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愛讀書,逼自己讀書有用嗎?

吳建義

我覺得更好的辦法應該是讓自己養成喜歡讀書的習慣吧!

因為如果自己對於讀書這件事沒有任何興趣的話,即使是能夠讓自己逼迫自己讀,但是也很難把這個習慣長久的保持下去。

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上,作者原尻純一介紹了幾個讓自己對讀書產生興趣的方法。

第一,每一個讀者都應該明白自己擁有的十條權利。

這十條權利,讓我們知道每一個讀者都沒有必要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只要從書中讀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就可以了。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入手,會讓自己更喜歡讀書這件事情。

第二,讀書要有一定的內在需求。

這個可以理解為當你拿到一本書的時候,你想從書上獲得什麼樣的知識。或者是,你在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疑問了,你需要讀哪些書?自己的目的越明確,在讀書的過程中收穫也會越大,同時讀書的興趣也會越高。

第三,讀書一定要把書中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行動。

為了提高自己的行動水平,廣泛閱讀,並且用行動實踐自己在書上學到的知識,確定哪些內容好哪些內容不好,這樣一來,每天的生活就會變得非常充實。而且。由於用自己的行動驗證了書上的內容,對書本的鑑別會能力會加強,讀書的興趣自然也會隨著提高。

第四,儘量讀一本好書。

一本好書,可以成為一個人的座右銘。本書的作原尻純一,就是因為讀了《歷史是什麼》這本書之後,才真切的感受到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傑作,也體會到了收穫知識的喜悅。

所以,我們自己在讀書的過程中,也要去讀那些再版多次的經典書籍。雖然讀起來可能會比較難一點,但是讀完之後,會讓自己真正感受到好書給我們帶來的喜悅。這樣我們的讀書興趣也會變得更強。

第五,可以先聽一本書,最後再去讀一本書。

現在,各種手機app推出了聽書功能。比如得到,新世相讀書會,有書共讀等等。上面都有針對每本書的聽書內容。這些內容是講書稿的作者,自己通讀整本書之後,把書裡面對人們有價值的一部分進行整理之後寫出來的文稿。

如果你對於一本書沒有興趣的話,就可以先在各平臺上聽一下這本書,瞭解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如果自己有興趣的話再去讀相關的書籍,這樣自己對於書本的興趣和讀書的速度也會加快。

第六,可在一定時期內專門讀一個人的作品,把這個人所有的書籍全部都讀一遍。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全方位的瞭解一個作者的寫書習慣。並且更加深入的對作者本人有所瞭解。

如果你選擇的這本書的作者是你喜歡的人,我想你讀他的書的興趣,也會增加。

第七,先從簡單的書籍開始讀。

我上面雖然說讀書的時候要挑選好書,儘量先挑那些經典的書,但並是說一開始就要去讀一些大部頭。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會很難切入書籍的。

基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先從一些簡單的版本開始讀起。比如,我們在剛開始的時候,肯定很難讀懂《道德經》,這時候我們可以選《道德經》的漫畫版本或者是白話版本,先從這樣簡單的書開始讀,瞭解書的主要內容之後,再去攻克那些比較難讀的書。這樣循序漸進,我們對於讀書這件事的興趣也會變得更高。

第八,可以嘗試參加讀書會,瞭解別人對於一本書或者是一段話的觀點。

我今年參加了一個恆言讀書會,社群裡有很多小夥伴,他們都在堅持每天讀書,並且每天寫一個讀書感悟。這樣的方法,讓我感受到每個人的堅持的力量,同時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也希望跟著小夥伴們一起進步。

當看到小夥伴對於一本書的一個章節或者是一段話對有新的啟發的時候,我也會去認真的拜讀,並且從他們的觀點當中,吸收到了不一樣的能量,這樣我自己讀書的興趣也變得更高了。

第九,如果是在家裡不想讀書的話,不妨換一個時間段或者是換一個環境來讀書。

比如,你在家裡實在讀不進去了,那就可以讓自己放鬆一下,運動一下,或者是吃點水果增加一下能量。之後,再進行的讀書活動。又或者是,如果實在在家裡讀不下去的話,不妨到肯德基或者是德克士這些公共場所,拿上一本書或者是直接用手機閱讀。換下環境,心情不一樣了,或許就能看得進去了。

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上,作者還列舉了很多的讀書技巧,這些讀書技巧可以讓我們在讀書的每一個階段都得到一個詳細的指導。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不妨也可以把這本書買來看一看。說不定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收穫。


作者:悅思益明
“一枚正在努力的寶媽”!
期待通過自己的努力,換取不一樣的生活。
愛讀書,愛寫字。希望用走心的文字,記錄自己看過的書,走過的路。
寫作的路上,願我們一起前行!並肩作戰!

