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個“窩”日子過得花樣紅

歐昭忠的新家面積有85平方米,寬敞明亮,廚房還裝上了時下最流行的櫥櫃。窗臺做成了“空中菜園”,種著辣椒、蔥等蔬菜。“1985年我們老房子倒塌後,就一直寄人籬下,每個月靠孩子打工賺的錢生活,不夠用的時候還要借錢。現在這個新家住起來舒心多了,我還能帶著孫子下樓遊玩。”歐昭忠開心地說。

歐昭忠入住的苗家小鎮小區位於融水縣城南片區老君洞景區旁,不僅基礎設施齊全,還交通便利。這讓之前一直在柳州市區打工謀生的兒子和兒媳都想回到融水縣生活工作。

易地扶貧搬遷是將生活在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其他地方,再通過改善安置區生產生活條件、拓展增收渠道,幫助搬遷人口逐步脫貧致富。“十三五”期間,融水縣易地扶貧搬遷目標任務為3504戶14646人。其中,縣城安置規模2983戶12283人,佔比90%。

老家在滾貝侗族鄉的餘志雄,如今也帶著家人住進了面積50平方米的新房,女兒被安排到在融水縣丹江初級中學就讀。“沒搬到縣城前,我和女兒一年只能見幾面,溝通全靠電話。現在搬進新家,她有了自己的獨立房間,還能每個星期回家一次,我們交流多了,關係也慢慢變好了。”餘志雄開心地說。

為破解“一方水土不養一方人”的脫貧難題,融水縣政府近年來在讓貧困戶“留得住”“換窮業”工作上狠下功夫,不僅結合本地特色產業推進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園區建設,還積極與廣東省廉江市互通發展,定期免費給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開設就業培訓班,並根據市場需求每年培訓勞動技能12000人次以上。政府搭橋,不僅推動示範園區優先錄用貧困戶,同時安排貧困戶子女就近入學,讓易地扶貧搬遷戶住得安心。

“很多人不願意搬家,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怕自己的土地丟荒,不願意拆掉舊房子。”融水縣領導介紹,易地扶貧搬遷是貧困戶脫貧的有效手段,也是換個環境更好生活的機會。對於搬遷進城的貧困戶,融水縣還有後續幫扶,而不是一搬了之。如政府依託豐富旅遊資源把易地扶貧安置地打造成為集民族特色休閒旅遊、高端養生於一體的扶貧旅遊產業園,並探索出一條以村集體資金收購有旅遊價值的按政策規定拆除、復墾易地扶貧搬遷民房用於發展旅遊民宿、鼓勵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新路子;無償將苗家小鎮門面、商鋪10年的資產經營權交給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可以解決近500個就業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