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一號”在軌交出第一份“答卷”,將為我國地震監測和預報提供科學依據

截止到5月12日零時,“張衡一號”衛星配合在軌測試任務,累計取得0級、1級和2級數據文件38萬個,數據量8.22TB,目前在軌測試工作過半,初步結果符合預期。

“张衡一号”在轨交出第一份“答卷”,将为我国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據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司(國際合作司)司長鬍春峰介紹,根據初步分析,“張衡一號”入軌以來已經完成的各項測試功能指標總體滿足工程設計要求,除常規測試外還開展了地震帶軌跡匹配捕獲、平臺電磁潔淨度測試、平臺及載荷工作互擾、平臺及載荷多種工作模式切換等專項測試工作;星地測控、數傳、地面數據傳輸鏈路穩定可靠;任務規劃和指令編排上注鏈路正常,數據處理流程不斷優化;數據管理能力基本滿足設計要求。

胡春峰表示,利用“張衡一號”在軌數據,初步獲取了地球地磁場總場以及南北向、東西向、垂直向三分量分佈;初步獲取了4月電離層電子密度和電子溫度的全球分佈,與該季節電離層結構特徵吻合。

“张衡一号”在轨交出第一份“答卷”,将为我国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胡春峰指出,中國地震局、國家航天局將繼續完善衛星在軌性能指標測試和國內外星地聯測,按期完成在軌交付任務,做好衛星應用、合作研究和數據共享,充分發揮衛星運行和應用效益。下一步,將提高數據處理時效性,推進 “張衡一號”衛星數據在地震監測、地球物理、空間物理、電波傳播以及地球系統科學和多圈層相互作用研究。

據瞭解,2018年2月2日15時51分,“張衡一號” 作為我國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入軌,衛星計劃在軌測試期為6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