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為什麼手段如此強硬,不害怕因此爆發戰爭嗎?

我也很絕望351

實際上所謂的普京手段強硬,是美歐西方圍堵打壓被逼出來的。只要回頭仔細分析一下,就不難看出普京的強硬手段是怎麼來的。

一、車臣問題。車臣分離叛亂分子鬧獨立,手段極其殘忍,一次別斯蘭市的1200人質事件中,死亡了駭人聽聞的333名人質。車臣的分離主義叛亂分子,開始都受到了美歐西方的鼓勵和支持。以人權為名強烈譴責俄羅斯對車臣的軍事鎮壓,目的很簡單就是在蘇聯解體之後,繼續肢解俄羅斯。普京不為所動,意志堅定,以鐵腕手段嚴厲打擊車臣分離叛亂分子,最終解決了從葉利欽時遺留下來的頭疼問題。

二、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戰爭。這是格魯吉亞在美國北約,進行東擴的大背景下進行的。事由是格魯吉亞在2008年8月8日,利用奧運會開幕,突然撕毀俄格南1992年三方協議,軍事打擊佔領南奧塞梯地區。俄羅斯採取了堅決的軍事回應,懲罰了薩卡什維利挑起的這場冒險戰爭。

三、2014年的烏克蘭事件。烏克蘭與俄羅斯有共同歷史和血脈關係,由於近代歷史的變遷,烏克蘭獨立後國內分成親西方和親俄的二大對立勢力。從1991年以後,烏克蘭的政權就在親西方和親俄之間搖擺。2014年烏克蘭其時正是親俄的亞努科維奇執政,在對外關係上加強了與俄羅斯的關係。這好像動了美歐西方的奶酪,美歐放棄了“崇高的”民主程序,支持親西方的烏克蘭反對派 。並且出錢出力利用街頭暴力手段,硬是把亞努科維奇趕下臺。造成了烏克蘭東西部民眾的公開分裂,西部地區的民眾親西方,東部地區的民眾親俄。在新的親西方政權打壓東部地區民眾時,俄羅斯趁機軍事介入,並且一舉奪取了克里米亞半島。如果沒有開始的烏克蘭街頭暴力革命,就沒有後來的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自治運動,以及普京奪取克里米亞問題。

四、敘利亞問題。敘利亞是俄羅斯的長期傳統盟友,2011年美國在中東地區,相繼策動一些國家的反對派,推翻原來的政權。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也是美國西方的主要目標之一。由於俄羅斯因為國力下降,開始並沒有介入敘利亞局勢,在烏克蘭事件之後,受到美歐西方媒體的注目和經濟上嚴厲制裁。普京為了突圍,轉移烏克蘭事件的國際視線,也是為了幫助盟友阿薩德政權,以及保護俄羅斯的唯一駐外軍事基地,2015年9月普京果斷出兵敘利亞。幫助敘利亞政府反恐和打擊反政府武裝,牽制了美歐西方在歐洲的挑釁。普京的這次出兵非常成功,幫助敘利亞政府收復了大部分的失地,取得了意外的效果。

僅以上述事例就可以看出,普京針對美歐西方的一些軍事行動,是被動的防衛反擊,是不得已而為之。從葉利欽到普京,都曾經試圖與美國西方改善發展關係,但是都沒有被接受和認可。2001年在美國發生的911恐怖襲擊事件,普京以最快的時間與小布什通話,表示支持美國的反恐,並且開放俄羅斯領空,作為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空中運輸通道。

但是,事後美國並不領情,又繼續對俄羅斯進行圍剿打壓。普京只不過是在美歐西方的打壓緊逼之下,被迫反應性用強。意思就是說,我不先來惹你,你也要好自為之。如果對方還是放肆過份挑釁,哪我就會不客氣。那就乾脆採取直接亮劍重拳出擊,以戰止戰。普京對美國的霸道本性,欺軟怕硬的特點也是摸得一清二楚。

