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智能音箱對個人安全和隱私的風險「農步祥」

谈谈智能音箱对个人安全和隐私的风险「农步祥」

谷歌 Google Home mini 智能音箱

任何一款科技產品出現後,其安全性總會受到質疑,對於個人隱私和數據的安全保護已經成了長盛不衰的話題。電腦、互聯網、手機等市場發展過程中都難以避免地存在過用戶隱私、個人信息等洩露的風險。智能音箱畢竟是有麥克風在待機工作的,自然就更不能例外,而亞馬遜Alexa Echo show、小度在家等甚至加上了攝像頭,這難免會更讓消費者出現提防的心態。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智能音箱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和隱患。

健康風險

谈谈智能音箱对个人安全和隐私的风险「农步祥」

Duplex模仿人類對話為用戶進行預訂惡搞版 - 圖片來自互聯網

看到健康風險這樣的詞,可能讀者們會感到意外,一個音箱究竟怎麼樣才能危害用戶的身心健康呢?但事實上在兩年來體驗智能音箱的過程中,我個人在半夜被智能音箱吵醒不下十次[如果熬夜次少的話被驚醒次數會更多]。沒錯,某些智能音箱確實會出現“鬼叫”現象。誘發異常原因多種多樣,例如系統BUG、重啟死機等異常狀態時的處理和反饋、網絡不穩定和CPU過熱等,都有可能導致智能音箱在午夜嚎叫。

例如亞馬遜的Tap一般在兩週內會出現至少一次午夜時間內以最大音量播放無規律的單詞組合,出現此問題時甚至無法手動降低音量,只能強制關機[內置電池音箱,無法通過拔電源關機],由於這款音箱實際音量不低,在同一房間內必然會驚醒,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音箱系統死機帶來的副作用。

另一個典型問題則是我們體驗過的數款科大訊飛叮咚語音助手的音箱,LLS-A1或JBL Horzion Smart的系統都出現系統穩定性較差的問題,幾乎每隔一週就會出現死機重啟的現象。Horzion Smart在死機自動重啟後,都會無法連接網絡,除了開機的一段音樂,還會以以較高的頻率和最高音量重複播報“聯網失敗”語音信息,還經常遇到自動更新後無法聯網的問題。當然是即使把這款音箱當作普通的藍牙音箱使用也會頻繁死機……因此不得不放棄使用。

這樣的問題是智能音箱技術不成熟的最具體表現,相對於語言識別率來說是更低級的問題,在午夜把用戶折騰醒的數碼產品顯然沒有任何使用價值。但好在較新的智能音箱產品在這方面已經有所重視,對於死機、重啟等系統異常情況也不再會大喊大叫了。不過很多智能音箱在待機時,會忽然對用戶播放的視頻和音樂做出響應[可能是某些聲音特徵會激活音箱],也還是挺嚇人的。

用戶隱私

谈谈智能音箱对个人安全和隐私的风险「农步祥」

Google 谷歌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 - Google Home應用 - 交互記錄

和“午夜驚魂”相比,媒體或圍觀群眾更關注的“安全性”仍主要是用戶隱私上。智能音箱的買可能既然能隨時待機,說不定也會偷偷對用戶錄音,例如就有不少基於手機的木馬、後門程序偷偷打開手機的麥克風或攝像頭並且偷偷上傳的情況,這也幾乎是所有人對智能音箱侵犯隱私的憂慮集中點。當然,智能音箱會收集用戶的聲紋特徵、語音記錄等讓智能音箱對不同口音進行適應性的訓練和改進是難免的。 所有智能語音技術廠商對於智能音箱收集所有的對話交互的音頻、文字記錄是不會掩飾和避諱的,基本都是以“改進用戶體驗”為名義收集用戶的口語和發音特徵,然而反過來廠商卻不見得願意向用戶提供數據記錄的查詢和刪除等功能,目前僅谷歌的Google Home允許用戶通過網頁提供歷史記錄查詢和瀏覽。

當然,目前基於聲紋和語音識別的門禁等安全系統還不普及,移動支付中的聲紋支付也主要是使用超聲波傳輸數字而已,用戶的語音信息即使洩露了也不會有太大的安全風險,不過幾乎所有的智能音箱都需要使用手機、郵箱的註冊使用賬戶,用戶數據洩露並不是什麼新聞,所以用戶就千萬不要做類似對著智能音箱念銀行卡密碼等蠢事了。

谈谈智能音箱对个人安全和隐私的风险「农步祥」

小度在家 智能視頻音箱

談起偷錄功能,剛上市的“小度在家”智能音箱是有一個小功能讓人“大開眼界”,小度在家的系統中提供了一個“智能錄像”的功能,這一功能實際上就是一個基於攝像頭人臉識別功能化後自動錄像的功能,這個功能實現效果非常詭異,開啟後它在任何人經過音箱被攝像頭髮現後都會自動“錄像”,錄像的文件並不是視頻而是一個數秒鐘的gif動畫文件,在測試中開啟此功能後一天就就會有數百個gif文件出現。而更詭異的是,這些“錄像”文件居然無法立即刪除,系統的介紹是“兩天後自動刪除”,那麼這些“動畫”會不會通過聯網自動上傳至某些文件服務器上?一旦細思極恐,這樣的功能就實在讓用戶心理不舒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