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 关注秦朔朋友圈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049篇原创首发文章

进入6月天气也开始燥热了起来,临近端午节大家就想到要买粽子吃。这时候南北各地的人们就会纠结:是吃糯米蜜枣粽子蘸糖呢,还是吃两个咸蛋黄肉粽呢?这两种粽子都很好吃,不过,最新推出的韭菜鸡蛋馅的粽子还是算了吧。

城市中的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了粽子节,只有一些乡村还保留一些特殊的习俗。似乎现在的端午节人们也不会专门跑到江浙地区看赛龙舟,也很少会有人再去找一些五彩的丝线编成手链了。好不容易放了几天假逃离了忙碌繁杂的工作,还是在家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放松一下吧。

但是农历的五月在古代却是不好的月份,所以端午作为节日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南朝《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其母因后多禁忌曝床、荐席及盖屋”;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略》中也说“五月不迁居,不糊窗,名日恶五月”。《风俗通义》中说“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五月盖屋令人头禿,又日不得曝床席荐”。所以除恶辟邪就成为古代端午节的主题:

人们制作蒲剑蓬鞭悬挂在于窗户上驱鬼,用雄黄做荷包系在腰间来辟邪,门楣上面贴五毒符,孩童们也系上各式的符牌……而这些习俗今天基本上都消失了,只能从故纸旧物中寻觅一二。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续命缕、艾虎、五毒符和钟馗画。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续命缕

续命缕也叫做“百索”或“百索线”。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太平御览》卷八一四引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益人命。”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线为何同续命联系在一起呢?笔者推断这或许同古代医学中“经络”的观念有关。在1972年湖南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批残缺的帛书上记录了一些叙述经络的文字。再经过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拣选后归为《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这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经络学说的文献。相比《黄帝内经》中记载的12条经络线,马王堆汉墓医书没有手少阴心经的记录。并且帛书中经脉的起点多在手腕和脚踝附近,经脉循行的方向是单一的自下而上。端午“以线续命”的观点,很可能与经络思想在古代的普及有关。

唐代李肇《翰林志》列举翰林学士在端午这一天得到内廷的节令赐物有“衣一副,金花银器一事,百索一轴,青团镂竹大扇一柄,角粽三服,粆蜜”。窦叔向的《端午日恩赐百索》也说“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余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也表达了臣子对于皇帝恩赐的感觉。

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衣物帐中有“百索线一结”的记录,只是因为是有机物所以没有保存至今。《宋史·礼志十五》记载降圣节前一天“以金缕延寿带、金涂银结续命缕、緋綵罗延寿带、綵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所以我们看到唐代的制度在宋代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南宋蔡戡《点绛唇・百索》:“纤手工夫,采丝五色交相映。同心端正,上有双鸳并。皓腕轻缠,结就相思病。凭谁信玉肌宽尽,却系心儿紧。”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 故宫博物院 艾人

被称作“2018年最扎心广告”——《健康本该如此》中披露了一组一大串令人震惊的数据:近7成白领有过劳死危险、每4个人中就有1人肥胖、中国皮肤病患者超过1.5亿人、中国青年近视率世界排名第一、中国每年猝死人口高达55万、每天约有10000人确诊癌症、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口的86.8%。“你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长的夜。”看来端午还是很有必要在手腕上系上“续命缕”的。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艾虎

艾虎”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用艾草做成的老虎。艾又名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而《风俗通》说:“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

所以这两种事物在端午节这天联系在一起真是再好不过了。

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所以我们知道宋代的艾虎一般是由艾采用草编的方式制作的,或是将纸片老虎贴在艾叶上佩戴。

宋代词人在描述端午时,常常提及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周紫芝《永遇乐·五日》“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史浩《卜算子·端午》“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可见艾虎已经成为端午女性头饰中的节令装饰。江苏宜兴北宋法藏寺塔基曾出土一枚银鎏金卧虎纹佩饰。这件器物用扣合在一起的两枚银片制成,一面是镂空的缠枝卷草,面打作伏在山坡草丛间的一只老虎。扬之水指出这枚佩饰就是宋词中所说的“钗头艾虎儿”。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 银鎏金卧虎纹佩饰

