育受到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

教師留給孩子的作業很多時候並不是作業本身,完成作業本身也不是最終要的事情,而是希望家長幫助孩子,特別是年幼兒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親子關係越來越受重視。

以前,家長在養育孩子方面的責任很可能就是衣食住行方面的滿足,而現在家長更重視孩子內心的成長。而這種內心成長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親子關係的構建和培養。這種關係的培養必然需要時間成本的付出,當然時間只是一個基礎更重要的情感和關注度的投入。幼兒園老師很愛留的一項作業就是培養這種關係的非常好的方式,迫使父母放下一些工作來親子共同完成這件事情。當然,對一些動手能力不是很強的父母來說,這有些困難,但我覺得作品的好壞並不是最重要的,過程很重要。當然,我知道在幼兒園作品評比的過程中還是要看重作品的好壞。但是家長可以調整自己和孩子的心態和對事情本身的看法、認知。

3.灌輸式知識教育越來越弱化。

從最近幾年北京小學教育的方式來看,很多學校非常重視從實踐中獲取知識的重要性。我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這種獲取知識的好處,但是卻常常忽略這種獲取方式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清華附小暑期實踐有一期的內容就是對共享單車現狀進行的,其中涉及到問卷設計、數據的手機和分析,在分析中運用到了交叉的方式,可見,這些都不是小學生能夠完成的,裡面一定沁入著家長的心血。當然,並不是說一定要這樣做,其實在生活中和家庭中有很多更為簡單的方式能夠幫助孩子獲得知識,且印象非常深刻。

這裡所要表達的重點就是,家長要調整自己的認知,不要認為我們小時候怎樣怎樣不也長大了嗎?我們是那樣長大的,但你喜歡那種教育方式嗎?現在有能力為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方式為什麼不用呢?進步就在於在以前的基礎上做得更好,當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向著更好的方向邁進時,為什麼在孩子教育上要“回頭看”向以前學習呢?


不倒翁小姐

教孩子是老師的事,這句話肯定是錯的。

如果這是以前的做法,那隻能說我們以前錯得離譜。

作為家長,自己的孩子應該自己負主要的教育責任。從孩子生下來開始起,就要逐漸給孩子養成好的作息、衛生和行為習慣,然後是給孩子閱讀,陪孩子做手工,鼓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幫助孩子培養和其他孩子合作(哪怕是玩)的能力。孩子上學後,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對孩子各學科掌握的程度心裡有數,幫助孩子應對有些困難的科目,對做得好的方面還要鼓勵孩子超越自我奔向新高度,對孩子交往的學生和老師要有側面瞭解等等,這些都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應該做的事情。


對一部分中國父母,我真的覺得更需要受教育,因為他們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是學校的責任了,居然可以認為“每個學期開一下家長會,看一下孩子的成績單即可”。還有一些家庭是母親通管孩子學習,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基本缺失,讓人很擔心這樣孩子性格的養成。還有一些人,把13、14歲的孩子往美國一送就放心交給寄宿家庭了,還美其名曰為孩子未來打基礎,實際上是很不負責任的一種做法,因為美國的寄宿家庭只管提供生活,一般不會協助學習,老師也不會強迫學生去學習,頂多通報家長或寄宿家庭學習情況,對成績不好的留學生壓力不小,沒人管的情況下成績很可能更會一瀉千里。

但是要說“現在教孩子怎麼變成是家長的事了”,也有點過。回家要做的幼兒園手工,雖然孩子小,但也應該讓孩子自己試試先,實在有困難家長再幫忙,當然,這樣的手工每天都有的話就是老師的問題了,幼兒園小孩子的作業實在不應該經常有,更不應該太多,但因此說老師在學校根本就沒有什麼作為也有點過了,國內的幼兒園每天還是教不少東西的,多到擠壓了孩子的玩耍時間,當然這是另一種很畸形的趨勢。


心路獨舞

說實話,我既是老師,也是家長。我太明白這是什麼感受了!

上個週末,我剛幫家裡的小孩完成了一份手抄報。

不知道手抄報的朋友,看下面的圖片(來自網絡),這就是手抄報:

孩子還小,根本不可能獨立完成手抄報。

我又是寫,又是畫,終於完成了這份作業。

第二天,老師就在家長群裡公佈了沒有完成手抄報、手抄報完成不好的學生名單,並要求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完成了再回來。

我想起了小時候,我的父母哪裡管過我的學習。他們只是唸叨讓我好好學習,然後,把我往學校一扔,壓根就沒管過教我知識。

當然了,他們那輩人文化也不高,想教也教不了。

到了今天,一般城市裡的父母基本上都有些文化,教孩子文化知識並沒有問題。

教育孩子,確實是家長的責任最大。

但是,教孩子知識,卻是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老師當然知道教學生知識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他們為什麼還要把教孩子知識的責任都甩給家長呢?

