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哪個省在六大朝代中出的歷史人物最多?

看看哪個省在六大朝代中出的歷史人物最多?

序:本文資料與觀點大部分摘錄自民國大師丁文江先生的文章《歷史人物與地理的關係》,因本人於近日第一次看到此文,閱後感覺寫的非常好(不好就怪了,丁文江大師,其實是被當代遺忘了的民國大師,至於被遺忘的原因,將來我會徐徐道來),故摘錄出來發給大家看看。

正文:

歷史人物與地理的關係從十九世紀開始就有人研究,研究的發端來自國外,後來慢慢發展,並形成很多支派,現在比較流行的地緣政治學也是其中支派之一。本文只針對中國的歷史人物與地理地域的關係進行簡單表述,請諸君在茶餘飯後看看自己家鄉出的人物總量在歷史的長河中處於什麼位置,並看看是什麼緣故造成的。

在看下錶之前,先要確定幾個事情:第一,什麼樣的人物能定義為歷史人物,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為了基本統一起來,我們以24史中能列入列傳的人物為歷史人物。第二:什麼時期的人物具有研究的代表性。因為本文主要研究漢族人地區的歷史人物,所以我們取西漢,東漢,唐朝,北宋,南宋,明朝六個時期作為標準,秦朝太短,不足評價,秦朝之前,漢的概念還沒形成,所以也不能作為本文的討論的內容,至於元朝、清朝,又因為外族與漢族的戰爭與統治權的問題,也不能作為漢族統治時期歷史人物研究的代表性時代(以後會專門討論)。

看看哪個省在六大朝代中出的歷史人物最多?

大家看完表格之後,首先基本是先注意自己的家鄉,然後是看看哪個時期自己家鄉最好,次之是哪個省份比較牛,最後也會想一想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與變化。在這裡我簡單敘述一下丁文江先生的觀點:

1:不同地區出現歷史人物的多寡與建都有關係。

東漢與北宋都在河南建都,所以河南在這兩個時期出的歷史名人就多,南宋都城在浙江,所以同期的浙江出的歷史人物也多。歷史人物多為官吏,而官吏多為考試或舉薦而來,都城是考試的重地,在都城或者離都城近的地區的人多少或得些便宜,不過這也不是全部都會這樣,比如西漢、唐代都城都在陝西,但是西漢時期陝西出的歷史人物還沒有江蘇,浙江,四川,湖北多,而唐代的陝西則出很多歷史人物,所以光有政治中心一個方面是不夠的,需要同時配合上也是文化中心才可以。

2:皇室籍貫的因素。第一,從龍起義的兄弟自然多封為王侯將相,而且世襲,所以自然也就多了歷史人物。第二,這些人的老鄉故舊,自然攀龍附鳳容易一些,出的人物也就相對多一些。西漢的江蘇,明朝的安徽,都是很好的例子。

3:經濟發達與否也影響歷史人物的出現數量。經濟發達的地區,教育也就發達,自然科舉考中的人員多,出現的歷史人物也相應多了。南宋以後的江蘇與浙江,逐漸從經濟與文化上變成雙重的中心(其經濟的發達,是從錢鏐築塘,南北運河開通開始的),而其經濟發達,有餘力負擔書院等半公益的教育和文化事業,是促進其成為文化中心的關鍵因素。而北方自兩晉開始,逐年被北方外族侵擾,不停的處於邊戰之中,經濟逐漸下滑,吃不飽的時候哪裡會想什麼教育與文化,人才自然也就凋零了(這點上,錢穆先生也有論述)。

4:社會崇尚的方向會影響相應地域出現歷史人物的多寡。

社會崇尚敦厚武力的,那麼孔武發達地區的人可能出人頭地的就多。社會喜歡文學雅士,那麼盛行鄉俗清談的地區出的歷史人物可能就多一些,社會崇尚經濟,那麼發展經濟很牛的地域出官員的比例就高一些。

5:戰亂遷移與殖民的影響,宋朝之前,文化與政治人物出現比較高的地區多在北方,宋代開始逐漸江浙南方區域越來越多的出現著名歷史人物,這和當年兩晉戰亂、北宋末期戰亂等導致的北人一流貴族南渡有直接關係,江北精英基本都到了南方,政治經濟中心也轉移到了南方,所以南方後期的興旺,不能說和北人優秀分子的南渡沒關係。

綜合起來看,西漢之前,中國的文化中心在河南與山東,所以其時這兩省人才濟濟。而同期的湖南,兩廣,雲貴,東三省,基本未開化,也談不上啥大量人才了。湖北的人才數量一直不錯,這與楚國留下的底蘊有極大關係。而南方諸省文化(江浙福建等地,安徽則因皇室關係)的興旺發達,是從兩宋開始的,這其實最早從兩晉已有端倪,也是政治中心南遷導致的相應文化中心南移的結果。

上述只是大概分析,細緻起來恐怕一個朝代都能寫一本書的,所以本文僅僅是拋磚引玉,供大家茶餘飯後玩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