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紂王不殺西伯昌,反而還授予他征伐的權力?

KevynG

為什麼紂王不殺西伯侯姬昌,反而還授予他征伐的權力?

小劉侃封神,接著給大家侃!

紂王殺了伯邑考,並把他的身體剁成肉醬做成肉餅給姬昌食用。

伯邑考可是姬昌的大兒子,難道紂王不擔心姬昌懷恨在心,放他歸國之後就起兵造反嗎?

但令人奇怪的是,紂王放過了姬昌!

古語有云,殺子之仇,奪妻之恨,那是不共戴天的!

  

有了不共戴天的殺子之仇,紂王依然放過了姬昌!為什麼?

我們看封神演義裡原文,奸臣費仲都能看出姬昌外有忠誠,內懷奸詐,難道紂王看不出來嗎?

費仲奏曰:“姬昌外有忠誠,內懷奸詐,人皆為彼瞞過,不如目禁羑里;似虎投陷穽,鳥困雕籠,雖不殺戮,也磨其銳氣。況今東南二路已叛,尚未懾服;今縱姬昌於西岐,是又添一患矣。乞陛下念之。”

但既然紂王能看出姬昌內懷奸詐,為什麼要義無反顧的放他歸國呢?

在封神演義裡,紂王之所以放姬昌歸國,是因為費仲尤渾得了西岐萬金之禮,一味的為姬昌說好話,說他真是忠心耿耿的好人,這就導致紂王發了善心,放過了姬昌!

但小劉的理解是,紂王早就能看出姬昌的不臣之心,為何在這緊要關頭會放姬昌歸國呢?並給姬昌升官加爵,還假以白旄、黃鉞,得專征伐!

小劉分析,紂王放過姬昌,並不簡簡單單是因為費仲尤渾替姬昌求情,而是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

第一點,是姬昌的表現。

曾經的姬昌將要被殺時,因為算出太廟午時有火而保得性命。

但伯邑考被剁成肉醬做成肉餅給他吃,他卻沒有算出來。

這麼大的事,兒子死了都沒算出來,還吃了肉餅,可見姬昌水平不怎麼樣,是個無能之輩,所以,紂王放心,就算把姬昌放回國,他也翻不起什麼大風浪!  

第二點,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天下大勢已經到了那種殺不殺姬昌都無所謂的地步了。

殺了姬昌,立馬會把西岐逼反。

東邊的姜文煥和南邊的鄂順反了,都是因為他們的父親被殺,所以他們揭竿而起!

如果紂王把姬昌殺了,姬發立馬會反,但不殺姬昌,西岐暫時性還不會反,讓紂王能騰出時間先收拾東邊和南邊這兩路諸侯!

所以,這時候不殺姬昌才是最好的選擇,殺了,那才壞了大事,所以,紂王不會殺姬昌!

最後紂王追殺姬昌,是因為紂王本來讓姬昌誇官三日,但他誇官兩日就逃出朝歌,這好像是做賊心虛的逃了一般。姬昌都這麼明目張膽的違抗王命,紂王再不做點什麼一定會被人恥笑!

第三點,誠如尤渾為了讓紂王放過姬昌時所言!

假以白旄、黃鉞,得專征伐,代勞天子,威鎮西岐。況姬昌素有賢名,天下諸侯畏服,使東南兩路知之,不戰自退。正所謂舉一人而不肖老遠矣。

因為姬昌素有賢名,天下諸侯畏服,如果派姬昌去征討東南兩路諸侯,那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所以,紂王放過姬昌,並給他加官進爵!

第四點,姬昌加官進爵,之後肯定要代天子攻伐四方。

而姬昌攻打別的諸侯,可都是用西岐自己的士兵,並不是紂王給他派兵。  

不管西岐攻打哪個諸侯國,都會消耗兩者的實力,如此一來,紂王便能坐山觀虎鬥,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把四方反叛的諸侯給搞定了!但可惜的是後來姬昌悄悄逃了!

第五點,姬昌吃了兒子的肉做的餅,這是姬昌政治生涯中的汙點,而這個汙點卻在紂王手中掌握著。

姬昌敢反,紂王就有辦法讓他身敗名裂,所以,紂王不擔心姬昌會反。

而姬昌也一直沒有反,不像東南兩路諸侯,直接就開始攻打紂王!

小劉侃封神,請關注!


小劉侃封神

我的主業是讀《史記》,就《史記》記載的歷史素材,進行邏輯分析,挖掘歷史背後的故事,為讀者提供一個新的歷史視角,希望能夠對現代的生活、事業有所借鑑。

說明:紂王是周朝給予帝辛的諡號,“紂”是“殘義損善”的意思。師說歷史認為帝辛並不是殘酷暴虐的君主,而是大有為的中興之主,文章將用帝號來稱呼他,而不用諡號。

一、歷史背景

1、帝辛繼位之前,商朝國力衰弱。帝辛即位之後,勵精圖治,加強國內管理,殺三公中的九侯和鄂侯。為對外征伐最好準備,商朝的主要疆域在太行山以東,主要的敵人是東夷。

2、周朝經過多代人的努力,國力崛起,到西伯昌被囚之前,周朝基本上佔領了關中地帶。

3、崇國位於關中地帶,基本上被周朝包圍了,周朝發展勢頭迅猛,崇國的國王崇侯虎有危機感,但自身的實力不足以對抗周朝,所以想借助商朝的勢力共同對抗周朝,於是向商朝帝辛打西伯昌的小報告。從商朝戰略角度來考慮,也的確是該壓制周朝的發展了,可以說這是利國利己的事,所以帝辛囚禁了西伯昌。

