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扫盘往事(上)S2

上海扫盘往事(上)S2

时光一逝永不回

往事只能回味

忆童年时竹马青梅

两小无猜日夜相随

很多年以后,有人问我,回首当初,你为什么来到上海这座城市,然后体验它、亲近它、爱上它、拥抱它、习惯它、呵护它。

是一张高铁票的乡愁,是一口漂白粉的味道,是一座明珠塔的灿烂,还是一块糍饭糕的糯香。

是士林华苑的低调,是永业公寓的挺拔,是国际丽都的沉静,还是经典茂名的气质。

是外滩的咏叹调,是陆家嘴的钢铁霓虹,是永福路的安宁典雅,还是大虹桥的奋发励志。

我说: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但都不够最吸引我。

2011年初夏,我开始了在上海的职场生涯。那时候我的东家刚把公司Logo和一切宣传元素改为提振精气神的中国红,而我却独爱下班后和每个周末,那些灰色的看盘记忆。

我最钟爱的,是上海的阴天。徜徉在北京路的法国梧桐下,没有刺眼的阳光,云层中透出的黑白灰色调赋予了胶州路老公寓的斑驳外墙一种浓郁的怀旧气息。时光仿佛静止了一般,马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与咖啡馆的广告牌组成了一幅无比恬静的格调画作。阴天的灰是上海最美的侧脸,只有阴天,只有灰,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沧桑。

上千个日日夜夜,几千套扫盘感悟,尽数浓缩在这灰色调的城市剪影中。

上海扫盘往事(上)S2

今时今日的楼市分析,无论是板块还是标的,都已经做的相对精细和更加数据化、理论化。而往日的扫盘日记,却从来没有“大面积低单价”“杠杆率”“七折笋”这些标签。有的只是一个个板块、一个个楼盘、一套套户型的实地切身感悟。

如果你足够亲近房子,房子会变成活物。如果你仔细听,你会发现,房子自己会说话,它会向你娓娓道来它的前世今生、它的传奇故事、它的款款深情。

没有实地看盘,对房子的理解认识永远只是理性数字的,缺乏感性的共情,注定无法真的读懂和领悟,也无法真正理解房子的主人们为什么喜欢、购买这套房子。

有一天,终于明白,什么叫“千山万水沿途风景再美丽,也比不上在你身边徘徊”。

我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接下来的五年,每年看一千套房子。

上海扫盘往事(上)S2

上海在行政区划精简合并前,人们对市区的概念是“中心十区”——黄浦、卢湾、静安、长宁、徐汇、闸北、虹口、杨浦、普陀、浦东。而所有上海人真正向往的市区,乃是前数五区:黄卢静长徐。至于新上海人全心全意向往的市区,只有一个:浦东内环。

六区各有特色,分别适合不同人群。

上海扫盘往事(上)S2

黄浦拥有最好的区位优势,上海地理几何中心,密布无数轨交、公交、高架、隧道线路,去哪里都十分方便。外滩、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广场是上海最老牌的商务和商业中心、全国级别的地标、上海最大的IP。董家渡金融贸易区的逐渐崛起也是一抹亮色,令人振奋。

长宁很大,分为内、中、外三个部分。老上海人普遍比较认可的是内长宁加一部分中长宁,即湖南路、镇宁路、江苏路、虹桥开发区、古北、天山等板块。内中长宁的各方面都很均衡,没有明显短板,胜在不少区域环境优美,令人心情舒畅。

徐汇是上海绝对的教育龙头,领先优势非常大,几乎集中了上海最好的中小学教育资源,还有一座交大本部。徐汇的商业资源也很强,港汇是上海的商场中我最喜欢的,没有之一。

浦东内环的风格与其他几区完全不同。浦东的路网建设完全以车行为第一优先级导向,与其他几区的步行第一导向形成鲜明对比。喜欢浦东的新上海人非常喜欢,完全看不上老黄浦的陈旧逼仄;喜欢浦西的老上海人有相当一部分也完全无法接受陆家嘴、花木、联洋“毫无底蕴”的钢铁丛林。无论如何,陆家嘴已经是无可争议的城市名片,浦东内环几大板块的次新板式住宅社区在单价和总价上也仅略微逊色于浦西的几大标杆楼盘。

而真正的“万人迷”,众人皆爱的瞩目焦点,无数老上海人新上海人的置换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两片很小范围的区域:南静安和北卢湾。这两个板块坐享魔都最高贵却也最成熟接地气的两大中央商务区:南京西路-静安寺商圈和淮海路-新天地商圈,在商务资源、生活配套、交通便利和社区环境上都做到了接近完美。它们唯一的短板是较缺乏上佳的公立教育资源,而这块完全可以被上海发达的私立教育体系补足。

南静安和北卢湾,又和我错开了什么故事?

敬请期待。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