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和《新元史》,是不是算是二十六史?有什麼文化地位?

用戶106798560838


謝謝。

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首先明確一下,《二十四史》是以紀傳體為主導,文言文為敘述的正史。

《二十四史》包括那些內容呢。1.《史記》、2.《漢書》、3.《後漢書》4.《三國志》5.晉書6 宋書7 南齊書8 梁書 9 陳書 10 魏書 11 北齊書 12 周書 13 隋書 14 南史 15 北史 16 舊唐書 17 新唐書 18 舊五代史 19 新五代史 20 宋史 21 遼史 22 金史 23 元史 24 明史。

《二十四史》的作者又是誰呢?一般來說都是新王朝給舊王朝修定歷史,這是極其認真的工作。因為歷史是要給後人看的,是要研究探討的,不能是隨心所欲的。作者都是新王朝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內容涉及領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等。

《二十四史》加《清史稿》《新元史》算是二十六史嗎?

明確的說只有《二十五史》,《清史稿》的”稿”字代表什麼?代表它還不是正真意義上的《清史》,因為它還沒有編撰完成呢!所以不能算二十六史。

那麼《新元史》可不可算《二十五史》呢?答案是可以的,為什麼呢。因為《新元史》以《元史》為底本,補充增加了《元史》上沒有的歷史記錄,例如本紀前增加一篇《序紀》,記述成吉思汗以前的史事,這同《金史》的本紀之前增加一篇《世紀》相仿。又如,在本紀的最後增加了元順帝的兒子《昭宗紀》。 《新元史》的內容比《元史》充實,它補充了元世祖以前的蒙古史事。

《新元史》糾正了《元史》上錯誤的地方,那就是敘述年代有些混亂,《新元史》重新按照年代順序續寫。這樣以來我們看《新元史》,不至於暈頭轉向。

《新元史》改變了《元史》一篇兩傳的寫法,以詳實的文筆記錄了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的傳記,從韓林兒到陳友諒都一一列傳,從而我們就更加了解起義軍為什麼起義,最後發展到什麼程度。

你問有什麼文化地位?

《二十四史》《清史稿》《新元史》它們的文化地位有非常高水準,因為寫”史記”要求需用文言文來著述。文言文要求作者要有很高的文化素質,又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即有高度概括,又要有文章行雲流水的文采,不能是以臃腫的語言來表達。可見文化水平的深邃,文學藝術的精湛。

又說《清史稿》的編撰,如果用我們現代寫作手法去寫,簡直寫不了,為什麼呢?字數太多了,恐怕《清史》寫完了,幾卡車也裝不下。用文言文去寫的話,一大段話,幾句文言文就完事了。所以《清史稿》沒有完成任務,一是涉及的內容太繁雜,二是文言文不過關。

綜合來說史記:一是記錄了中國文明史,讓後人知道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二是文學藝術成就,《二十五史》的文學成就是其它世界史上不曾有的,它的文體形式和寫作手法,是創新的。《二十五史》的文化地位是記載中華民族發展史,記錄人物傳記史。其地位至高無上,因為它是我們昨天的記憶。


禪悟淨慧


(一)清朝及以前朝代的人編寫的紀傳體史書:

(1)《東觀漢記》,述自東漢光武帝至靈帝之間的歷史,作者為班固、陳宗、尹敏、孟異、劉珍、李尤、劉騊駼等;

(2)《續後漢書》,述三國時事,認為蜀漢為東漢的延續,故以蜀漢為正統,魏、吳為載記,作者為宋朝人蕭常;

(3)《續後漢書》,述三國時事,認為蜀漢為東漢的延續,故以蜀漢為正統,魏、吳為列傳,作者為元朝人郝經;

(4)《十六國春秋》,述十六國曆史,作者為北朝北魏人崔鴻;

(5)《三十國春秋》,述自曹魏至北魏之間大混亂時期的歷史,作者為南朝梁朝人蕭方等;

(6)《罪惟錄》,也稱《明書》,述自明太祖至南明朱本鉉之間的歷史,作者為清朝人査繼佐;

(7)《西夏書》,述西夏曆史,作者為清朝人周春;

(8)《江南野史》,述自南唐至宋朝初年的歷史,作者為宋朝人龍袞;

(9)《十國春秋》,述十國曆史,作者為清朝人吳任臣;

(10)《南唐書》,述南唐歷史,作者為宋朝人陸游;

(11)《南唐書》,述南唐歷史,作者為宋朝人馬令;

(12)《南漢書》,述南漢歷史,作者為清朝人梁廷枏;

(13)《元史新編》,述元朝歷史,作者為清朝人魏源;

(14)《南宋書》,單獨敘述南宋歷史,作者為明朝人錢士升;

(15)《東都事略》,單獨敘述北宋歷史,作者為宋朝人王稱;

(16)《續唐書》,述五代十國曆史,認為後唐、南唐為唐朝的延續,故以後唐、南唐為正統,梁、晉、漢、周及其他諸國列入世家,作者為清朝人陳鱣;

