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帝進行曲之黃巾篇:張角的黃天,袁紹的黃袍,為什麼這麼講究?

文 | 江隱龍

以“五德終始說”來印證天命有一個明顯的優點:當王朝昌盛時,君主可以利用——或者說製造一切“祥瑞”以印證其所代表的德運正興。但這一理論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當王朝衰敗時,任何野心家都可以利用災異以印證當今的朝廷已經悖道失統,而且顯然災異的可信度要遠遠高於那些充斥著粉飾之色的“祥瑞”。

稱帝進行曲之黃巾篇:張角的黃天,袁紹的黃袍,為什麼這麼講究?

事實上光武時期出現的災異也絕不少。劉秀在位的三十三年中見證了二十餘種災異,其中也不乏金星犯軒轅、火星犯太微之類的凶兆,然而這些並沒有影響劉秀中興漢朝的大業。而西漢成哀平時期與東漢桓靈時期,風災、地震、流星貫日、熒惑守星、月犯心星等災異的此起彼伏便會理所當然地化成一派“天厭漢德久矣”的氣象,雖然儒家學說中自古有“天人感應”的理論對其加以解釋,但依然可以看出“五德終始說”無非是“成王敗寇“四個字隱晦一些的表達——於是在東漢末年,新一輪的天命爭奪戰又一次上演。

稱帝進行曲之黃巾篇:張角的黃天,袁紹的黃袍,為什麼這麼講究?

東漢末年的混戰在中國歷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正是以這一時代為背景寫成了長篇歷史小說,因為這一小說的廣泛流行,三國時期的人物直到幾千年後依然能夠家喻戶曉。中國歷史經歷夏商周三代的孕育、秦漢的發展,到東漢末年已經有著充足的文化、科技、謀略積澱,故而能夠締造出一個蔚為壯觀的時代。從軍事上來看,這一時期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均為千古名役;從天命理論上來看,這一時期的皇位爭奪戰則掀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天命理論發展的高峰。

稱帝進行曲之黃巾篇:張角的黃天,袁紹的黃袍,為什麼這麼講究?

夏商周秦漢新之間,都只是後一王朝對前一王朝的天命朝廷單向繼受;而東漢末年,天下並存著三個國家,這三個政權均否認自身的割據性而以王朝自居。這也意味著,三國必須依照自身的獨特性發展性地締造出新的天命理論,以論證自身的正統性。這其中不可避免地夾雜著“五德終始說”的身影,但最重要的卻是兩漢流傳下來的讖緯之風。

稱帝進行曲之黃巾篇:張角的黃天,袁紹的黃袍,為什麼這麼講究?

這三國分別是曹魏、蜀漢與孫吳。然而在論及三國天命之前,首先要提及兩個人物:一個是太平道領袖張角,另一個是在東漢末年率先稱帝的諸侯袁術。東漢末年,朝廷內部宦官外戚爭權、外部邊疆戰事不斷,靈帝時期又遭遇了大旱,於是當時流行於民間的太平道領袖張角便令部眾以頭扎黃巾為號起事。張角有著明確的改朝換代的意圖,他所喊出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稱帝進行曲之黃巾篇:張角的黃天,袁紹的黃袍,為什麼這麼講究?

這句口號的重點在於“黃天”二字。根據“五德終始說”,火生土,東漢正火德,故張角以土德自居,其部眾也頭扎黃巾。然而東漢既為火德,那“赤天”似乎更為合適,這裡用“蒼天”為喻,自然是百姓慣以“蒼天”指代“上天”、“朝廷”,習慣成自然其意也並非源於五行之色。

稱帝進行曲之黃巾篇:張角的黃天,袁紹的黃袍,為什麼這麼講究?

相比於王莽精心打造的《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之類符命,張角的口號在理論上有所遜色但更為接地氣,這當源於二人出身、路徑的不同。不過王莽的新朝雖短,“黃帝”畢竟取代過“赤帝”;張角擁有百萬之眾,“黃天”卻最終沒能取代“蒼天”,東漢天命雖然已經殘破,但此時看來還沒走到終點。

稱帝進行曲之黃巾篇:張角的黃天,袁紹的黃袍,為什麼這麼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