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巨頭到獨角獸,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之路剛剛起步!

​2017年,信而富、拍拍貸、趣店等一批金融科技公司赴美上市,成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上市福年”。

2018年5月,虎牙在紐交所上市,平安好醫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目前,小米即將赴港上市,美團也傳出9月赴港IPO的消息。而計劃未來赴美或赴港IPO的中國科技企業並不少,比如騰訊音樂、滴滴出行、優信等。

從巨頭到獨角獸,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之路剛剛起步!

“走出去”上市的吸引力

縱觀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之路,存在一個明顯的共同點:選擇在海外或者中國香港上市。

選擇在海外或者中國香港上市算不得稀奇,BAT早年的選擇已經說明了一些問題。但是對於大大小小、五花八門的各類中國科技公司而言,赴美或赴港上市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在內地上市,和赴美或中國香港上市,有著本質的區別,對於絕大多數中國科技企業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公司要上市,面前有多個選擇,只要稍微對自己的利益作出權衡,誰更適合就一目瞭然了。

從巨頭到獨角獸,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之路剛剛起步!

赴美和赴港上市對於中國科技企業的吸引力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關鍵性條件更寬鬆,上市的門檻更低

大部分人對企業上市有潛在的共識:可以融到大量的資金。曾有媒體對小米上市進行過分析,認為小米上市將書寫“5500人成為千萬富豪”的造富神話。上市對公司和個人而言,都有不小的好處。

但是要實現這樣的夢想場面,國內對企業上市的要求卻相當嚴苛。以上交所為例,摘取幾個關鍵的發行上市條件。第一,最近3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為正數,且淨利潤累計>3000萬元;第二,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持續經營時間在3年以上,但經國務院批准的除外。

從巨頭到獨角獸,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之路剛剛起步!

相比之下,美國的證券交易所對國外公司上市的限制勝在一些關鍵性的要求上,如不設置盈利門檻、上市週期短(最短用時三四個月左右)等。以“不設盈利”為例,愛奇藝、京東、融360、去哪兒網都是在虧損狀態下上市的。而 “上市週期短”這一條件中,據統計,已通過證監會核准並在排隊的企業每年近400家,更多的企業則還處在向證監會申請的階段。

中美對比,各自上市的難易程度不言而喻。寬鬆的上市條件為中國科技企業帶來機會,其一,或許能夠在關鍵的發展時期抓住資本市場的注意力,一飛沖天;其二,在渡過上市這個關鍵性節點後,公司不利的發展狀況或許能被扭轉。

從巨頭到獨角獸,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之路剛剛起步!

總的來看,條件寬鬆等於入場券更多,對於想要謀求更好發展的中國科技企業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2、資本市場的成熟度更高

如果光憑條件寬鬆,不足以成為中國科技企業“走出去”上市的理由,美國資本市場擁有非常成熟的投資環境是非常關鍵的推動力。

巴菲特談投資理念有一句至理名言:“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這句話映射了歷經過大風大浪發展過程美國股市中的牛熊印記,也表明美國的資本市場足夠成熟。對在海外尋求IPO的中國科技企業來說,成熟度的吸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從巨頭到獨角獸,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之路剛剛起步!

第一個方面,投資者結構更合理。Vanguard集團中國區總裁林曉東表示,美國市場80%是機構投資者,而中國市場70%是散戶投資者。從比例來看,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就意味著市場整體對公司的投資態度更傾向於全面、謹慎地調查、預測和推斷,對上市公司來說是一種友好的監督鞭策力。

第二個方面,同股不同權制度的優越性。上市企業往往會擔心因為股權被稀釋而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美國資本市場採用 “AB股結構”制度(B類股由公司管理層持有,A類股由外圍股東持有),即使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仍在創始團隊手中。

3、制度的進化,具備變通能力

2018年4月30日,為了吸引優秀的科技公司來上市,港交所宣佈IPO新規,正式落實“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制度。

從巨頭到獨角獸,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之路剛剛起步!