作為俄羅斯來說,經濟雖然衰退得厲害,可是還是有美國西方望而生畏的核武庫。不管是誰擔任美國總統,在軍事施壓俄羅斯的問題上,首先想到的是規避風險,根本不敢進行極限挑戰。所以普京在面對美國西方的,一次又一次的挑戰的情況下,能夠從容不迫,毫無畏懼。


亦新湖

普京還真不怕發生戰爭,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十足的把握用武力打敗俄羅斯。因為誰都不會對擁有7290枚核彈頭的大國輕舉妄動。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在全球屬於絕對的第一梯隊,他們不僅有廣闊的戰略縱深,後備兵源,先進的武器裝備,也有一支經驗豐富,難以輕易打敗的軍隊。普京沒有必要擔心有人向俄羅斯發動戰爭。
不同於被西方軍事行動所摧毀的伊拉克薩達姆政府,利比亞卡扎菲以及正在鏖戰的巴沙爾.阿薩德。俄羅斯不是一箇中小國家,要想徹底擊敗俄羅斯,對任何國家的工業,經濟和財政要求都是極高的。即便美國,也很難說有足夠的財政開支能夠維持曠日持久的俄美戰爭。伊拉克和阿富汗就足以榨乾美國的國庫。

更何況,俄羅斯一向宣揚自己有在必要時動用核武器的政策。作為擁有完整的三位一體,二次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即便俄羅斯遭受第一輪核武器攻擊,遠在西伯利亞鐵路上的末日列車,大洋中的核潛艇,各處陸基導彈發射點依然可以展開反擊將整個世界帶入核冬天。

任何一個聰明的政治家在考慮了成本和收益的情況下,都不敢向俄國發動戰爭。
雖然俄羅斯不具備蘇聯在冷戰時期實行的大兵團平推歐陸的能力。但1991年以來的武裝衝突和戰爭證明俄羅斯面對他國武裝力量依然能夠實現強力反擊。

不管是善戰的車臣叛軍,還是發動突襲的格魯吉亞人,還是克里米亞半島上的烏克蘭駐軍都不是俄羅斯的對手。經過多年的戰鬥,俄軍從車臣摸爬滾打而來,戰鬥經驗和素養也是越來越好。
普京上臺以來採取的強硬措施都是基於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他並沒有做錯什麼,如果他採用妥協的政策,他就沒必要繼續待在克里姆林宮。

面對巴薩耶夫,馬斯哈多夫這樣的車臣叛軍,普京能夠不強硬嗎?如果他不強硬,俄羅斯就會分裂,恐怖主義的泛濫會讓全球受到危害。

面對北約東擴,在波蘭,波羅的海國家部署反導系統,普京不發展新型的導彈系統,部署更多的進攻性武器,那麼俄羅斯的門戶就會被北約直接威脅。

為什麼普京要收回克里米亞?那是因為丟失克里米亞就會坐視黑海艦隊丟失最好的港口!
作為一個大國的領導人,普京的位子決定了他的立場,即便俄羅斯總統並非普京,面對眼下局勢,他也要選擇強硬態度。


朱興子

這個問題還是過於寬泛,我的理解:所謂“普京的手段強硬”指的是在他上臺以後對內對外採取了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一些措施來維護俄羅斯的國家利益。至於說“不害怕因此爆發戰爭嗎”則不準確,因為在他任期內已經爆發了戰爭。


時勢造英雄,普京的強硬是被逼出來的,戰爭已經爆發了

從歷史上來看,俄羅斯這個民族崇尚武力擴張和強權政治,作為這樣一個大國的領導人必須以強硬的立場才能得到國民的尊重和支持。在蘇聯解體後的十年裡,俄羅斯的國力和國際地位都處於下降中,這對於有著大國情結的俄羅斯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普京上臺以後的強硬措施迎合了民粹主義的需要。從現實來看,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一再受到損害和威脅,普京必須以強硬的手段來應對。比如說

