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集結號》裡,退伍的穀子地在汶河武裝部幫忙指認的步槍就是李恩菲爾德短步槍。穀子地下一句就說當年在平西打游擊的時候用過一隻,不好使。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團座拿的也是老李,團座在劇中除了後期一直再用的湯姆遜衝鋒槍和在機場剛開始出來用過,之後給迷龍的布倫輕機槍外,用的時間最長的武器。駁殼槍的出鏡率都沒這把槍高。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讓子彈飛》開頭,張麻子暢快淋漓的展現老李在栓動步槍裡最高射速的性能。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霸氣側漏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少女前線》裡的老李。

今天要講的是老李的前世今生的前世——詹姆斯·帕里斯·李和他的李-梅特福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詹姆斯·帕里斯·李(James Paris Lee),1831年8月9日生於蘇格蘭霍伊克(Hawick)李5歲便隨家人移居加拿大安大略省,12歲他就造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支槍...雖然這支槍不能用..……

但李開始對槍械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過在這之前,他還得接自己父親的鐘表匠手藝以及珠寶生意。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位於安大略省查塔姆-肯特市一處公園樹立的詹姆斯·李簡介牌。

1856年李攜妻子移居美國威斯康星州簡斯維爾,並於1858年在這裡開始了他的槍支設計生涯,擁有鐘錶從業經歷的李在槍械設計上稱得上是手到擒來,不久之後,南北戰爭爆發,聯邦政府鼓勵私人發明家提交他們的武器設計,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短短數年的南北戰爭中數百種後膛槍設計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

李早期的發明設計已不可考,他較早提出了前裝改後裝方案並極有可能影響到了後來的'活門’步槍,1864年李來到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並在這裡創建了李氏武器公司並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卡賓槍還獲得了訂單,但由於規格不合標準而未能交付,李氏公司只得歸附到雷明頓旗下,1872-73年李曾設計出了一種豎向活動槍機並提交美國軍械部,這種槍機雖然與李後來的作品毫無共通之處,但在設計方面還是頗為獨到的。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M1875斯普林菲爾德-李步槍,雖然沒能撼動活門步槍那根深蒂固的位置,卻也受到了點重視,只生產了143支用於測試,這種步槍的操作有些類似雷明頓滾鎖步槍,通過手指扳動連接杆來實現後膛啟閉,後膛結構則類似馬蒂尼亨利。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1875年他再次搬遷到合眾國的軍械庫城市——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正是在這裡,他設計出了具有開創意義的李氏後端閉鎖旋轉後拉槍機與可拆卸盒式彈倉。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同年,李開發出新式可拆卸盒式彈倉並申請了專利,他回到雷明頓公司繼續工作了一段時間,約1878年李氏旋轉後拉槍機設計成功,申請專利之後李正式離開雷明頓並又一次成立了屬於自己的李氏軍械公司,並設計製造了第一款李氏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詹姆斯·李智慧的井噴之作,M1879李氏步槍。

雖然外表不像,但它使用的確確實實是李氏後端閉鎖後拉旋轉槍機,它率先採用了獨特的可拆卸盒式彈匣,但遺憾的是這種步槍無法從後膛上方直接裝填,彈藥耗盡後必須拆下彈匣裝彈,實在是拿栓動步槍的身操自動步槍的心。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M1879李氏步槍設計完成之初,李曾向美國陸軍推薦這種步槍,部分軍官也著實認識到李氏步槍的優越性,然而高層軍官對於活門步槍的迷信已經到了偏執的地步...李氏步槍最終也未能進入美國陸軍服役。

不過,正在向外界競標的美國海軍看中了李的設計,並訂購了300支使用.45/70子彈的M1879步槍,李原本計劃與夏普斯公司(記得夏普斯步槍麼?)簽訂生產合同(李氏公司沒有工廠),可生產期間夏普斯公司卻恰好倒閉,李只得與雷明頓公司簽訂合同完成了這300支步槍的訂單,隨後美國海軍又加購了700支,這批步槍完全由雷明頓公司負責製造,因此,李設計的第一代步槍也被稱作雷明頓-李步槍。

1884年清政府也曾向雷明頓公司購買了4000餘支使用.43口徑子彈的M1879步槍以及更多的M1882步槍,曾在清法戰爭中使用。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俗稱單打一的毛瑟M1871步槍

1880年3月,為了驗證新一代軍用步槍,英國作戰辦公室委員會開始進行對當時所能接觸的一切大威力步槍進行試驗,試驗武器包括各種筒式彈倉步槍以及其它國家的軍用步槍(如毛瑟71),還有就是M1879李氏步槍,測試中,由於一支溫徹斯特步槍子彈在管狀彈倉中發生爆炸致使一名測試人員受傷,委員會直接將所有筒式彈倉步槍掃地出門...最終,李氏步槍憑藉其可靠性與操作性脫穎而出。

但是委員會並不非常看好這種步槍,1881年試驗結束後他們向外界宣稱沒有任何一種武器符合標準,很多人對這個結果不大滿意...比如皇家海軍。

皇家海軍認為,船員與陸戰隊經常承擔高強度近距離的作戰任務,一種火力強大的武器是非常必要的,這在歐洲各國也是一種共識。正如美國海軍一樣,英國海軍對李氏步槍頗感興趣,在他們的施壓下委員會不得不於次年申請成立了一個分支的輕武器委員會擴大測試範圍,這等於給了李氏步槍又一次機會。雖然委員會已經決定採用李氏步槍,但他們決定的太晚了,無煙火藥的出現令他們不得不開始琢磨更多事情——比如說子彈口徑。

