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龍井市怎麼樣?

go4go

龍井市,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東南部。是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的發祥地,是中國境內朝鮮族居住最集中、朝鮮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

龍井市,下轄5個鎮、2個鄉、2個街道,其中包括65個村民委員會和461個自然屯,總面積2591平方公里。龍井市,戶籍人口172511人,有漢、朝、滿、回等12個少數民族,朝鮮族人口11.5萬人,佔總人口的66.4%。

龍井市,市名起源與井泉之名。自1881年開始朝鮮移民大量遷到六道溝,在這裡發現了一眼古井,井水清涼甘甜,移民們便在井邊立了“桔槔”,即“龍吊桶”。“九.一八”事變後,官方正式把“六道溝”改為“龍井村”。1934年在李基燮的發起,並立下了兩米高的花崗岩石碑,碑上刻著“龍井地名起源之井泉”字樣。

遠在古代,祖先便在龍井這塊土地上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在德新鄉原始文化遺址和石井龍泉洞原始文化遺址,曾掘出磨製的石器、骨器、陶器。對出土的木炭經過測定表明,是距今三、四千年前的遺址。

龍井市在西漢時,地處蒼海、玄菟郡境內。東漢和三國時期,為北沃沮地,後為高句麗佔,轄屬於高句麗。西晉時屬肅慎(即挹婁)地。南北朝時,肅慎為勿吉(靺鞨),地屬勿吉白山部。北魏時,繼為勿吉地。隋和唐代初期,地屬勿吉白山部,附於高句麗。唐和五代時期,屬渤海顯德府。遼代為東京道星顯路的女真部領地。金代初期屬上京路的速頻路,後劃歸曷懶路,後期屬東夏國的南京地。元代屬開元路南京萬戶府。明代隸屬奴爾幹都司、布爾哈圖等衛所。

1644年4月,清政府將興京、伊通以南,圖們江以北地區列為禁山圍場自清朝開禁以來,現龍井市境也在被封禁之列。這樣,從清初至光緒年間的二百多年裡,龍井市境成了人煙稀少的一片荒涼地帶。1881年(光緒七年),清政府廢除對圖們江以北地區的封禁令,設南崗招墾分局,施行移民興邊政策,公開招募朝鮮移民。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清政府在局子街(今延吉市)設置延吉廳,隸屬琿春副都統。1909年(宣統元年),清政府將延吉廳改為延吉府,隸屬吉林省東南路分巡兵備道。1913年,延吉府改稱為延吉縣。

據1914年《延吉縣誌》載,全縣總人口115961人,其中朝鮮族65855人。1929年,延吉縣公署改稱為延吉縣政府,改鄉為區。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後,延吉縣政府改稱為延吉縣公署,歸吉林省延邊督察專員公署辦事處管轄。1934年(康德元年)12月,延吉縣歸屬偽間島省,全縣6個區共轄13個市(街)、29個鄉、469個村。

1945年11月,延吉縣各族人民成立了延吉縣人民政府,全縣設4個市(延吉市、龍井市、圖們市、明月溝市)、18個區,縣政府駐於延吉市。1950年10月,中共延吉縣委和縣政府機關從延吉市遷到龍井市。1952年9月3日,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成立後,延吉縣歸自治區管轄。1953年5月,延吉市從延吉縣劃出,歸自治區管轄。

1955年12月,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改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縣歸自治州管轄。1965年4月,圖們鎮從延吉縣劃出設圖們市,歸自治州管轄。1983年4月7日,延吉縣更名為龍井縣。1988年5月25日,龍井縣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至今。

作為中國朝鮮族文化的發源地和延邊文化教育的搖籃,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素有“教育之鄉”、“歌舞之鄉”、“蘋果梨之鄉”、“松茸之鄉”、“文化之鄉”的美譽。特產資源種類繁多,是中國蘋果梨、紅曬菸、黃牛、細毛羊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吉林省商品糧生產基地和農業綜合開發實驗基地;境內有亞洲第一大連片果園-“萬畝果園”、全國最大的人工養熊基地-“東方熊樂園”和旨在保護松茸及其生態系統的“吉林天佛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龍井是中國朝鮮族文化的發源地,是目前中國境內朝鮮族居住最集中、原生態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龍井旅遊資源豐富,集自然景觀與民俗風情為一體。擁有馳名中外的龍井地名起源地井泉、一鬆亭、大成中學舊址、日本間島領事館舊址、三合、開山屯兩個國家陸路口岸等自然景觀,望江閣等諸多歷史遺存旅遊景點。為了拓展旅遊業發展,龍井還開辦了赴朝鮮一日遊、多日遊和長白山觀光遊等旅遊線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