二、西伯昌的救贖之路

西伯昌被囚,周朝群龍無首,最緊急重要的是要有人出來主事,組織大家討論幾個問題:西伯昌不在的時候,誰來主事?能不能救西伯昌出來?如果能,怎麼救,誰來執行?如果不能,要不要向商朝開戰?能不能轉為危機呢?之前的禮賢下士就開始產生作用了。

1、認清形勢。

周朝雖然發展很迅速,但實力跟商朝還是沒法比的,很可能會被滅國的,不能打,甚至打的想法都不能有。否則帝辛的頭號敵人可能就不是帝辛,而是周朝了。只能去討好帝辛,表忠心,讓他開心,對周朝放心,西伯昌才有機會活命,周朝才可能延續。

2、收集珍稀寶物,通過寵臣費仲獻給紂王。

這裡面有幾個細節要特別留意:

(1)禮物的選擇:要投收禮的人所好;

(2)禮物的價值:辦多大事,就要對應多少價值的禮品,不要拿很少的祭品,卻祈求神靈賜福太多。當然禮品的價值是由收禮者來衡量的。

(3)禮品要看誰送。不是誰的禮都會收的,提著豬頭找不著廟門的事多了去了。同樣的話看誰說,同樣的事要看誰做,結果會有天壤之別。

(4)託人辦事留意中間環節,就這件事來說,肯定少不了費仲的好處。說個數學題吧,A託B辦事,B找C幫忙,C找D搞定。A只認識B,B只認識A和C,C只認識B和D,A知道事情解決的過程,也就是知道C和D的存在。事成之後,A要準備幾份禮物呢?

周朝這件事做的非常漂亮,通過合適的人,獻上了超預期的禮物,帝辛很高興。

三、帝辛的考慮

周朝這件事做的很漂亮,帝辛很高興,但高興了就要赦免了西伯昌,縱虎歸山?還授予他征伐諸侯的權力,讓周朝如虎添翼?並不只是因為貪圖寶物,也不是因為高興,還有更多的考量,是順坡下驢的行為。

1、商朝的主要疆域在太行山以東,

主要的敵人是東夷。當時國家實力有限,不能兩線作戰,西部是重要,但沒有東部的威脅更直接,更緊急。首先要解決的是東部的危險,那就要有一個穩定的西部。

(1)如果殺了西伯昌,周朝就會叛亂,商朝兩線作戰,很可能會被拖垮,而且外部威脅也可能引發內部暴亂。

(2)國不可一日無主,如果繼續囚禁西伯昌,周朝的大臣很有可能會擁立新的君主,而新的君主的政治態度不明確,很有可能借口西伯昌被囚而攻伐周朝。而西伯昌則表示效忠。要確定的穩定,不要風險,相對優選擇是釋放西伯昌。

(3)已經囚禁了西伯昌,通俗的說已經結仇了,但要穩定的西部,就需要拉攏西伯昌,只是釋放了還不夠。西伯昌是諸侯,也位列三公了,可以賞賜的內容也沒有太多的選擇了,於是授予了他征伐諸侯的權力。

(4)授予西伯昌征伐,但夏朝就是因為授予商湯征伐諸侯的權力而被商朝取代,要給西伯昌設置一定的壁壘。帝辛出賣了始作俑者崇侯虎,這不是帝辛傻,也不是“壞人”在利益面前就沒有忠誠,而是又一政治手段。雖然商朝是名義上的共主,但崇國已經被周朝包圍了,西伯昌重回周朝,縣官不如現管,崇侯虎出於利益考慮,很可能會倒向周朝;雖然帝辛釋放了西伯昌,並授予征伐的權力,但也只是要安撫,讓西部地區不要出事,好集中精力應對東部的東夷,但他對西伯昌還是很不放心,

所以“出賣”了崇侯虎,讓崇侯虎與西伯昌勢不兩立,一石二鳥之計,既保證了崇侯虎對商朝的忠誠,又制約了西伯昌的發展。

但歷史證明,帝辛還是給了西伯昌太多的空間了,帝辛最終就敗在這個決策上了。

總結:都是英雄豪傑,沒人是傻的,因為一點寶物就沒了主見,其實都是考慮到當時的環境,權衡利弊之後的結果。


師說歷史

要知道,在西周起兵之前,紂王的心腹大患是在北方,封神演義中是這樣說的“紂王七年春二月,忽然報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太師聞仲奉敕徵北不題。”而當時東西南北四方諸侯相當於紂王的四個藩鎮,是起保衛政權作用的,後來因為紂王連年征戰,導致國內生亂,民怨四起,西周看到有機可乘才起了反心舉兵伐紂。

要知道在武王伐紂之前,紂王四處征戰雖然削弱了國力,但是可以說是百戰百勝,武力值爆棚的,紂王歷史上除了愛打仗以外也沒有書中說的那麼操蛋,北方未定,平白無故就殺掉一方諸侯這種事除非腦子壞掉了,那是咋也幹不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