在上市制度改革上,美國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的發言權更大。紐交所為獲得獨角獸企業spotify推出了“直接上市”的非傳統上市路徑;納斯達克交易所則在過去的多次不斷改革後,逐漸形成“精準分層”的差異化上市制度。

尋求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多樣化,上市制度也應具備變通能力,只有變化的制度才能適應各方需求。從各交易所的競爭關係來看,只有不斷讓自己的制度進化,吸引到更多優秀科技企業的概率才會更大;從科技企業的角度出發,制度的進化不僅代表著上市條件的優化,還向外界傳達了友好態度。

4、資本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推動力

2018年3月底,赴美上市時,B站董事長陳睿表示:“要上市是因為到一個階段就做一個階段的事,我覺得對於嗶哩嗶哩,可能未來需要一個更大的平臺,更強的槓桿,更高的品牌知名度做一些事情,所以就應該上市了。”

從巨頭到獨角獸,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之路剛剛起步!

B站董事長的心聲反映了赴海外上市企業的一種普遍期望,主要來自於資本市場對上市企業的正面作用。資本市場高估值效應下產生充沛現金流,美國投資者習慣給予“模式講得通”的中國概念股以更高的估值。赴海外上市對於中國科技企業來說是品牌“鍍金”,不僅可以拔高用戶對品牌的認知,還可以為國際化戰略鋪路。

“走出去”上市利弊各有,是大力丸也是致命毒藥

雖然赴美、赴港上市已經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一種潮流,甚至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一種救贖,但資本市場並不愚笨,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在審視企業時必然也會用一種成熟的方法。

截止2018年6月,平安好醫生上市一月後的股價跌掉20%,B站股價首日破發,趣店上市7個月後暴跌70%多,再到聯想集團被踢出恆生指數……從資本市場的習性來看,股價的漲跌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常態,但這樣的表現其實也是成熟的資本市場在審視企業後的一種綜合性選擇結果。

從巨頭到獨角獸,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之路剛剛起步!

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往往充滿了更多嚴謹的投資者,他們更加理性,在決定是否投資企業前,必定會做出專業性的調查。他們對企業信息的獲取具有超強的敏感性,正如遭受風波後趣店被資本市場看衰一般。

高收益的同時伴隨著相當高的風險,資本市場並不是時刻健康,其產生的各種負面影響有時候可能是“致命毒藥”,一旦上市就意味著要承擔所有可能的結果。赴美或者赴港上市可能是為不少企業開了一扇難得的大門,但跨過這道門以後,能不能抓住機會把企業送上更高的臺階,一切還得看企業自身。

“走出去”上市,也許僅僅只是一個起點

從巨頭到獨角獸,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之路剛剛起步!

可能迴歸A股的企業,“走出去”的上市更像是他們多年之前找到的一個休憩之處,而在新目標出現之後,已經進入壯年期或穩定期的他們,也有更強大資本實力來面對新的資本環境,正如丁磊所說,“我會把在海外資本市場學到的先進經驗全部帶回國內”。

從愛迪斯企業生命週期的理論來看,企業上市充其量也只能算作青春期。走出去上市,並非中國科技企業的終點。中國科技企業在翻越過上市這座大山後,仍面要對面諸多意想不到的變數,而這些變數,可能是一場新徵程的起點,也可能是一場狂歡後的爛攤子。

從巨頭到獨角獸,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之路剛剛起步!

不可否認的是,有部分企業的管理團隊抱有“上市即終點”的想法,在接受資本市場的友好沐浴後,或功成身退,或告老還鄉。對科技企業來說,生命力在哪個節點煥發第二春不得而知,那些已經或者正要準備“走出去”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應該思考一下“如何藉助國外市場強大的資本關注度和助力獲得長足的推動力,從而使自己的肌肉越來越發達”。

在面對千變萬化的資本市場時,或許可以多想想那句“以不變應萬變”,以企業的階段性目標為不變,或許就能在這場沒有終點的旅行中取得源源不斷的寶藏和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