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背後:全球治理合作的選擇和挑戰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背後:全球治理合作的選擇和挑戰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背後:全球治理合作的選擇和挑戰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中美經貿摩擦的發展關係到一個更大的問題,即中美是否能夠克服“修昔底德陷阱”,合作推進建立一個“世界新秩序”。中美之間到底是選擇迎頭相撞還是會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中美之間加強對話、克服戰略信任“赤字”是關鍵。

對美國來說,主要的挑戰是如何正確處理與中國這樣新崛起大國的關係、怎樣給中國留出發展的空間、怎樣真正落實美國政府過去“歡迎”中國崛起的說法。令人擔憂的是,部分美國權力精英的反思是,過去“接觸”中國的政策遭遇失敗,因此不願意改變過去不平等對待中國的做法。一些人甚至提出從現在開始對中國採取“遏制”戰略。

對中國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以適當的方式對待美國這一守成大國。中國和平崛起、和平發展的政策一直沒有變,中國要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對外政策目標與動機非常明確。中國需要向美國進一步表明,中國的目標不是推翻美國主導的國際體制從而構建新的國際體制,而是繼續推動中國與現有體制的深度融合,推動對現有國際體制的改革,擴大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話語權。

未來,中美關係面臨兩個前景的選擇。一是加強在全球治理框架下的合作。中美可在全球治理框架、國際公共產品提供等方面達成諸多共識,維護共同利益。中美作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對於保持全球和平穩定、維護全球開放貿易體制與國際金融體制穩定負有特殊的責任。中美在過去較好地處理了彼此的關係,利害關係與共識都在不斷增加,中美在G20框架內開展的合作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另一個前景是所謂的中美經濟逐步“脫鉤”。部分美國人士已經提出這個問題,即中美經濟“脫鉤”,各自構築自己的體系,未來可能發生嚴重對抗。假如中美擺脫相互依賴的關係,就有可能回到冷戰時期,“脫鉤”代價巨大,並非中美現實的選擇。在世界經貿格局中,5年前美國是130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是7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如今,美國是70個國家與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則是130個國家與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這種變化說明中美在全球貿易格局中地位的變化,中國的地位與影響明顯上升。

在國際安全領域,二戰後美國構建的國際安全同盟體系沒有什麼變化,這一體系與中國、俄羅斯等新興國家的關係非常緊張,美國政府應該意識到,其主導的國際安全同盟體系不能適應國際關係的新現實,構築一個開放、公平、包容的國際安全體制是世界長治久安的要求與需要。

總之,中美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誰也離不開誰。美國對中國崛起感到不安、恐懼,不僅是兩國經濟軍事實力的較量,也是社會政治制度與發展道路的較量,中美應加強政治制度與政治文化的對話,消除誤解。中美間國家治理模式現階段衝突大於趨同。當前中美關係不同於以往,對等性、平等性在增強,中國在更強實力基礎上與美國打交道。中美貿易戰最終相互協商、讓步的可能性更大,單方面妥協可能性較低。兩國領導人的風格也對雙邊關係產生很大的影響。中美雙方必須瞭解,美國解決國際熱點問題離不開中國,中國要在國際事務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也離不開美國。過去一百年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量沒有什麼變化,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始終在四分之一左右,未來也可能是這樣,只不過中美間力量對比的差距在縮小。中美之間差異大,相互之間可以學習的地方很多,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十分重要。

另外,由於技術競爭、戰略競爭的提前到來,中美關係未來不確定性大為增加,需要雙方戰略智慧。從長遠看,中國保持戰略定力,深化改革與開放,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合作討論、制定新的國際貿易規則。正如中國“入世”後取得成就表明的,中國加大改革開放與美國的經貿要求並不完全對立排斥。

就像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說的那樣,中美之間不存在“新崛起的大國必然挑戰現存大國,戰爭不可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中美一旦發生衝突會使世界動盪。他強調,中美領導人應該清楚認識到,中美兩國誰都不要期望完全改變對方,最重要的是,要有智慧防止重蹈一戰前英德關係的覆轍。

圖片來源自網絡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背後:全球治理合作的選擇和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