老師這麼做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就是班裡的學生太多了,老師顧不過來。

大家知道的公立學校難進。尤其是好的公立學校。

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三四線城市沒有解決大班額的問題。

一個班裡七八十個學生。老師肯定顧不過來。

這個時候,有些老師就把教授知識的責任轉給了家長。

第二個原因,近幾年招收的大部分年輕老師缺乏教育、教學經驗。

現在很多城市的學校為了解決大班額問題,都在整合資源。

有的學校合併,有的學校擴建,新招了很多年輕老師。

這些年輕老師有工作熱情,卻缺乏教學經驗。

有些知識他們懂,卻不會教,或者教不好。

為了保證教學成績,這些年輕老師就會要求家長來教孩子知識。

正是因為上面的這兩個原因,家長就有了不好的感覺,覺得老師不負責,教孩子都變成了家長的事。

我們家長再生氣,這種現狀一時也改變不了。

所以,家長們消消氣。

靠山,山倒;靠水,水乾。

教孩子這件事,老師能指望上就指望,真指望不上,那我們就想其他辦法。

家長不滿意,可以向學校反應。

如果反應沒有效果,那麼,我們就自己教。

如果自己教不了,那就只有上輔導班了。

畢竟孩子是自己親生的。他將來不學好,還是我們吃虧。

不能因為跟老師鬥氣,耽誤了自己的孩子。


歡迎轉發。您的每次轉發,都是在幫助別人。


柳柳很忙

2、這樣的現象的確普遍存在,不僅家長自己花很多精力輔導,而且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的學業,還將孩子送到外面的補習班去學習,可真火了培訓機構。不僅家長在教知識,而且還是鞏固提高班。

3、究其原因,不難看出有以下幾方面:

1)首先小學教師和幼兒園教師沒有明確的評價機制,教的好不好,似乎沒有具體的考核。因為沒有升學壓力,於是老師們會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

2)總體課業偏多,課堂上無法讓孩子們完成相關的作業。於是,留下的只能丟到家裡了。

3)現在老師也不敢採取什麼懲罰措施,做的不好、甚至不做,該如何處理?現在的老師更多的是採取獎勵方法,但獎勵並非很有效,那些不動的孩子還是不動。但又不敢去處罰,所以就交給家長吧!

4、無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本質上還是要高清楚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關係和邊界。否則只會雙方容易越位,就會弄得孩子不知所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學校教育主要是學習知識和培養能力,是孩子社會化的過程。家庭教育主要是對孩子的性格和品質進行塑造,是個性化的過程。二者都要遵循教育規律,但是教育的目的、方式、主體客體等都不一樣。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互相結合、補充,才能形成更良好的教育環境。但是,結合和補充並不是模糊邊界。

當然,如果家長覺得孩子學習差了,害怕落後太多,家長除了平時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外,適當在課外進行補習也是需要的。


《不要讓畢業後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作者。該書即將出版。


鮑金勇

我家大寶今年9月才上幼兒園,在此之前就對題目中的觀點略有耳聞,身邊許多家長都在抱怨學校裡作業太多,感覺不是孩子在做作業,更像是家長在做作業。

首先,我認為家庭教育一定是優先、並且必須凌駕於學校教育之上的。大多數人都知道,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什麼樣,孩子大抵也會成為什麼樣。因為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很大的程度上是取決於他的生活習慣、他的思維方式所指向的待人接物的行為上的。這些生活習慣及思維方式絕大部分是從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中形成的。

所以說,育兒是一件非常費神,甚至要讓家長脫胎換骨的一件事。

就拿我自己舉例。有陣子我想修正我家大寶早起賴床以及起床氣的習慣,我想了各種的辦法:早上我起床後就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房間;然後開始在他的床邊播放晨起的兒歌;晚上就和大寶約定第二天早起一起去煮雞蛋;如果大寶早起了就給他“愛的抱抱”獎勵……比較管用的招數就是晚間的“煮蛋”約定,因為3周的孩子已經很願意去嘗試家務,一方面他覺得家務是大人做的,很新鮮很好玩;另一方面,如果自己也能做家務,就證明自己長大了,很有成就感。所以我家大寶得知早上可以與我一同煮雞蛋非常興奮,我想這點形成了他的內在驅動力,有幾個早上在我還沒去叫醒他時,他就跑出房間來找我,一邊揉著惺忪的睡眼和我說:“媽媽,我要煮雞蛋”。但是讓我感到最震驚的一個點是,我對大寶沒有任何的引導動作,但是他卻早起了……你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嗎?那段時間我要準備備考心理諮詢師,早上5點多我就悄悄摸摸爬起來看書了,為的是能在沒有孩子打擾的情況下讓自己儘可能多點時間來複習。而我家大寶居然6點左右就爬起來了,二寶也是差不多時間醒,這讓我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笑的是孩子現在不用催促就能主動自己爬起來,並且不帶情緒;哭的是我再早起想看書也沒有用呀……通過這件事,我才認識到,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

