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開啟三國亂世模式的,是一個比五虎大將還逆天的組合:十常侍

文 | 江隱龍

《三國演義》第一回只用寥寥數語淡筆勾勒完了竇武與“十常侍”諸人的桓靈舊事,便將鏡頭拉到張角引發的黃巾之亂上。然而,羅貫中說得明白:“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的根源是“朝政日非”,而“朝政日非”的緣由又在於宦官專政。這一層因果,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中的舌戰名陣中又借諸葛亮之口娓娓到來:

真正開啟三國亂世模式的,是一個比五虎大將還逆天的組合:十常侍

不得不說,新《三國》的孔明真沒氣場

“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

真正開啟三國亂世模式的,是一個比五虎大將還逆天的組合:十常侍

這才是孔明

在羅貫中眼中,宦官專權引發了黃巾之亂,黃巾之亂又間接導致了群雄割據,最終將東漢王朝推向轟轟烈烈的三國時代,所以真正開啟近一個世紀亂世的執牛耳者,正是這些盤旋在桓靈二帝身邊的宦官奸佞。羅貫中之心,事實上正是東漢末年很多士大夫之所想。黃巾之亂剛剛爆發時,侍中張鈞便向漢靈帝上了一道言辭犀利的奏章:

真正開啟三國亂世模式的,是一個比五虎大將還逆天的組合:十常侍

羅貫中也真是下筆如有神

“竊惟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宜斬十常侍,縣頭南郊,以謝百姓,又遣使者佈告天下,可不須師旅,而大寇自消。”

真正開啟三國亂世模式的,是一個比五虎大將還逆天的組合:十常侍

你安敢小瞧我張角!

言下之意,便是“十常侍”權威熏天而多行不義,最終導致官逼民反。如果能將“十常侍”斬首以謝天下,那黃巾之亂自然會消除。這一道奏章的確起了作用,但死的不是“十常侍”,而是恰恰是上奏的張鈞——“十常侍”的首領張讓在受到張鈞彈劾之後立刻出家財資助軍費,同時反誣張鈞暗通黃巾,最終使其“掠死獄中”。君王之昏庸、宦官之勢大、士人處境之艱險、漢末國運之無望,通過張鈞下獄一事便能看出端倪了。

真正開啟三國亂世模式的,是一個比五虎大將還逆天的組合:十常侍

一個燒腦的武將(們)

然而,張鈞下獄之事背後,關於“十常侍”的諸多問題卻湧現出來:宦官與常侍一職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在桓靈二帝時“十常侍”能如此權傾朝野?當時的宦官集團又是怎樣一步一步、或積極或消極地開啟了戰亂時代呢?

真正開啟三國亂世模式的,是一個比五虎大將還逆天的組合:十常侍

三國殺中的張讓

中常侍一職直到西漢晚期才出現,之前只有常侍一職,因是郎官之一故又稱為常侍郎。常侍是加官——所謂加官,指的是本職之外兼任別的官職,但因為這一官職主要掌守宮廷門戶、充當皇帝的隨從,故通常為只有極受皇帝信任者方能出任,漢武帝時的東方朔便曾任常侍。

真正開啟三國亂世模式的,是一個比五虎大將還逆天的組合:十常侍

誰叫我?

至東漢時,中常侍漸漸由加官演變成享有具體職權的官職。中常侍秩最初為千石,後增為比二千石——按東漢官制,比二千石只有二千石、真二千石、中二千石、萬石四級,可以看出此時的中常侍已經是與五官中郎將、司隸校尉平級的要職了。

真正開啟三國亂世模式的,是一個比五虎大將還逆天的組合:十常侍

五官中郎將有多大?看看這位公子就知道啦

西漢一朝,常侍與宦官並不當然相關,直到東漢時期皇帝每每以宦官為中常侍,有其必然原因。劉秀建國本依仗世族豪門之力,終東漢一朝,世族豪門一直朝廷中極為強大的一股力量,皇后更是頻繁出現於這些世族豪門之家。東漢中期之後,新帝繼位多年幼,於是朝中大權難免落於外戚之後;待皇帝親政後不甘心當母后與外戚的傀儡,又因深居宮中無法栽培朝中勢力,自然會將希望寄託在朝夕相處的宦官身上,東漢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亂政之禍,便不可避免了。

真正開啟三國亂世模式的,是一個比五虎大將還逆天的組合:十常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