車臣戰爭,換成任何一個俄羅斯領導人都必須要打,不然俄羅斯這個國家將進一步分裂;對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用兵,則是因為在北約東擴的大背景下,俄羅斯不能容忍自己的腹部再被頂上一把匕首;而出兵敘利亞,則是為了保住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支點,同時緩解在烏克蘭的戰略壓力。但是,普京的強硬也是被逼出來的,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度主動地投向西方的懷抱,卻發現“休克療法”使自己的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一度天真地想和北約合作卻發現北約的導彈已經頂到了家門口,就像一個北極熊一次次地被愚弄和傷害,終於對美俄關係有了一個基本的定位,就是在國家的利益衝突基礎上的長期對抗。


普京的強硬維護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但是也付出了很高的成本


普京的強硬反映了俄羅斯國力的下降,他被迫以攻代守

普京的強硬和歷史上彼得大帝那樣的強硬是不同概念:一個是以攻代守,一個是主動出擊。在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戰略一直很明確,就是要趁著俄羅斯國力下降的時候持續地削弱和瓦解俄羅斯,而俄羅斯的外交戰略一直在普京上臺後才開始明確和穩定下來。

受制於國力和國內政治鬥爭,普京在第一個任期內對美國採取守勢,比如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那可是在俄羅斯的頭上懸著三把刀啊,可普京就沒有像對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那樣採取強硬的手段。後來隨著俄羅斯國力的恢復和國內政局的穩定,普京才開始對美國採取強硬的手段,但無論是格魯吉亞、烏克蘭,還是敘利亞,俄羅斯所做的只是保住了自己傳統的勢力範圍而已而且已經縮水,也付出了很高的成本我們看到的是,美國糾集著一群國家在家門口長期對俄羅斯進行外交、經濟和軍事全方位的打擊和遏制,但俄羅斯卻無法在美國家門口採取同樣行動。有人說美國人不敢和俄羅斯開戰,可是反過來,俄羅斯敢主動去軍事打擊美國嗎。有人說,俄羅斯有7000多枚核彈頭,怕什麼?可是國家之間的長期對抗是靠核武器嗎,前蘇聯的核力量比俄羅斯還要強,現在它又在哪裡呢?美國現在不和你打核戰爭,採取和冷戰時期類似的手法慢慢拖垮俄羅斯的國力,撩你一下再跑,你該怎麼辦?一味地逞強能解決問題麼?


普京的強硬是有必要的,但現在到了重新評估和調整的時候了。


大笨蛋6703

一百多年前,蘇聯的締造者列寧曾經說過一句名言:“發動一場可控的、小範圍的、短期的、不會失敗的戰爭,對於轉移國內矛盾、凝聚國民是極其有用的”(原話不記得了,大致意思如此)。這個論斷的關鍵詞就是——小範圍、可控、短期、不失敗。四者缺一不可。

小範圍,就是戰爭涉及的規模不能過大,不能像是一戰、二戰這樣的全面性世界大戰,否則就會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反而會激化國內矛盾。

短期的,就是戰爭的持續時間不能過長,不能像是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一打就是七八年,這樣的損傷性就會蔓延到國內。

可控,就是要求對於戰爭的節奏擁有絕對的主動權,想打就打,想打哪裡就打哪裡,想控制一下世界各國的反應程度就能控制,這樣的戰爭才能夠隨心所欲。

不會失敗,這是發動戰爭的基本要求,如果打一場可能會失敗的戰爭,那麼就要承擔極其巨大的風險,這對於任何一個領導人而言都是很難以抉擇的事情。

綜合來看,對於普京而言,只要管控好和美國的交鋒力度,不發生正面對抗,不觸及美國人的核心利益,就不會導致美國人最為強烈的反擊,這一點美國人也是同意的,畢竟兩個大國都是世界上最牛逼的超級核大國。

在此背景之下,普京選擇一些合適的地點,和合適的敵人,發動一場合適的戰爭,達到預期的目的,何樂不為?