我家大寶現在上幼兒園已經有一個月了,從娃還沒報道開始就有了第一份的作業,入學後也是,每週都有爸爸媽媽要和孩子一起完成的作業任務,大抵是一些手工。我相信老師佈置這些作業一方面是出於教學任務的安排,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動手,來促進親子的關係。雖然,老師特地要求希望作品儘量的美觀與精緻,以便於更好的在展區去呈現。這樣的要求是很考驗父母的能力的。但是在現代化信息發達的社會,什麼教程沒有呀,沒有創造力的父母也完全可以做到按照網絡的教程來完成作業,並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適時讓孩子參與進來,不要養成讓孩子認為做作業就是父母的事情。

上面是我從入學後和小朋友完成的部分幼兒園作業。

重要的不是完成得如何,重要的是在作業的過程中如何去調動孩子的興趣,同時讓孩子感到做作業的過程是親子和愉悅的過程。

其次,我的第二個觀點是教育孩子,陪同學習也分階段性。

父母應該循序漸進地退出孩子做作業的過程。

從小時候和孩子一起完成作業的過程

長大後坐在孩子身邊陪伴

最後獨立地讓孩子完成作業。

總而言之,父母在配合學校教育上要做的就是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讓孩子產生內在的驅動力。

萬事包辦只會養成不能獨立思考的孩子。

所以這個問題需要把握的就是階段性與父母的參與度。


糖心家庭教育自修課

我自己是老師,也是家長,從我當老師的第一天,我就給自己定了一個職業底線:你將來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什麼樣的老師手上,你就去做那樣的老師。但這樣簡單的標準,做起來並不容易。現在的老師更希望家長能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目前的教師考核以“看得見”的業績為主。家長都希望能把自家孩子送到負責任、有愛心、懂教育、有真才實學的老師手上,但現實是:目前對教師的考核體系多以學生的成績、參賽獲獎這些“顯性”指標為準。題主的抱怨很有普遍性,現在的老師不是不負責任,而是要服從於各種對教師職業的考核體系。老師也是人,也要養家餬口,也要通過每一天的教學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進步。學校對老師的考核要看作業量、作品量,扛不住壓力的老師雖然知道孩子很難獨立完,也就只能要求家長共同完成。

另外,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成果要求“立竿見影”,見不得孩子“掉隊”。家長考察幼兒園、學校時,總要問問這個地方能教什麼、孩子的成績怎樣?看著學校裡滿牆的獲獎證書和學生作品,家長對學校的信任感也會增加。家長一面在抱怨老師對家長的要求多,又見不得自家孩子有絲毫的“掉隊”跡象。殊不知不同的孩子對學校教育的適應能力不一樣,孩子成績不好有孩子天然稟賦的因素,也有後天教養的因素。孩子一時的成績並不能代表他一生的能力,家長在配合老師的教學之餘,更應該關注自家孩子的天然特質,不要在適應學校教育的過程中磨滅掉孩子原有的優勢。

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和老師都是陪伴和輔助者,而不是主導者。家長和老師與其互相抱怨、互相甩鍋,不如認真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看看他自己想怎麼成為什麼樣的人,看看家長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實現人生目標。老師,只是孩子成長中的過客,不必苛責。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親媽學堂

  如果說時代變了,還不如說世道變了。道是什麼?道理的道,現如今凡事關與教育有關的事,都變的越來越複雜了,人心也隨之變複雜了,自然教育這事也變得複雜了。

  教育系統考核把簡單的教育搞的非常複雜。

我們那時候當學生確實很輕鬆,作業不多,老師對學生作業要求也不是很高,更沒有過多要求家長扮演老師的角色。現在為什麼家長感覺這麼頭痛呢,原因有二,一是教育系統層級考核越來越“條文化”“系統化”,從教育廳到教育局,從教育局到學校,從學校到老師,上頭一聲令下,層層下壓,最終那些所謂的考核任務誰去完成?還不是基層的老師。本與教學無關,還得應對考核而不得不做出個樣子來,編材料,說瞎話,就像皇帝的新裝。試想,老師能靜得下心來專注於教學主業麼?二是拿學生成績作為考核老師的依據,這可是要命的事,哪個老師願意自己教的班總體成績排名落後啊,於是乎,大量的課外作業就成了老師提高學生成績的唯一手段。作業多了,孩子沒有了玩耍的時間,就得家長盯著寫,孩子心思不在寫作業上面,哪會動腦,於是家長就成了編外老師。

