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新華三存儲“四大新常態”

曾經有一款風靡一時的遊戲——“找不同”。這是一款比眼力、拼速度的遊戲。企業級存儲目前步入了“新常態”,海量存儲、閃存、超融合、人工智能是新華三存儲的四個新常態。

這四個新常態是公認的企業級存儲的發展趨勢和熱點,也是新華三存儲與眾不同之處。在3月30日開幕的2018新華三Navigate領航者峰會上,新華三對這四個存儲新常態進行了深入闡釋。同樣是業界追逐的熱點,新華三企業級存儲的獨特性在哪裡呢?

解讀新華三存儲“四大新常態”

“捏爆”閃存,混閃並不比全閃差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新華三存儲不斷推陳出新,其中HPE大手筆收購的Nimble和SimpliVity兩個品牌的“網紅”產品終於也加入了新華三存儲的銷售陣營,引起了業界的特別關注。

毋庸置疑,企業級存儲已經步入閃存時代。儘管磁盤技術仍在持續創新,但是一種激進的論調是,閃存終將全面取代機械式硬盤,全閃存時代的到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就在全閃存陣列大踏步前進的時候,Nimble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混閃配置,全閃效果。

取自Nimble的諧音,人們形象地稱Nimble為“捏爆”系列閃存,它對一浪高過一浪的全閃存浪潮來說確實是一個“大不同”。今天,幾乎所有存儲廠商在發佈閃存陣列時首先提到的一個指標就是IOPS性能,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斷刷新著人們認知的上線。的確,閃存對傳統磁盤存儲的“入侵”就是從高性能開始的,但是隨著閃存應用的逐步深入,用戶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高性能並不是閃存存儲的全部,即使擁有了超高的性能也不代表閃存存儲就一定能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現在該是反省“閃存唯性能論”的時候了。

新華三存儲產品部總經理徐潤安一針見血地指出,除了IOPS性能以外,用戶還應同時關注閃存存儲的響應和延時。

“對於用戶來說,全閃也好,混閃也罷,產品形態並不重要,最關鍵的還是為用戶提供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時,同時兼顧高可用性和高穩定性。”新華三首席存儲架構師張楠進一步分析說,全閃陣列雖然快,但是價格昂貴,每個廠商都會有自己的解決此問題的方法。Nimble的思路很清晰,就是通過自己獨特的算法等,讓混閃的架構也可以達到全閃的高性能和低延遲。

“快、穩、簡、智”幾個字可以高度概括新華三Nimble新一代閃存陣列的特性:快,除了更高的讀寫性能以外,Nimble無論是全閃或混閃配置,均能提供0.1ms-0.5ms的延遲響應,超越國內同類產品;穩,採用更加可靠的三重校驗機制和強大的控制器設計,即使在任意RAID組內同時損壞三塊盤的極端情況下,也不會出現數據丟失或業務性能下降的情況;簡,安裝部署簡單,理想情況下上線只需54分鐘,還支持Scale-out、Scale-up、 Scale-deep三種擴展模式;智,搭載獨有的InfoSight主動智能管理平臺,主動避免本地用戶出現各種問題和故障,整體可靠性達到”6個9“。

解讀新華三存儲“四大新常態”

硬盤容量達到PB級的存儲項目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採用閃存的海量數據存儲項目也能達到PB級確實讓人有些意外,但按照徐潤安的說法,這種現象正變得越來越普遍。Gartner的一份閃存應用報告提示:在不同的業務場景下,閃存的各種功能和特性的權重是不同的,有的追求高性能,有的強調低延時,還有的要求極高的可管理性。因此,閃存陣列的具體配置要面向客戶的實際應用場景,平衡各種因素和特性。張楠表示,全閃、混閃兩條腿走路的Nimble新一代閃存陣列給了用戶更多選擇。

持之以恆的創新,呈現極致的閃存,這可能是所有存儲廠商努力奮鬥的目標。閃存的發展很可能是跳躍式的,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嗅到SCM(存儲級內存)、NVMe SSD撲面而來的氣息。徐潤安認為,SCM的出現就是讓存儲介質上的數據更加靠近計算。落地一代產品,同時關注下一代產品,新華三在存儲上兼顧了實用性與前瞻性,這一點在閃存存儲上體現得尤為突出。新華三現在大力推廣閃存陣列,同時嘗試性地應用SCM、NVMe SSD,同時下一代的SCM也在規劃之中。從存儲協議到存儲介質,新華三始終緊扣存儲發展的潮流和脈搏。

張楠表示,當前SCM可以用於數據緩存,加速熱點數據讀或寫,接下來SCM還可以用於元數據的存儲,未來為了達到最佳的性能,還可以將數據大規模遷移至SCM介質。按照新華三的計劃,SCM會用於3PAR和Nimble系列存儲設備上,接下來會在更多存儲設備中使用。徐潤安表示,2018年將成為新華三SCM的商用元年。