至於歐洲國家,有了東方大國的支持,普京根本不理會這些歐羅巴人的反應。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怕”?“怕有用嗎?”在這個強權橫行的世界,怕也躲不過。而對於普京來說更不會怕,本身就擁有近8000枚核彈頭。有幾個不要命的敢跟俄羅斯單挑?敢去惹怒俄羅斯?我記得普京在今年2月初競選俄羅斯總統的時候說了一句非常霸氣的話“俄羅斯都沒有了,那還留著世界幹什麼?_?”可見普京的霸氣側漏,這樣的俄羅斯有誰敢惹???


自從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70%以上的軍事能力和幾乎全部的核實力。這對於俄羅斯成為大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龐大的核力量依然是讓歐洲國家最為忌憚的夢魔。
俄羅斯“白楊-M”
洲際彈道導彈

從普京2000年上臺以來,掌管俄羅斯大權。在面對車臣叛亂分子的打擊上,毫不客氣,最終取得車臣戰爭的勝利。初露霸氣的普京逐漸開始掌握國際局勢,應對來自於美國和北約的軍事挑戰。在這樣的壓力下,普京也沒有選擇害怕,普京知道怕是根本沒用的。


普京與車臣總統卡德羅夫
在車臣戰爭中成為了好友

北約的不斷東擴,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美國不斷的在波蘭部署NMD導彈防禦系統。意圖挑起美俄軍備競賽,徹底拖垮俄羅斯。普京的直接亮劍,直接殺向波蘭,讓美國徹底懵逼。

美國千方百計地想要瓦解俄羅斯,分裂俄羅斯。在俄羅斯的周邊俄羅斯傳統的勢力範圍之內。其實北約不斷的東擴,吸納前蘇聯成員。直接把軍事武器,逼到俄羅斯家門口。


2008年8月的格魯吉亞危機,普京直接在奧運會開幕的第二天出兵格魯吉亞,直接怒懟了薩卡什維利。2014年3月的烏克蘭危機,普京直接拿下了克里米亞。讓美國和北約徹底傻眼,而又拿俄羅斯沒辦法。


在美國不斷對俄羅斯採取各種打壓的手段上,普京也從來沒有服軟。在面對美國的霸權行徑,普京從容應對。我們看一下英國的“間諜門”事件。英國一手炮製的事件,卻引起了整個西歐國家對俄羅斯的集體群毆。英,美帶頭開始大量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導致了外教驅逐戰!

在西方人的世界當中永遠都拳擊賽,只有把對方擊倒,對方才會承認你的實力。只有拿出亮劍的精神,別人才不敢輕舉妄動。用

我們的羅援將軍最貼切的一句話就是“敢戰方能止戰”來形容國際間的切磋。“亮劍精神”才是保證最大生存權利的根本。


淡然小司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面對西方的打壓時,常常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以“強硬”著稱。實際上普京可不是天生的“強硬派”,在其剛上臺的時候,其政策也遠沒有現在強硬,還是採取“向西看”的策略。結果就不用說了,俄羅斯雖然獲得了“G8”成員國的名,根本就沒撈到任何好處。該打壓俄羅斯,西方絕不手軟:經濟制裁,也沒少弄;顏色革命,更沒少搞。


普京是在西方碰了“一腦袋包”之後,才將其政策改成了“向東看”:與亞太國家開展合作,在與西方的對抗中採取更為強硬的應對措施。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普京:對我國保持友善,對西方提高警惕。普京是在吃虧之後,才確定了現在的路。

有人說“如果俄羅斯向西方低頭,就不會受西方制裁了”,這無疑就是異想天開、痴人說夢:俄羅斯在葉利欽時代、普京剛當政時已經上了西方太多的當,西方要的是一個軟弱的、分裂的俄羅斯,因為俄羅斯是美國霸權的潛在威脅。在抗衡美國霸權上,俄羅斯的作用巨大,絕不能倒。有人說這是對俄羅斯的美化、奉承,敢問那些支持俄羅斯分裂、倒下的“同志”:如果俄羅斯倒了,下一個是誰?哪位大神來解釋一下?
俄羅斯洲際導彈


仇恨不能忘,日子還要過下去。相較而言,最該恨的是日本人,沒有任何值得原諒的理由。恰恰相反,網上反而是沒人罵鬼子,更有精日份子。這些人中一部分是人云亦云者,一部分是自以為是者,再有就是別有用心、居心不良者:自以為身披民族大義,其心可誅!