这一习俗在明清也仍旧可以见到。明人《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一回说到,“李瓶儿正在屋里,与孩子做那端午戴的那绒线符牌儿,及各色纱小棕子儿,并解毒艾虎儿”。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而人们还会将人和虎组合在一起,称作“健人”。《清嘉录》记载“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要,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为之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逝,名日健人。”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 《天中佳景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天中佳景图》,但没有作者款印。“天中”就是端午节的别称,画中绘有瓶插蜀葵、石榴、菖蒲等五月花卉,枝梢并系有精致的艾虎香囊。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五毒符

旧时人们认为端午的时候毒虫就开始活动了,所以在房屋的角落里洒石灰、喷雄黄酒、燃药烟,以灭五毒,驱秽气。《清嘉录》中有提到一种“

五毒符”的什物:“尼庵剪五色彩笺,状蟾蜍、蜥蜴、蜘蛛、蛇、蚿之形,分贻檀越,贴门楣、寝次,能魇毒虫,谓之‘五毒符’。”蚿就是蜈蚣,俗称百脚。五毒就是蟾蜍、蛇、蝎子、蜈蚣和壁虎。北方五毒符一般是画于黄纸之上,而杭州五毒符则是用五色彩纸剪出蟾蜍、蜥蜴、蜘蛛、蛇与蜈蚣的形象。五毒除了与符咒联系在一起之外,也有与上文提及的艾虎搭配。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明代万历年间的红地艾虎图妆花纱,我们就能看到五毒围绕在老虎和艾叶的周围。现在陕西宝鸡凤翔的泥塑艺人会制作五毒挂片,也是一种彰显节令时岁的事物。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 明代红地艾虎五毒花纱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 明代五彩张天师斩五毒图盘、凤翔泥塑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明代五彩张天师斩五毒图盘,张天师持剑立于树下坡地上,周围描绘蟾蜍、蝎、蛇等。内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共八组。外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间绘以蛇、蝎、蟾蜍、蜈蚣、壁虎等。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张天师就是东汉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道陵,能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后世道徒尊其为天师。传说中的张天师神通广大,有龙虎护法,能除五毒并,辟瘟消灾。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也记载:“或以菖蒲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盘中,围以五色蒲丝,剪皮金为百虫为象,铺其上。”所以除了五毒符之外,天师符也十分流行。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钟馗画

钟馗在古书中被描述为唐初长安终南人,生铁面虬鬓,相貌奇异。而在民间传说中说他能打鬼驱除邪,所以在五月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清嘉录》记载“堂中挂钟馗画图一月,以祛邪魅。”吴存楷的《江乡节物诗》也记载“钟馗像:钟进士画像,端午悬之,以逐疫。”到了民国时期,《北平风俗类征》记载:“

五月初一至初五为端阳节,午时以朱墨画钟馗像,用鸡血点眼,俗称‘朱砂判’者悬屋中,谓能驱邪。”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钟馗画

钟馗斩鬼之说最早出现在晋代的《太上洞渊神咒经》,而唐代钟馗像就被贴到了墙上辟邪。宋代《醉翁谈录》记载“除夜,旧传唐明皇是夕梦鬼物,名曰钟馗,即觉。命工绘画之。至今人家图其形,贴于门壁。”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了一幅综合了符咒、毒物与钟馗的木板年画,长63厘米,宽28.5 厘米。驱邪纳福、护佑平安一直是中国家庭的主要愿望,这或许就是清末民国时期人们在端午张贴的钟馗像吧。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 作者93年生,中国古代美术史与考古学研究者,博物馆狂热爱好者和挑刺型观众,民间手工艺收集者。
  • 除夕,除夕,除夕
  • 曾经的元宵节有10天假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如何较为高级地过端午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