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名生涩难懂,实力不强不弱,特别的大学期待特别的你

校名生涩难懂,实力不强不弱,特别的大学期待特别的你

恐怕很多人都不明白暨南大学为何以“暨南”命名。即便略知一二,往往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暨南大学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从暨南学堂创立之初,就担负培养侨生的任务——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外华侨数目达700万左右,这些身在海外的华人常常遭受殖民统治者的歧视与压迫,统治阶层不希望华人进入上流社会,因此剥夺了他们接受稍高级教育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华侨归国学习的呼声很高。起先清政府将海外华侨视为“化外之民”,光绪年间的《外交报》曾有“人民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的言论。后来迫于形势,主要是清政府害怕在海外频繁活动的孙中山等革命党煽动华侨造反而开始鼓励华侨归国接受教化。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虽为满洲正白旗人,但思想比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官僚开通,对汉学也有浓厚兴趣,他鼎立支持华侨教育,欲将中华文化四海传播。在端方的筹办下,南京成立了国内第一所华侨学府——暨南学堂,校址位于南京鼓楼薛家巷妙相庵。由于南京距离东南亚路途遥远,起初端方还特派军舰专程接侨生归国学习,可见对侨生的重视。至于暨南的校名,则由东莞一位探花提出,出典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原意是把“声威教化传播到东、南、西、北四方”,“暨”,即“及、到达”等意义,由于学校以吸收南洋华侨子弟就读为主,故取名“暨南”,意指把教化传到南洋。

校名生涩难懂,实力不强不弱,特别的大学期待特别的你

百多年来,暨南园内培育了大批海外华人,而学校本身所走过的道路却异常崎岖坎坷,充满传奇色彩,从北到南,几迁几停几复办。

1958年在广州重建的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也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全面启动了侨生回内地读书的计划,暨大作为内地教育界联系侨界的桥梁和纽带,理所当然地担任起了培养侨生的重任。尤其是香港,与广州毗邻,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来此读书。

校名生涩难懂,实力不强不弱,特别的大学期待特别的你

2002年,暨大通过国家“211工程”“十五”期间建设项目立项,确定以中国语言文学与海外华文教育、中外关系与华侨华人、产业经济与金融经济、企业管理理论与应用、生物科学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生殖科学与计划生育等6个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金融学与资本市场、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比较文艺学与海外华文文学、华侨华人与中外关系、水域生态学与藻类生物资源、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药物、重大工程结构的非线性力学问题、中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等8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立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暨大现有多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建有应用经济学、临床医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政治学、世界史、力学、中药学、生态学、统计学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产业经济学、水生生物学、金融学、文艺学等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多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省、部级设置的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校名生涩难懂,实力不强不弱,特别的大学期待特别的你

和牛校比起来,暨大的综合实力不算强,但和诸多211院校相比的话,暨大的软硬条件还是出类拔萃的,学科门类齐全,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特色显著,概括来说,暨大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加拿大注册会计师方向)、法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应用化学(商品检验方向)、统计学(精算师方向)等专业以及“大平台”招生的经济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等每年都是众多考生追捧的目标。暨大有深圳校区、珠海校区和广州本部校区,新生的大一生涯在珠海度过。珠海不及广州繁华,但能够在宁静的海滨小城珠海度过自己的大学元年,也当是人生一段相当惬意的记忆。

校名生涩难懂,实力不强不弱,特别的大学期待特别的你

暨大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硬件上,暨南园特有的国际文化环境也令很多高校难以望其项背。海外华人虽国粹方面不如国内学生,但他们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带到这里,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海内外学生均受益匪浅,所以从暨大出去的国内学生普遍的反馈是知识面宽,见识广。中国政府创办暨南大学的初衷是希望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而实际上,今天的暨大亦成为了世界文明走向国人的重要平台,内地学生通过与侨生的朝夕相处,很容易因此而获得全新的思维方式。暨大校园中活跃着的人类多文明共存的气氛,恰恰是内地大学普遍最为缺乏的育人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