扯遠了,回答題主的問題:普京為什麼手段如此強硬,不害怕因此爆發戰爭嗎?

普京對抗西方的政策就是:強硬應對,外加合作。他的目的就是:保證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保護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保護俄羅斯的利益還受侵犯。在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經濟制裁、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的時候,俄羅斯與德國簽下了能源合作大單,並與土耳其就軍事合作、能源合作達成協議。普京的策略很明顯:以點破面,分而化之。



普京為什麼手段強硬前面已經說了:西方始終沒改變打壓俄羅斯、瓦解俄羅斯、試圖搞跨俄羅斯的企圖,北約東擴就是在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俄羅斯努力與西方搞好關係這條路根本就走不通,既然如此,面對每天把你當做敵人的西方,俄羅斯為什麼不採取強硬的應對措施?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俄羅斯有什理由不強硬?


普京不害怕爆發戰爭嗎?沒有人願意發生戰爭,但作為一個大國的領導人,也絕不會有人會害怕戰爭:大不了同歸於盡。普京不害怕戰爭,最大的底氣就是7000枚核彈頭,外加世界第二的軍事實力。一旦爆發戰爭,普京說過:俄羅斯如果不存在了,還要世界幹什麼……

打俄羅斯?還是先想想自己國家能活下來幾個人吧!


儒道之主


強硬是一種積極的防禦,越強硬對手反倒忌憚三分。

俄羅斯最為硬氣的就數軍事方面了,軍事方面又以龐大的核武庫而威震八方。俄羅斯一旦遇事說上句“你打我呀,我滅了你”想必連美國也不敢坑聲,雖然美國核武器可以消滅俄羅斯,但俄羅斯也可以消滅美國。所以俄羅斯是能強硬得起來的。為何要示弱???


示弱是要代價的,也許會塔了自己的小命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

設想:俄羅斯示弱聲稱將核武全部消毀了,美國信以為真。美國就不在忌憚俄羅斯,在軍事方面一旦產生摩擦,美國將不會像過去保持克制。大大增加了美俄爆發戰爭的可能。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甚至是亡國的地步,雙方核戰也是可能的。所以俄羅斯強硬才好。

誰都怕爆發戰爭,但也分大小。

一場局部的小戰爭,一方面可以考驗軍隊的反應力,武器裝備的先進性和戰場適應力。一方面可以考驗三軍的協同能力。推動科技進步,甚至是通過局部小戰爭而達到政治目的。所以一些小戰爭並非一無是處。

戰爭的爆發並非是怕與不怕,強硬不強硬決定的。戰爭的爆發往往伴隨著利益的爭奪和信仰的異同等等,所以俄羅斯強不強硬與俄會不會爆發戰爭是倆碼事。



歷史軍武研討員

普京處理國際事務手段強硬,有時甚至不惜威脅付諸戰爭,其實是一種以戰止戰的策略。20年來,俄羅斯正是得益於普京這種強硬的對外政策政策,雖然經歷了一些小規模的戰鬥和戰爭,但是總體來看避免了重大損失和新的分裂,現在的俄羅斯已經基本上度過了前蘇聯解體後的過渡時期開啟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西方國家不會因為俄羅斯的軟弱,而心慈手軟

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陷入了巨大的困難之中。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採取了全面倒向西方的外交政策,可謂是軟弱至極。對內,1994年至1996年第一次車臣戰爭中,因為西方國家反對,葉利欽始終無法下定決心痛打車臣分裂勢力,俄羅斯的平叛戰爭沒有取得明顯進展,葉利欽就急匆匆的與車臣武裝達成和解,車臣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治權利,第二次車臣戰爭埋下了伏筆。