(17)《明書》,述自明太祖至崇禎皇帝時的歷史,作者為清朝人傅維鱗;

(18)《通志》,述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至隋朝時的歷史,作者為宋朝人鄭樵。

(二)民國及今人編寫的紀傳體史書:

(1)《新元史》,述元朝歷史,民國時期被列入正史,作者為柯劭忞;

(2)《清史稿》,述清朝歷史,作者為趙爾巽等;

(3)《蒙兀兒史記》,述元朝歷史,作者為屠寄;

(4)《臺灣通史》,述臺灣自隋煬帝至被日本吞併前的歷史,作者為連橫;

(5)《西夏紀》,述西夏諸帝,作者為戴錫章;

(6)《南明史》,述南明各朝歷史,作者為錢海嶽;

(7)《秦史》,述自秦國初建至子嬰投降的歷史,作者為王蘧常;

(8)《中華民國史》,述民國時期的歷史,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現代文書寫的所謂的紀傳體史書;

(9)《太平天國野史》,述太平天國的歷史,作者為凌善清,現代文書寫的所謂的紀傳體史書。

(三)《清史列傳》,清朝人編寫,其中《貳臣傳》最為著名。

(四)受我國中原文化影響深遠的周邊國家,也有一些紀傳體史書:

(1)《三國史記》,述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並立到統一新羅覆滅的歷史,作者為高麗王朝時人金富軾;

(2)《高麗史》,述王氏高麗王朝的歷史,作者為朝鮮王朝時人鄭麟趾;

(3)《大日本史》,也稱《日本史記》,述自傳說中的神武天皇至日本南北朝統一的歷史,作者為日本江戶時代人德川光圀;

(4)《日本外史》,述自源平之戰到江戶德川幕府末期的歷史,作者為日本江戶時代人賴襄。


世界全史羅銳


《清史稿》是正藍旗遺老趙爾巽主持編寫的,書中過度美化滿清,詆譭民主革命,被民國政府列為禁書,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史實都是從這部書裡挖出來的。

這部史書能信度多少,我也說不清,但可以貼幾段這兩部史書對於其他清帝的評價,大家就知道被吹成“千古一帝”的康熙帝的真實水平了和《清史稿》的可信度。

清宣宗道光帝,沒什麼好說的,庸懦、腐朽、不思進取之君。

《清史稿》“論曰:宣宗恭儉之德,寬仁之量,守成之令闢也。遠人貿易,構釁興戎。其視前代戎狄之患,蓋不侔矣。當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繼之以畏葸,遂遺宵旰之憂。所謂有君而無臣,能將順而不能匡救。國步之瀕,肇端於此。嗚呼,悕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宣宗恭儉且寬容仁慈,是守祖宗基業的明君(令:美好的)。宣宗宵衣旰食、戰戰兢兢,要不是做臣子的無能,國家早就救活過來了,大清的傾頹都是因為臣子無能,皇上英明著呢。

清文宗咸豐帝,在位期間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圓明園被燒,皇帝本人逃到承德。被《清實錄》吹成千古一帝。

《清史稿》論曰:“文宗遭陽九之運,躬明夷之會。外強要盟,內孽競作,奄忽一紀,遂無一日之安。而能任賢擢材,洞觀肆應。賦民首杜煩苛,治軍慎持馭索。輔弼充位,悉出廟算。鄉使假年御宇,安有後來之伏患哉?”

意思是:文宗選賢任能,洞察國政,對待百姓沒有苛政,治軍嚴肅,朝廷賢良之臣充當宰輔。要是他活得再久一些,憑他的經緯天地(文:經緯天地)之才,絕對沒有光緒帝時期的禍事。

清穆宗同治帝,在位十三年,兩宮聽政十二年,實際親政一年,按理說這個皇帝就是個平庸之君,沒有做什麼好事也沒做什麼壞事,看看史書怎麼吹的。

《清史稿》“論曰:穆宗沖齡即阼,母后垂簾。國運中興,十年之間,盜賊劃平,中外乂安。非夫宮府一體,將相協和,何以臻茲?泊帝親裁大政,不自暇逸。遇變修省,至勤也。聞災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藉使蘄至中壽,日新而光大之,庸詎不與前古媲隆。顧乃奄棄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大意是:皇上在位期間,國家出現中興(宣宗、文宗朝不是盛世階段嗎?哪來的同光中興一說?這起子史官,都要千刀萬剮滅九族),外國人也不打了,國內叛亂平息了,如果不是皇上和百官勤勤懇懇,怎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皇上是最勤勞、最賢明、最仁慈的,可以與前代帝王相比。

一個親政時才十七八歲的少年也能治國?要不是靠著兩宮、宗親和百官撐著,穆宗能安安心心地逛妓院嗎?

就這幫遺老遺少跪在地上編的《清史稿》,好意思稱自己是“正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