腦洞大開?只因AI將無處不在

HPE收購Nimble真是物超所值,除了搶佔閃存存儲的跑道以外,還在存儲的智能化管理上領先一步。

人工智能+存儲,你以為這是腦洞大開,其實早在十年前InfoSight for Nimble已經誕生,並且藉由1萬多個已經部署的存儲陣列,累積了數十億個數據點。通過智能分析,InfoSight可以幫助客戶主動檢測並預知存儲陣列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而將存儲陣列的可用性穩定在99.9999%。InfoSight擁有一個以機器學習為驅動的推薦引擎,在收購Nimble後,HPE又將Nimble存儲陣列中的這一獨特功能移植到3PAR存儲陣列中。人工智能未來有可能成為存儲產品的差異化所在,而智能化功能也很有可能成為新華三全系列存儲產品的標配。

存儲智能化並不是現在才提出的需求,但是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存儲智能化的進程也提速了。目前,在這一領域先智數據無疑是先行者之一。而徐潤安透露,新華三最近也在和先知數據探討合作的可能性。

InfoSight要通過對大量機器數據的收集,才能分析出存儲系統可能存在的問題或故障,而數據採集必然牽涉到用戶數據的隱私和安全性問題。近日,臉書洩露大量用戶信息的事件甚囂塵上,讓人們對數據的隱私和安全性又多了一份擔憂。正是考慮到這一原因,徐潤安表示,這有可能成為InfoSight推廣過程中的一個主要障礙。

“這是AI智能運維的階段性挑戰,”徐潤安表示,從行業發展看,通過AI技術實現IT設備的自動化運維是必由之路。未來的存儲設備管理不可能依賴人工,大數據、AI的應用將大大減輕企業的運維壓力。新華三也在試圖尋找更好的方式解決合規性的問題,比如允許客戶進行代碼審查,確保InfoSight只是單純收集設備上傳感器的數據,而不是業務數據。

只是因為InfoSight的加入,就能讓入門級的存儲陣列也具有“6個9”的高可用性,這是一件多麼令人興奮的事啊。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和深入應用,也許未來高端存儲的高可用架構設計也會有顛覆性的改變。

把超融合推向極致的“超超融合”

在H3C時代便家喻戶曉的超融合產品UIS在IDC的報告中曾經佔據中國超融合市場的最大份額。如今,SimpliVity超融合產品的加入,讓新華三在超融合方面更是如虎添翼。在國外的超融合市場上,主要是Nutanix、戴爾等兩三個巨頭在競爭,中國市場則大相徑庭,有名有姓的超融合廠商多達三四十家,可以說魚龍混雜。“對開源軟件進行剪裁,然後與硬件進行整合,超融合的進入門檻看似很低。其實,超融合產品真的能夠在企業應用環境中長期穩定運行是一件難事。”徐潤安表示,“我們做超融合,不僅僅要把各種軟硬件資源、功能整合在一起,更關鍵的是要解決用戶的業務問題,比如存儲空間如何有效利用,如何更好地實現數據的壓縮和重刪,性能如何保證,是否應該用到SSD。這些問題必須結合具體的業務場景妥善進行解決。”

解讀新華三存儲“四大新常態”

徐潤安的一番話也很好地解釋了SimpliVity超融合產品為什麼將“超超融合”作為自己的定位。

張楠從“統一、高效、敏捷、簡單”四個方面概括地介紹了SimpliVity的與眾不同之處:統一,即SimpliVity將所有功能整合到VMware vCenter管理界面,用戶可以在統一的界面中完成本地和異地的虛擬機備份、恢復等所有操作;高效,SimpliVity提供平均40倍的數據縮減,並承諾提供10∶1的數據壓縮比;敏捷,搭載全新設計的FPGA處理器,並採用優化算法後,SimpliVity可在不佔用任何CPU資源的情況下完成虛擬機的即時備份和恢復;簡單,SimpliVity可以通過多臺設備異地部署,實現極度簡化的虛擬機異地容災。“我們要為用戶提供超級強大的融合體驗。”張楠表示。

海量存儲從頭到腳煥然一新

在本次領航者峰會上,新華三將正式發佈新一代融合海量存儲X10000 G3。它的三個不同之處在於:配置全閃存節點和NVMe SSD+NVDIMM,性能翻倍;實現塊、文件和對象存儲的全面融合,可以與公有云對接,實現從生產環境到歸檔環境的數據自由流動;它還是一個智能平臺,具備硬件故障預測、文件聚類分析和檢索、數據智能遷移等功能。

X10000 G3是新華三全自研的最新存儲成果,不僅軟件全面刷新,就連硬件也是採用新華三自己的,而不是像X10000系列之前的產品使用HPE的硬件。“從底層硬件到上層軟件,X10000 G3煥然一新,就連設備面板也採用了全新設計。”徐潤安介紹說。

新華三現在擁有歷史上最齊全的存儲產品線,包括主存儲、文件/海量/大數據、數據保護、超融合和存儲網絡,基本做到了每條產品線都包括紅牌、綠牌兩大類。徐潤安表示,新華三存儲的首要目標是保證紅牌產品要全。

海量存儲、閃存、超融合、人工智能,新華三存儲“四大新常態”之下的代表產品已經集結完畢,它們身上的閃光點也得到了充分彰顯。新華三爭奪中國存儲市場前三,它們的能量不可小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