對外,1999年,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發動科索沃戰爭,對於俄羅斯最親密的歐洲盟友南斯拉夫進行長時間的空襲。戰爭中,俄羅斯也曾經奮起一搏。1999年6月11日,俄羅斯空降兵部隊搶在北約部隊之前,佔領了科索沃首府普裡什蒂納機場。但是葉利欽又在西方面前又犯了軟骨病,在軍事上取得完全主動的情況下,依然無法阻止科索沃從了聯盟獨立。


葉利欽軟弱的對外政策,並沒有令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心慈手軟。西方國家不斷加大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滲透力度,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兩個國家,都是產生過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加盟共和國,卻成為了反對俄羅斯的急先鋒。俄羅斯的國際環境前所未有的惡劣,對此葉利欽必須負主要責任。

普京強硬的對外政策是合理利用了俄羅斯的優勢

既然葉利欽軟弱的對外政策並沒有能夠換取西方國家的同情,保護俄羅斯的利益,普京上臺之後回應俄羅斯民眾的呼聲,採取強硬的對外政策,收效卻十分明顯。

雖然俄羅斯現在的綜合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但是俄羅斯畢竟是擁有7000枚核彈頭的超級核大國,當俄羅斯戰鬥意志堅決的時候,縱使是美國也不敢迎頭衝上去與俄羅斯進行攤牌。此時的普京扮演的其實就是類似《三體》中面壁者的角色,只要意志足夠堅定,再強大的對手也會感到恐懼

普京出任俄羅斯總統之後,首先是對內打贏了車臣戰爭,徹底剿滅了車臣分裂勢力穩定了自己的後方。對外先後在格魯吉亞、烏克蘭和敘利亞發動或參與了三場小規模戰爭。普京主導的4場戰爭,西方國家都堅決反對,卻又無可奈何。在戰爭的過程中,西方國家始終沒敢直接出場,使得俄羅斯用很小的代價就換取了很高的收益

普京最大的成功就是善用戰爭威脅,而不濫用戰爭威脅

普京的強硬姿態,有口頭上的,也有行動上的。如果僅僅看普京的發言,美我大戰彷彿已經進行過上百次了。但事實上普京對於戰爭威脅,特別是行動上的戰爭行為,是十分慎重的

2004年北約接納波羅的海三國為正式成員國,普京深知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難以調和的歷史恩怨,同時也很清楚當時俄羅斯的真實實力。普京和俄羅斯政府也在口頭上對北約東擴行為進行了嚴厲抨擊,但是並沒有採取切實的行動。畢竟前蘇聯曾經使用過軍事手段,企圖迫使波羅的海三國放棄獨立,結局卻令人沮喪。2004年,普京即使真的發動戰爭,也難以阻止波羅的海三國倒向西方。

但是到2008年格魯吉亞、2014年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緊張時,普京看準這兩國深入俄羅斯腹地,對俄羅斯威脅較大,同時美國和西方國家進行外部干預又非常困難。普京毫不遲疑的利用兩國俄羅斯族問題展開軍事行動,迫使美國和西方國家做出了事實上的讓步,也是俄羅斯善用戰爭威脅的最好詮釋。


再強硬的外交政策,也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普京強硬的對外政策之所以能夠成功,也是普京認清俄羅斯的優勢與劣勢,軟硬兼施的結果。



衝擊時評


面對人多勢眾、佔盡優勢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持之以恆的步步緊逼,生性桀驁的普京不服輸,也不低頭,奮力抗爭,但作為弱勢的一方,普京能拿來禦敵的也就是龐大的核武庫與強硬的態度,並以戰鬥的姿態與對方激烈地博弈著,儘可能保衛俄羅斯的國家利益。而西方與俄羅斯的較量,爭的是利益,而不是共同毀滅!避免爆發正面戰爭是雙方的最大公約數,雙方鬥智鬥勇鬥狠,唯獨不鬥搶動炮。

