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清中興大臣,一直被誤認為“賣國”的真愛國者!

他是晚清中興大臣,一直被誤認為“賣國”的真愛國者!

1895年,大清帝國全權代表大臣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唇槍舌劍的進行談判。但是談判桌之外的戰場上,大清早已潰不成軍。與其說是談判,還不如說是一場宰割。日本擊敗北洋艦隊,佔領遼東半島,兵鋒直指山海關,形勢已經非常緊張了。

他是晚清中興大臣,一直被誤認為“賣國”的真愛國者!

日本堅持必須賠款三億兩白銀,以及割讓臺灣、遼東半島,李鴻章想盡辦法表示實在辦不到。到了第三輪談判,一名日本刺客傷到了李鴻章臉頰,這位已經62歲的老者,險些丟了性命,鮮血直流。正是因為這樣,日本方給大清王朝減免了一億兩白銀,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臺灣割讓給了日本。

晚期的大清王朝已經腐爛不堪,靠一人之力很難力挽狂瀾,但是李鴻章卻是一個心懷大志之人。

甲午一戰讓李鴻章之前為清政府所有的努力都化為菸灰,短暫的中興中斷了。

他是晚清中興大臣,一直被誤認為“賣國”的真愛國者!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的路上想起了李鴻章,只有李鴻章能夠救大清!於是趕緊把李鴻章由兩廣總督重新調任為大清國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職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那年的10月11日,李鴻章抵達北京,曾經繁華一時的帝都京城,已經變為一片焦土,圓明園被付之一炬,洋人到處燒殺掠奪,無惡不作,堂堂京城竟像地獄一般。

他是晚清中興大臣,一直被誤認為“賣國”的真愛國者!

這哪是來談判啊,簡直就是羊入虎口啊。聯軍照會李鴻章和慶親王,聯軍提出了談判的六項基本原則,首先大清必須先滿足這些“原則”才有得可談:

懲辦禍首;

禁止軍火輸入中國;

索取賠款;

使館駐紮衛兵;

拆毀大沽炮臺;

天津至大沽間駐紮洋兵,保障大沽與北京之間的交通安全自由。

這是赤裸裸的干預中國內政、壓榨中國人民、撤防不就是讓中國徹底失去抵抗之力嗎?李鴻章此時已經70多歲了,這一氣就生病了。

日復一日的談判讓李鴻章的身體每況愈下,終於病倒了。西方列強擔心再也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們談判,於是張口就要10億兩白銀,李鴻章不得已又拖著病體,利用西方各國都想獨佔中國的矛盾心裡,周旋於空隙之間,力求降低清政府的損失。

此時的中國早已是滿目瘡痍,破敗不堪,但是以張之洞為首的清流派,堅決抵制在這份合約上簽字,高喊愛國,堅決抵制列強侵犯。此時可能只有李鴻章明白,一旦再起戰事,黃河以北勢必陷入一片火海,列強會群起瓜分中國的。

他是晚清中興大臣,一直被誤認為“賣國”的真愛國者!

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和慶親王代表大清國在“議和大綱”上簽字。

此時的李鴻章已經開始咳血了,1901年9月7日,李鴻章代表大清國與11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在這份文件上,李鴻章將“李鴻章”三個字籤成了“肅”字的模樣,這三個字擠在一起,即虛弱無力,又辛酸悲苦,一如即將走盡生命盡頭的李鴻章一樣。各位看客們,你們覺得應該怎麼樣評價李鴻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