悅思益明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只是苦於自己不愛讀書,因此才糾結要不要強迫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呢?所以,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培養愛讀書的習慣。


1.讀書的好處。

開卷有益。還有人說,讀書就像吃飯。“小時候我吃了很多東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經記不清了,但是我知道它們都成為了我現在的骨和肉。讀書也是如此。”這是我看到的對讀書的意義最好的詮釋。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不僅知識面不同,連視野和格局都不一樣。


2.讀書不一定要從頭讀完,所以千萬不要被大部頭嚇到。這一點完全不必要。因為法國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曾說過這樣的“讀者權利”:不讀的權利,跳讀的權利,不讀完的權利,重讀的權利,讀不擇書的權利,隨意選讀的權利.......是不是立馬輕鬆多了?就讀自己喜歡的部分好了。


尤其是一些厚的實用類的書,有時候我覺得從第一章看太累,我就會從中間看,或者從後往前看,跳著看,陸陸續續也就看完了。

3.培養讀書興趣,不妨先找些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的書來讀。比如軍事、科幻、歷史,哪怕像《名偵探柯南》、《哈利·波特》也無妨,只要找到興趣點,發現書中有更廣闊的天地,慢慢就會愛上讀書。


4.還可以看一些有繪圖的書,這裡當然不是幼兒的繪本,還是以文字為主但會插入一些好看的甚至卡通的圖畫,讓人覺得非常溫馨的同時,也因為不再是密密麻麻烏壓壓的漢字而感到擁擠和壓抑。比如 《文心》、《世間一切都是遇見》都是如此。


5.讀好書。何為好書?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經受過考驗,一代代的人都能感受到它歷久彌新的精華的書。讀好書能夠得到心靈上的洗禮,能讓人更容易愛上讀書。


6.參與討論。有些書人物比較多,或者外國的人名也不好記,可以在網上與人討論,或者在讀書會上聽聽別人的見解,來引起自己的興趣。


7.可以換個讀書的環境。如果覺得在書桌前正襟危坐太形式化,可以靠在沙發上,躺在床上,反正怎麼舒服怎麼來。


我想這幾種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讀書興趣,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心急,不要想著馬上就如何如何。慢慢來,只要想進步,一定可以做到的。


我是何相知

讀書的目的,消遣、獲得知識、收集信息。你要先確定自己的閱讀目的是什麼,給自己訂立閱讀目標。

我小時候學跳遠,總是跳不遠,老師說:“你不要看著及格線,看遠一點,把目標定遠一點,,自然跳的就遠了。”我看遠了跳,果然就得到了90分。大家可以試試先給自己的閱讀定個目標,我現在做閱讀推廣人。

我當時給自己訂的目標是能夠成為書評版的專欄作家,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先學會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也就是先要學會功利性閱讀方法,於是我先以獲得知識為目的閱讀。所以我讀書的時候,先讀閱讀類的書,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速度,增進閱讀效率。這樣讀一本書,讀的時候做筆記,讀完寫書評,這樣一本書的內容就記下來了。又通過寫東西,用自己的話把書裡的內容輸出了一遍。

同時進行幾本書同類書,把這個內容充分理解了,又輸出了一遍,這樣把知識加入自己的知識體系,成為自己的知識,再通過實踐就轉化成能力了。

體驗過讀書帶來快樂的過程就容易喜歡上讀書了。

分享我自己的經驗就是想告訴大家,可以從實際出發功利性閱讀,這樣慢慢開始,激發閱讀興趣,等你發現自己的能力在慢慢提高,自然就能堅持成習慣了。

如果怕自己完不成,可以先從閱讀類和行為學方面的書開始閱讀、實踐。

我推薦《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年閱讀300本書以上的日本知名講師大巖俊之,通過實踐經驗講解如何閱讀能夠提高自己。通過“讀書+創業”“讀書+資格考試”“讀書+提升工作技能”等流程,告訴你如何運用“思維導圖”“二八法則”“艾賓斯曲線”牢牢掌握每一本書中的知識,讓你每一次的讀書都不再是無用功。

如果你平時沒有讀書習慣,我建議你先讀一些養成習慣的書。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通過8步的操作步驟,你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一件極小的事,達到養成習慣的目的。

如果你想用微習慣策略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只需要八步:

1.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2.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3.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

4.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5.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

6.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7.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8.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

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正是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而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它也因此成了極具優勢的習慣養成策略。