  通過現象看部分老師的異化。不少老師為何不允許孩子作業中有錯誤?為何要求家長必須要檢查孩子作業並簽字?其實是為了應付上面的檢查。有檢查就得有評比,有評比就與績效掛鉤,如果沒有上面的檢查,老師會這麼要求嗎?除非這個老師腦子有毛病。當然,這裡也滋生出一些師德敗壞的害蟲(極少數,恰嚴重影響了大多數合格老師的形像),為了批改作業省事,把本該屬於老師完成的批閱學生作業的差事拋給家長,自己只為圖個省事,閉著眼都可以打對勾(甚至有些老師連對勾都懶得打,讓學生相互批閱),哪會像我們當年的老師,點燈熬夜的批改學生作業,還要針對作業情況進行分析,而後再有針對性解決部分孩子課上學不懂的問題。想想我們那時候,哪有這些現象,當家長的自然輕鬆。 

  以素質教育之名,把課外作業搞的華而不實。就拿手抄報來說,那東西有啥用?能通過做手抄報提高學習審美情趣和美編技能嗎?很多孩子根本從能力上來講,是無法獨立完成的,老師佈置的手抄報作業實際就是佈置給了家長。家長辛苦工作了一天,甚至到了週末還要輔助孩子或者替孩子做這件事,能沒有怨氣嗎?又說摘抄好詞好句作業,當學生們僅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時,能往腦子裡裝嗎?但是家長還得監督啊,不然孩子就不按要求來做。再說拔苗助長式的超難度作業,哪是給孩子們佈置的,都是佈置給家長的,本來孩子實際能力還沒有達到,最終還得家長費勁八力的給孩子講解,家長鬧不明白,就得網上查答案,內心能沒氣嗎?有怨氣就會背後罵老師。是老師願意這樣佈置作業嗎?其實仍然上面要求的,老師也不得不執行。

  教育資源的緊張,在惡性競爭之下,家長心理日漸焦慮和扭曲。幼長小,小升初,初升高。到處都充滿著競爭,家長眼睛都盯著重點校,都希望孩子能進去。可是進重點校對學生的要求都很高。沒辦法,為了搶佔資源,家長不得不多花時間和精力去培優。培優是幹什麼用的?其實是超前教育,過度教育的怪胎。我們那時候哪有些東西,沒有急功盡利的思想觀念,自然沒有現在家長為孩子的學習而興師動眾的亂象。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亂了心境,再把無數期望強加給孩子,孩子本該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快樂地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但是在壓力和逼迫之下,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快樂。但很多家長不這麼想啊,會把怨氣撒到老師身上,結果老師成了弱勢群體。

  信息時代讓家長不得不過多陪伴孩子寫作業。我們小時候當學生,信息閉塞,社會風氣也不像現在,大家動不動就大興攀比之風。那時的家長心態也比現在好,基本上順應了孩子的成長規律。而現在不一樣了,學校教育整體環境變了,校風教風學風也都變了。而很多家長卻沒有跟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育兒觀念,所以,總是處於特別被動局面。信息時代的來臨,孩子們的注意力也被大量分散,如家裡的電視、電腦和手機,這些東西都容易讓孩子們上癮。我們小時候有大量的戶外活動玩耍,到了該寫作業時,回到家裡沒有什麼吸引力的東西。可現在呢,孩子們戶外玩耍的時間少了,有的甚至沒有了。到了家裡卻被網絡和遊戲絆住了,結果家長每天防賊一樣盯著孩子,結果親子矛盾又出現很多問題。

  面對諸多問題,家長別總懷念以前了,還是本著務實的心態面對眼前吧。我們都回不到過去,但卻要迎接新時代的變化,適應這種變化。而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精細化育兒的方法和手段,方才能輕鬆勝任家長職能,否則,你會每天感覺很累很煩很無助。

  


韓國成老師

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相輔相成,相互支持,缺一不可。“以前教孩子是老師的事,現在教孩子怎麼變成是家長的事”,這只是一種片面的理解和誤導。

孩子的教育單靠學校,抑或家庭和社會哪一個方面,都不是完整的教育或者是適合的教育,都無法達到終極的教育目的,也不會有預期的效果,更無法實現教育孩子成人、成才的夢想。

