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黃志澄:中國商業航天應該走混合所有制發展模式

「专家观点」黄志澄:中国商业航天应该走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

年逾八旬的黃志澄介紹,世界上的民營火箭事業發展很快,特別是美國,SpaceX和藍色起源兩家已經做得很大。

“美國的這兩家公司都是互聯網大佬跨界創業,馬斯克和貝索斯都是懷有太空夢想的‘極客’,將火箭技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這是美國特有的現象。”他說,儘管歐洲也有一些私營企業進入,但總體上,除了美國,其他的航天大國俄羅斯、中國、歐洲、日本、印度、澳大利亞都以“國家隊”為主。

“在中國,有幾家民營航天公司發展比較快,比如零壹空間、藍箭航天、星際榮耀等。”黃志澄說,“零壹空間的這次成功發射,很有意義,特別是進行了高超聲速飛行的試驗,走出了一條軍民融合的新路。”

中國的民營火箭迄今未發射過衛星,部分公司已經給出了發射的時間表。黃志澄注意到,發射衛星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比如大火箭嘗試“群發”小衛星:2014年,俄羅斯完成“一箭37星”,2017年,印度發射的一顆火箭搭載了104顆衛星,這與民營公司用一發小火箭去發射一顆小衛星相比,哪一種發射成本更低,還有待時間觀察。

黃志澄表示,民營航天一定要做好細分市場,作出比較優勢。“從零壹空間的發展路徑看,它一方面是為研製能力更強的火箭打基礎,更一方面,也在為發展高超聲速技術作準備,這值得肯定。”

“中國的民營航天剛起步,運營模式極為重要。”在他看來,必須走有中國特色的商業航天的發展道路,要加強國營航天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合作,走混合所有制的發展模式,“這將關係到行業的未來”。

“在實踐中,混合所有制有兩種。”他說,一種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的航天科工火箭技術公司,吸收了十幾億元的社會資本,是以國有資本為主導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第二種是社會資本為主並引入國有資本(包括地方政府資金)的混合所有制公司,零壹空間就屬於後者。

“零壹空間實現了社會資本和國有資本融合、公司自主發展與地方政府支持結合,探索軍民融合發展商業航天的新途徑。”黃志澄表示,對於零壹空間而言,重慶兩江新區的支持很給力,“畢竟,航天的風險很大、投資也很大。”

他注意到,本次飛行載荷的客戶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並有很多航空部門的單位參與其中,“這讓人欣喜,航天和航空的技術本身就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在美國,航天和航空的公司是不分家的,比如波音既做民用飛機又做火箭,中國如果能找到路子把過去完全分開的航空、航天結合在一起,符合空天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是一件挺有意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