1、強硬,這是普京面對西方一以貫之的防守反擊。2018年世界盃正在俄羅斯如火如荼地舉行,就算是偽球迷也明白,弱隊面對強隊的碾壓,正確的打法就是防守反擊。實力不如西班牙隊的葡萄牙隊拒絕在球場上與對方打進攻戰,而且是採取防守反擊的打法,在做好防守的同時司機反擊,加上C羅的神武,才灌了對方三個球,與西班牙打平。對於葡萄牙隊,與西班牙隊較量,打平即為贏。

而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步步緊逼,實力差距巨大的俄羅斯,如果正面與對方較量,凶多吉少。不要說俄羅斯全方位落後於美國,即使跟英國、法國相比,在科技、教育、金融、經濟等許多方面,俄羅斯都大幅落後,刨去軍事力量,俄羅斯單獨跟英國或法國硬抗都吃力,都佔不到便宜。更何況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諸多西方大國抱團圍剿俄羅斯,正面應戰的普京除了強硬,並時不時揮舞核大棒,就沒有有效的應對手段。

換句話說,西方唯一害怕的就是強硬起來的揮舞著核大棒的普京。如果普京不強硬,西方只會把他當作一隻病貓,得寸進尺,就像對待葉利欽一樣,那時候的俄羅斯是所有俄羅斯最不堪回首的記憶。

2、避免美俄爆發正面的戰爭與核戰爭,是美國與俄羅斯的基本國策,任何一位領導人都不會去踐踏這條紅線。由於普京對西方的強硬立場、戰鬥的姿態,“有識之士”就在杞人憂天,俄羅斯會不會跟西方爆發大規模的戰爭,甚至是核大戰,把地球打回石器時代。不得不說,確實是想太多了。

首先,西方與俄羅斯爭的是利益,而不是毀滅、死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為什麼幾十年如一日地打壓俄羅斯,步步為營地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根本原因就是俄羅斯不僅繼承了蘇聯近七成的遺產,還傳承了蘇聯爭霸世界的雄心!在西方看來,這樣的俄羅斯對西方的規模、利益、霸權構成了危險的挑戰,必須拔掉俄羅斯的霸權獠牙,把俄羅斯打壓成日本、德國這樣的次級的聽話的大國,西方才能攫取最大化的利益,才能吃得好,睡得香。這就是西方與俄羅斯不可調和的結構性的矛盾!

其次,無論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還是俄羅斯的領導人,無論他們是強硬派,還是溫和派,能成為國家領導人,都是有足夠的理智,都不可能變成瘋子,去摁下核按鈕,也不可能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對於雙方都是不可承受之重。西方與俄羅斯的較量無論多麼激烈,都會在既定的軌道內進行的,就像打拳擊,是在擂臺上打的;踢足球是在球場內踢的。簡而言之,西方與俄羅斯的較量,是在有形無形的規則內鬥智鬥勇鬥狠,唯獨不鬥死亡與毀滅,他們想要的是當一個把對方踩在腳下的勝利者,而不是地球的孤獨的倖存者。


飛狼

不是普京不怕戰爭,是敢公然挑戰俄羅斯的國家,現在世界上還沒有出現,包括美國之內。

首先,俄羅斯是繼承前蘇聯的超級大國,雖然現在國力大不如從前,但仍然是世界上的一流大國。尤其是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具有超強威懾力的核武庫,都是任何國家都不得不忌憚的一支強大力量。

其次,俄羅斯有著世界最大國土面積,有超大的戰略縱深,有完整的工業體系,特別是強大的軍工企業和軍事科技,有很多前沿尖端科技都可以與美國比肩,很多武器裝備並不輸於世界上任何國家,包括美國在內。

第三,穩定團結的國內形勢,一致對外的強烈的民族意志。都是支撐普京強硬外交政策的最好民意基礎。有一個團結一致的,堅定的戰鬥意志的民族支持,普京完全可以傲視群雄無所畏懼。

普京不會懼怕戰爭,今天不會,以後也不會。但戰爭不是目的,任何窮兵黷武的人,都難逃滅亡的結局。俄羅斯普京不懼怕戰爭,但也不可輕易挑起戰爭,戰爭只是維護和平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