學校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場所,“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為人師表,以身示範,其神聖的職責所在就是教書育人。說教孩子是老師的事兒,任何一個老師都不會迴避,也不會矢口否認。

記得還是八九十年代,我當時擔任班主任,我們班級最多的時候有72名孩子,下課都得挪桌子,孩子們才能出入教室,師生關係從沒有過現在這樣的緊張,更沒有那麼多的矛盾和糾紛,家長也是非常尊重老師。孩子不聽話,老師批評了,家長不會輕易饒過孩子。一旦那個孩子犯了錯誤,給班裡抹了黑,自己都很難原諒自己。老師,學生和諧相處,家長和老師目標一致,共同教育和引領孩子成長。時至今日,教師從沒有過的困惑,從沒有過的煩惱接踵而至,紛至沓來。


家庭是孩子心靈的港灣,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家庭教育的薰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都是個寶兒。父母,還有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對孩子的期望值和教育重視程度,簡直出乎意料之外。孩子的教育變成了全方位的,集體上陣,齊抓共管。“教育孩子變成了家長的事”,你說意外嗎?



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和學校及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協調。任何一個方面都不可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缺失。“以前教孩子是老師的事,現在教孩子怎麼變成是家長的事”,現在你能理解這句話了嗎?


俺油菜

朋友家孩子上幼兒園,經常看到她在朋友圈曬出,她惟妙惟肖的手工作品,文字道:“姑娘的幼兒園作業,你把為娘鍛鍊成了手工高手。”

有次都深夜了,看到她朋友圈更新:“九點到家,給姑娘準備明兒的幼兒園展出作品,累啊!”

不知道家長做的作品拿到幼兒園展出,會得到什麼獎?

話說現在的家長真的要三頭六臂,做的了手工、畫的了簡筆畫、會英語、懂奧數、彈得了鋼琴、教的了武術,必須樣樣精通。

我家寶貝兒今年四年級,每天下班後我一邊做飯,一邊問,今兒留什麼作業啊,寫多少了?如果孩子說寫完了,我內心會無比激動,會在心裡盤算著一會兒吃完飯,出去鍛鍊身體?還是去做點什麼呢?

如果孩子還沒有寫作業,我就陷入了焦慮,等吃過飯基本就八點鐘了,再寫作業,孩子再磨蹭點,一晚上就算交代進去了。教完數學、教語文這還沒時間看英語呢,一抬眼,神啊10點多了,不看了,趕緊洗洗睡吧,等孩子上床了,基本也11點了,在職媽咪的痛啊,又累又困,渾身疲倦,都懶得洗澡,這一天天的,有時候想想,小時候貌似父母沒那麼操心過我的學習啊,怎麼現在變成這樣了呢?

如果當天作業沒做完,老師第一時間不是找孩子,而是在班級群裡發個消息,誰誰誰沒交作業,請家長關注,每天檢查孩子作業等等。

如果孩子完成作業了,完成的不理想,比如數學錯題多,老師會在班級群發,請某某某家長給我來電話,然後老師會語重心長的跟家長說:“請您每天抽點時間來檢查孩子的作業,你看數學題錯那麼多,您是沒檢查嗎?。。。。。。”

記得小時候老師說過,家長只在孩子作業上簽字,至於對錯,老師會檢查的,那樣老師就瞭解孩子哪裡的知識點沒掌握,好再給孩子講講,怎麼現在變成家長檢查出錯題,讓孩子改正了呢?真擔心,長此以往老師還能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嗎?

我是一名普通家長,僅代表我的觀點,不知道其他家長是否認同,歡迎大家提出批評、指正。


Danny育兒

首先,堅決同意上面說的話。我作為一個四歲的,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的媽媽,真的快被幼兒園的手工折磨瘋了。因為本人,實在是手不巧,做什麼都不像啊。就如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節,都要做燈籠,第一年,做了一個超級醜的;第二年,聰明瞭,從網上買材料,組裝的。

其次,從小學來說,我們這裡的小學,幾乎都是大班制,一個班七八十個孩子,老師實在管不過來。每天的家庭作業,是讓家長檢查的;孩子拉下的課程,是讓家長補的。如果說課外讀物需要家長監督,但是課堂內容,都需要家長給孩子重新溫習。我鄰居的孩子,就是這樣,坐在最後一排,聽不清老師講的,每天晚上回家,都是家長再給上一次課。

再次,從初中高中來說,老師更是講得快啊。很多一般成績的孩子,家長沒有能力輔導的,基本都給輔導班了。

當然,這是我們這個地區的情況,也許其他地方不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