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名生澀難懂,實力不強不弱,特別的大學期待特別的你

校名生澀難懂,實力不強不弱,特別的大學期待特別的你

恐怕很多人都不明白暨南大學為何以“暨南”命名。即便略知一二,往往也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暨南大學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創立於南京的暨南學堂。從暨南學堂創立之初,就擔負培養僑生的任務——19世紀末20世紀初,海外華僑數目達700萬左右,這些身在海外的華人常常遭受殖民統治者的歧視與壓迫,統治階層不希望華人進入上流社會,因此剝奪了他們接受稍高級教育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華僑歸國學習的呼聲很高。起先清政府將海外華僑視為“化外之民”,光緒年間的《外交報》曾有“人民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的言論。後來迫於形勢,主要是清政府害怕在海外頻繁活動的孫中山等革命黨煽動華僑造反而開始鼓勵華僑歸國接受教化。當時的兩江總督端方雖為滿洲正白旗人,但思想比廣東福建沿海地區的官僚開通,對漢學也有濃厚興趣,他鼎立支持華僑教育,欲將中華文化四海傳播。在端方的籌辦下,南京成立了國內第一所華僑學府——暨南學堂,校址位於南京鼓樓薛家巷妙相庵。由於南京距離東南亞路途遙遠,起初端方還特派軍艦專程接僑生歸國學習,可見對僑生的重視。至於暨南的校名,則由東莞一位探花提出,出典自《尚書·禹貢》:“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原意是把“聲威教化傳播到東、南、西、北四方”,“暨”,即“及、到達”等意義,由於學校以吸收南洋華僑子弟就讀為主,故取名“暨南”,意指把教化傳到南洋。

校名生澀難懂,實力不強不弱,特別的大學期待特別的你

百多年來,暨南園內培育了大批海外華人,而學校本身所走過的道路卻異常崎嶇坎坷,充滿傳奇色彩,從北到南,幾遷幾停幾復辦。

1958年在廣州重建的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學府,是中國第一所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大學,也是目前全國境外生最多的大學。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全面啟動了僑生回內地讀書的計劃,暨大作為內地教育界聯繫僑界的橋樑和紐帶,理所當然地擔任起了培養僑生的重任。尤其是香港,與廣州毗鄰,每年都有很多學生來此讀書。

校名生澀難懂,實力不強不弱,特別的大學期待特別的你

2002年,暨大通過國家“211工程”“十五”期間建設項目立項,確定以中國語言文學與海外華文教育、中外關係與華僑華人、產業經濟與金融經濟、企業管理理論與應用、生物科學技術與生物醫學工程、生殖科學與計劃生育等6個學科為重點建設學科;2008年,啟動“211工程”三期建設,金融學與資本市場、產業經濟與區域發展、比較文藝學與海外華文文學、華僑華人與中外關係、水域生態學與藻類生物資源、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藥物、重大工程結構的非線性力學問題、中藥現代化與中西醫結合等8個項目被確定為國家立項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暨大現有多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建有應用經濟學、臨床醫學、中國語言文學、生物學、工商管理、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生物醫學工程、中西醫結合、政治學、世界史、力學、中藥學、生態學、統計學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產業經濟學、水生生物學、金融學、文藝學等國家重點學科,以及多個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設有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僑華人)、教育部中國語言文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和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有國家工程中心,省、部級設置的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

校名生澀難懂,實力不強不弱,特別的大學期待特別的你

和牛校比起來,暨大的綜合實力不算強,但和諸多211院校相比的話,暨大的軟硬條件還是出類拔萃的,學科門類齊全,國際化、現代化、綜合化特色顯著,概括來說,暨大的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加拿大註冊會計師方向)、法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訊工程、應用化學(商品檢驗方向)、統計學(精算師方向)等專業以及“大平臺”招生的經濟學類、新聞傳播學類、工商管理類、外國語言文學類等每年都是眾多考生追捧的目標。暨大有深圳校區、珠海校區和廣州本部校區,新生的大一生涯在珠海度過。珠海不及廣州繁華,但能夠在寧靜的海濱小城珠海度過自己的大學元年,也當是人生一段相當愜意的記憶。

校名生澀難懂,實力不強不弱,特別的大學期待特別的你

暨大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硬件上,暨南園特有的國際文化環境也令很多高校難以望其項背。海外華人雖國粹方面不如國內學生,但他們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帶到這裡,在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海內外學生均受益匪淺,所以從暨大出去的國內學生普遍的反饋是知識面寬,見識廣。中國政府創辦暨南大學的初衷是希望中華文明走向世界,而實際上,今天的暨大亦成為了世界文明走向國人的重要平臺,內地學生通過與僑生的朝夕相處,很容易因此而獲得全新的思維方式。暨大校園中活躍著的人類多文明共存的氣氛,恰恰是內地大學普遍最為缺乏的育人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