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一号”在轨交出第一份“答卷”,将为我国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截止到5月12日零时,“张衡一号”卫星配合在轨测试任务,累计取得0级、1级和2级数据文件38万个,数据量8.22TB,目前在轨测试工作过半,初步结果符合预期。

“张衡一号”在轨交出第一份“答卷”,将为我国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据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国际合作司)司长胡春峰介绍,根据初步分析,“张衡一号”入轨以来已经完成的各项测试功能指标总体满足工程设计要求,除常规测试外还开展了地震带轨迹匹配捕获、平台电磁洁净度测试、平台及载荷工作互扰、平台及载荷多种工作模式切换等专项测试工作;星地测控、数传、地面数据传输链路稳定可靠;任务规划和指令编排上注链路正常,数据处理流程不断优化;数据管理能力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胡春峰表示,利用“张衡一号”在轨数据,初步获取了地球地磁场总场以及南北向、东西向、垂直向三分量分布;初步获取了4月电离层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全球分布,与该季节电离层结构特征吻合。

“张衡一号”在轨交出第一份“答卷”,将为我国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胡春峰指出,中国地震局、国家航天局将继续完善卫星在轨性能指标测试和国内外星地联测,按期完成在轨交付任务,做好卫星应用、合作研究和数据共享,充分发挥卫星运行和应用效益。下一步,将提高数据处理时效性,推进 “张衡一号”卫星数据在地震监测、地球物理、空间物理、电波传播以及地球系统科学和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

据了解,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张衡一号” 作为我国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入轨,卫星计划在轨测试期为6个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