1886年12月,就在李提交了改進設計的同時,委員會對新的7.5mm施密特-魯賓原型步槍(1889年推出正式型號)進行測試,這種步槍使用了無煙火藥子彈,射程與威力可謂今非昔比,當然,英國人一向不喜歡直拉式槍機,對它的討論也就沒了下文。

1889型施密特-魯賓步槍,配有直拉式槍機與12發可拆卸大彈匣,外形雖然奇葩但射擊性能非常出色,而且它也是最早採用無底緣子彈的步槍之一。

英國真正在意的是小口徑無煙火藥子彈,1888年恩菲爾德軍工廠迅速放棄了.402子彈的開發工作全面讓位於.303...也就是我們熟知的7.7mm步槍子彈。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雖說.303是專門為無煙火藥研製的子彈,但計劃趕不上變化,英國無煙火藥的起步最早也在1887年,僅僅不到兩年就想弄出符合軍用標準的無煙火藥實在有些天方夜譚,軍方迫切要求更新裝備,在這種背景下,只能先拿黑火藥湊數。早期7.7mm子彈無論黑火藥還是無煙火藥均為圓頭彈,與當時大多數子彈不同的是,7.7mm彈頭採用了全背甲結構,可以避免鉛彈頭因初速過高變形導致的精度衰減,提升彈頭穩定性,但從後來的戰場表現來看,它有點穩過頭了...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1888年12月22日,歷經千辛萬苦的李-梅特福步槍經陸軍部批准正式入役。1891年為了彰顯設計師的功勞決定叫這支步槍為李-梅特福彈匣步槍(Magazine Lee-Metford),簡稱MLM。

李梅特福步槍採用了李氏槍機與彈匣,以及我們之前提到的梅特福膛線,它還配備了黑火藥時代最奇葩的子彈——.303黑火藥子彈。MK I .303黑火藥子彈彈頭重215谷(13.93克),裝填75谷(4.85克)壓縮黑火藥。.你沒看錯真,的是75谷,我再強調一遍其它歐洲國家包括美國幾乎沒有70谷以上裝藥的軍用步槍子彈,更不要說是小口徑步槍彈了。英國人連縮水彈都要過量裝藥。託它的福,.303黑火藥子彈的初速飆到2000英尺/秒左右(可考的最大數據是2200英尺/秒)。要知道在當時,很少有黑火藥子彈的初速超過1500英尺/秒,世界上第一種無煙火藥子彈勒貝爾8mm子彈初速也不過2300英尺/秒左右,當然和彈頭重量也有關係。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李-梅特福MK I步槍及其彈匣,彈匣備彈量為8發。

在英國曆史上,李-梅特福步槍的存在是非常尷尬的,它一經出現就已經確定了被替換的命運,雖然.303子彈已經將黑火藥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但李-梅特福步槍射擊性能依然不能使人滿意,我們之前提過,7.7背甲彈彈道非常穩定,因此彈道創傷很成問題,在200到800碼的距離李梅特福僅僅只是一槍兩洞,殺傷力令英國人很失望(被打中的敵人也高興不到哪去)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全長:49.6英寸(126釐米) 槍管長:30英寸(76.2釐米) 重量:9.75磅(4.37kg) 口徑:.303

李-梅特福步槍共有兩種型號,上圖所示的為MK I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李梅特福MK I步槍是比較容易辨認的,它的彈匣上方有一個明顯的橢圓形凹陷,橢圓凹槽前方有一道長凹槽,它們是手指槽,其次就是彈匣比後來使用的MK II步槍要長,考慮到有一部分MK I步槍被改裝為MK II,我們主要還是要辨識彈匣。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扳機護圈右上角的小勾就是彈匣卡榫,彈匣前方的鎖鏈是為了連接彈匣防止彈匣墜地,機匣側方的突起物是一種彈匣隔斷裝置的啟閉開關(本身只是一塊小金屬片),目的是為了在常規戰鬥下隔斷彈匣供彈,使用單發射擊和裝填(蠢辦法)

李-梅特福步槍的銘文,恩菲爾德意指其生產廠家,隨後是生產時間與型號。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接下來的就是李-梅特福MK II步槍,約1893-94年取代MK I步槍列裝英軍。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標準的MK II步槍去除了手指槽,彈匣為10發雙排彈匣,由於採用了雙排放置,彈匣長度縮短。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在第二次布爾戰爭前期,駐英軍與少量殖民地增援部隊依然裝備李-梅特福步槍,在布爾人裝備的新式毛瑟步槍與靈活的戰術面前他們大吃苦頭,即使是後來裝備李-恩菲爾德MK I步槍的英軍也並沒有表現出真正的武器優勢。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李-梅特福步槍左側的齊射瞄具,具體作用是為步兵在列隊齊射時提供參照物,使士兵在射擊時保持向同一個方向開火,具體的操作方式某也不是非常瞭解,MK I恩菲爾德步槍也有類似的設備,比較雞肋,在後續的恩菲爾德步槍中逐漸消失了。

1895年李恩菲爾德步槍列裝,李-梅特福自然也就沒了用武之地,由於換裝需要時間,它依然頑強的在布爾戰爭中坑了一把駐英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作為訓練,治安以及儀仗用槍與改裝後的馬蒂尼亨利一起直到1926年才算正式退役。

1899年10月14日,威廉·埃利斯·梅特福去世於倫敦。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李-梅特福騎兵卡賓槍(Lee-Metford Cavalry Carbine),簡稱LMC,約誕生於1894年,非常稀少,後來的恩菲爾德卡賓槍形制與其基本相同。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前世今生(一)前身

另一種形制的李-梅特福卡賓槍,新西蘭生產,沒有槍管箍且前槍管裸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