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有沒有把康熙朝狀元徐州人李蟠單獨列傳?為什麼呢?

東野洛

很高興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李蟠,江南銅山人(今江蘇省徐州市),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一甲第一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李蟠中狀元還是很出人意料的,人們已經習慣而了江南蘇州府、常州府等文化發達的地方出狀元,對徐州出狀元還是頗敢意外的。應該說那時候能夠考中舉人就算基礎不錯了。何況李蟠通過了會試。當時康熙皇帝對黃河水災頗感頭痛。這年的殿試題目就出的是治河方面的。而李蟠的家鄉徐州正是黃泛區,受夠了黃河的泛濫。因此李蟠的內心早有了自己的獨到看法。有人因此認為是李蟠幸運。但是我們應該說,“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李蟠是個有準備的人,因此不能完全說是因為幸運。李蟠考上狀元后很受重用。曾經主修《大清一統志》。康熙三十九年的時候,康熙皇帝欽點李蟠做順天鄉試的主考官。這次考試成為李蟠命運的轉折點。這次順天鄉試後來被人舉報有舞弊嫌疑,主考官李蟠被連累。具體細節在《康熙實錄》、《清史稿》中均有詳細的描述,本文不作展開。康熙皇帝把李蟠發配東北充軍,後來撤銷了處罰,令其返鄉。從此李蟠在家鄉徐州戶部山南坡的大院裡讀書終了此生,再沒有加入官場。至於這場鄉試舞弊案是非,毫無疑問康熙皇帝自己也很清楚李蟠是冤枉的。從康熙皇帝對李蟠的處理結果已經很清楚看出來。熟悉清朝歷史的都應該知道,清朝對科場舞弊處理的極其嚴苛,處罰極重,涉案處理的人員也極多。如果李蟠真的參與科場舞弊案,康熙皇帝是不會如此從輕處罰李蟠的。康熙皇帝之所以沒有公開為李蟠平反,是因為這樣對自己太沒面子,所以只能這樣冷處理。正因為如此,李蟠晚年再沒有歷史舞臺上出現。

回到問題中,《清史稿》編於民國初期,是前清遺老根據清廷檔案所編。能夠為歷史人物單獨列傳的一般都有一定的標準。沒為李蟠單獨列傳,我推想有如下幾種原因:

1、清朝的狀元太多,沒必要每個人都單獨列傳。

2、李蟠牽涉順天鄉試舞弊案屬於負面事件。康熙皇帝撤銷對李蟠的處罰是冷處理,沒必要太聲張。

3、李蟠晚年歸隱家鄉徐州戶部山讀書,不參與官場活動。

4、李蟠從考中狀元到順天鄉試舞弊案發生僅僅三年,官場活動時間太短。

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