熊培雲說,年輕的時候要麼多讀點書,要麼多賺點錢。讀書、見人、歷事、行路都能增加見識,但是讀書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我個人建議不要給自己“不愛讀書”的標籤,可以先從學習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開始,等自己真正得到了讀書的好處,自然就能夠喜歡上讀書了。


鼴鼠的土豆

我覺得不愛讀書應該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是打心眼裡就是不喜歡,讀不進去,另外一個就是想讀書但方法不對,所以提不起興趣。


一、就是不喜歡,讀不進去

有一段時間,我覺得閱讀這麼好的事情,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打遊戲都不願意看書,所以看到好的書趕快跟好朋友推薦,希望能夠一起看書一起討論,慢慢的就發現,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看書,況且你覺得好的書,別人或許一點興趣都沒有。


後來聽了一個老師的課,老師說:如果讀書能夠讓你獲得快樂那麼就開心的讀書,如果讀書讓你覺得很痛苦,那麼還不如去打遊戲。


一個人對於一個事情的熱情也是需要緣分,像讀書這件事情就是,當突然有一天你在工作或者是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事情,需要通過閱讀來解決,或者是遇到了某一本書某一個人打開了閱讀的一扇窗。



二、讀書方法不對,提不起興趣


我覺得這有很多方面的因素,這裡我們說兩個常見的,一個是自己還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就去強迫自己去讀書,一個是不知道自己讀什麼書跟著別人讀。


還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所以在讀書的時候不能夠專心,總是想著刷一會朋友圈或者是看一眼淘寶,我覺得可以先從25分鐘專注開始,可以試一試番茄鍾。我之前在考PMP的時候,需要做模擬試題,一共200道題需要大概3個小時做完,每次我都會被3個小時嚇倒,但培訓費和報名費實在是太貴了,所以必須要一次通過,我就開始嘗試用番茄鍾,結果驚奇的發現,一旦投入到做題當中,就不想停下來了。



其實看書也會這樣,如果你真的靜下心開始看書,慢慢的就會沉浸進去,就會看的津津有味了。


之前看林糊糊說,她帶著學生們上課之前,都是想帶著學生們有15分鐘靜坐,讓心慢慢的沉靜下來,就很容易專注了。


最開始閱讀的時候最應該的是從興趣入手,想一想自己喜歡看什麼書,比如小時候看的書,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看完的,現在都可以拿來看,不要想著從一開始就看大部頭的書,先從興趣入手,然後養成閱讀的習慣之後,慢慢的對於自己想要閱讀的領域也會清晰起來。


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不要用逼迫讓自己丟失了閱讀的興趣,希望對你有幫助~


檀望讀書

不愛讀書,但是逼迫自己讀書,說明自己也體會讀書的好處。

讀書一開始都不是那麼喜歡讀,在讀的過程漸漸沉溺到書中,不知不覺就喜歡上讀書。

書讀多了有好處嗎?這要取決於你讀的什麼書。好書一本,良師益友。粗製濫造的書,讀再多也沒用。

如今社會有好多好多的書,可是什麼樣的書值得去逼迫自己讀?我不建議去讀心靈雞湯內的書,這樣的書太唯美,也太決斷。如果真的喜歡讀心靈雞湯類的書,可以去讀《菜根譚》《論語》之類的書,它勵志的同時也教會你真正做人的方式。

如果喜歡小說,不知道如何選擇,可以到書店選擇諾貝爾文學獎的書。任何一本都不會讓你失望。

讀書讀的是什麼?讀的是道理,是人生。各種不同的作者向你表達不同的境遇。人只可以活一次,你無法把所有的人生經歷一遍。想要體驗不一樣的人生,除了讀書就只有聽人講故事了。

最後,祝你在讀書的路上越走越遠,讀好書,讀值得讀的書。


曾惜5

讀書不僅僅是一種興趣,更是我們獲得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做什麼事情不要總是逼自己,要讓自己慢慢的對他產生興趣,例如讀書,要逐漸的培養自己的讀書慾望,不要和誰去比讀書的數量,要和自己的過去去比,也許我們以前一年看不完一本書,那麼我們現在就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今年讓自己看完5本書,而且是會對自己工作、生活產生積極意義的書籍。慢慢的一會發現,無論從知識量上還是言談舉止上,你會有很大改變。


跳躍的花生米

原先我也不是很愛讀書的,特別是國學,因為教育改革,我給孩子買了四書,為了給孩子作表率,有空的時候我會翻一翻,慢慢的,越來越喜歡,從《論語》開始,到《大學》到《中庸》,最後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讀完了《孟子》,我也沒有想到能夠全部讀完四書,現在我在讀《道德經》。有不懂的內容我會跟著音頻一遍一遍的聽,收穫也是挺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