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沭陽群葬無名烈士陵園

散文:沭陽群葬無名烈士陵園

沭陽群葬無名烈士陵園(散文)

楊鶴高

蘇北有個沭陽縣,沭陽境內有座群葬無名烈士陵園。

清粼粼的沭河水,滋潤著河岸邊的沃土。沃土生長著鮮花、小草和蒼桑遒勁的青松;青松的綠蔭庇佑著無名烈士的群葬墓,這裡,便是華衝鎮東元莊群葬無名烈士陵園。

泥土作被褥,呵護著無名烈士的肌膚,小草、野花生機盎然,守衛著英烈的骨骼。崢嶸的烈士碑,雄壯而挺拔,是戰爭結痂的尊嚴。

抗戰結束,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反對內戰的怒討,於1946年12月3日,調集重兵,由國民黨部隊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指揮,再次強攻漣水。我軍沈振新、王必成奉命率領部隊阻擊,以保證我軍進行戰略轉移,北撤山東。戰火燃燒,子彈飛竄,悲壯血戰14天,我軍艱難地完成了阻擊任務。

散文:沭陽群葬無名烈士陵園

山河悲不語,蒼天哀落淚。

四周村莊各家住滿了傷員,由青年學生組織護理。搶救無效而犧牲的烈士,有的埋葬在祁廟後堆邊,大多數烈士屍體埋葬於莊北亂葬坑。因戰地工作緊張,誰也不知道傷員的名和姓,只要是受傷的士兵就視如親人火速搶救,也無暇詢問,所以那些被埋葬的青年犧牲者皆是無名烈士。當時,挖坑埋屍的農民,含淚堆墳,栽植青松,寄託哀思。

日曬,雨淋,風吹,雷打,年復一年。雖然墳土乾裂削減,然而青松依舊蔥鬱挺拔,小草野花依舊守護英靈,護墓者從未間斷。1966年清明節前夕,東元大隊黨支部組織民兵、共有團員對群無名烈士按民俗進行殉葬。在北亂坑的群葬墓中挖出十幾具屍體和諸多四肢遺骸。在屍體中,有的頭髮未爛,有的烈士皮帶扣和鋼筆套也未爛完。一些老人見狀當場痛哭,痛呼孩子啊,親人啊!這些烈士姓甚名誰,家在哪裡?無人知曉。只知道他們來自祖國各地,當初的老人所見到的他們皆是青年壯士,據說還有的是兄弟二人呢。

當時,有的不良者認為無主墳佔以良田,主張平掉,或者遷走。而漣水戰鬥中的倖存者蔣士明等群眾據理力爭,並日夜守墳,堅護群葬無名烈士墓。

在尋祭群葬無名烈士時,按本地風俗將他們祭遷成排,墳墓一座挨一座,如同成排壯士守護疆土。尋祭招魂中,當年漣水戰役倖存老兵蔣士明雙手捧著招魂幡,二目含淚悲泣呼喊道:“漣水戰役的無名烈士忠魂,到東元莊烈士陵園墓中安息吧!”

民眾群策群力將陵園建成,又動手砸砂漿、挖黃沙,用磚頭、水泥立起一座群葬墓無名烈士碑,之後,縣民政局撥款支持修建,正式命名為:“東元莊群葬無名烈士陵園。”

群葬的墳冢,矗立的墓碑,猶如一組迎風傲霜的群雕,聳立在華夏大地。無名烈士的忠魂,昭示著遠在各地家中親人得到慰藉。東元莊群葬烈士陵園建成的消息一經傳播後,各地尋祭的烈士親屬分沓而至。家居興化等外地烈士親屬格外震驚、敬望。從南方來的李榮、王曉娣等一行不顧紛紛小雨在清明節前專車趕往陵園掃墓拜祭。2016年的農曆十月朝,淮安市的戈松、葛舒寧青年夫婦特地趕來沭陽東元莊,到無名烈士墓前為先輩亡靈送上寒衣。

當年參加漣水戰役的蔣士明自1956年退伍回鄉後,一直與當地的匡保胡、高秉全、董延權等人守墓、保潔。併為各地中小學生在清明節掃墓的青少年作義務講解員,宣傳烈士業績,對他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如今,這座陵園雖不大,但他的聲譽卻傳遍華夏廣袤大地;雖然烈士陵園的紀念碑並不巍峨,然而無名烈士的精神卻與泰山齊眉。

今日的陵園,一片靜謐,不見硝煙烽火。小鳥站立枝頭在沉思,白蝴蝶在園內花蕊上小憩,芙秧花宛如喇叭舉向天空,像奏樂卻並未出聲。他們皆默默地在思念,思念著黃土裡靜靜躺著的不知姓和名的英魂。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的清明節,青少年總是列隊來到墓前,聆聽護墓老兵講課。課題則是:松柏青青,墓草青青。

散文:沭陽群葬無名烈士陵園

楊鶴高:男,1943年4月生,江蘇沭陽人,國家二級編劇,江蘇省第九屆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宿遷市十大藏書家,“宿遷市突出貢獻科學家”. 出版專著:《長河落日》《靈魂導航》《下放戶的女兒》(臺灣)《沭陽方言》《沭陽老地名》《袁枚與沭陽》《程震泰》等。戲劇:《月牙樓》《牡丹情》《孫明芝》等40餘部淮海戲 30多部作品獲獎。其中《月牙樓》獲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長河落日》獲梁斌全國長篇小說三等獎,《靈魂導航》獲《小說選刊》全國筆會長篇小說二等獎。

通聯:江蘇省沭陽縣淮海劇團家屬區B樓301室

電話:1835119036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