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灑珍寶島——要塞水線營 鋪設水下通信電纜軼事

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汗灑珍寶島——要塞水線營 鋪設水下通信電纜軼事

 1970年,結束通信員工作,被派到一排三班擔任副班長,做了一個兵頭將尾的小官。

八月的一天,突然接到命令讓我隨同通信站副主任,也是我的老連長劉德鋼到瀋陽執行任務。時間要求緊急,第二天下島,立即登上北上的列車向瀋陽進發。到了瀋陽軍區通信兵部後,一個姓馬的參謀接待我們,這時才知道是去珍寶島執行任務。

說起珍寶島,以它著名的自衛反擊戰而聞名於世。是位於烏蘇里江上形似元寶而得名。該島面積不大,不足一平方公里,雖然處於主航道中國一側,但蘇方不時挑起事端。一九六九三月二日,中蘇雙方邊防人員終於爆發流血衝突,事件不斷升級,最後在我軍頑強反擊下,勝利保衛了珍寶島。此次反擊作戰教訓頗多,其中通信聯絡不暢,架設的電話線在蘇軍猛烈炮火轟擊下形同虛設,為保證通信暢通,必須敷設江底電纜,這就是我們來到兵部接受的任務。

翌日,一行仨人在瀋陽站坐車到哈爾濱市,轉車到了北方邊陲小站東方紅,又坐汽車終於到達邊防部隊前線指揮部所在地的虎頭。

在行進的火車上,即無聊又乏味,為了活躍氣氛,馬參謀對劉主任和我擺起龍門陣。他對古典文學造詣頗深,口才又好,講起故事來繪聲繪色。他將《水滸傳》中的武松進行馬氏演義,獅子樓怒殺西門慶;孟州府快活嶺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殺得張都監府上沒有一個活口,並蘸著血跡在牆上提寫“殺人者,武松也”。最後在十字坡菜園子張清和母夜叉孫二孃兩口子的化妝下,變成雲遊四方的一個陀頭,俗稱“行者武松”,徑往二龍山投奔花和尚魯智深去了。聽完故事後,兩位聽眾如醉如痴,不知道劉主任是如何想的,反正這是我那時聽到最精彩的故事。

翻過虎頭背後的大山,珍寶島就在眼前江邊上。在駐軍有關負責人陪同下,先後勘察珍寶島、七里沁島島最佳敷設地點後,接下來就是等待從大連運送來的電纜。

為了運送車隊及時趕到,領導命我返回哈爾濱等待排長王孝德帶領的車隊,並作為他們的嚮導。在哈爾濱期間,市軍分區招待所負責人,給我弄了一張正在上演的朝鮮故事片《賣花姑娘》。

在同車隊會合後,兵分兩路:一路奔赴珍寶島和七里沁島;另一路經大慶、加格達奇奔塔河的吳八老島。我跟著排長王孝德這一路,沿著賓縣、方正縣和佳木斯等地,不日抵達目的地。大家摸拳擦掌,等待最佳施工時機。

數天後,也就是當月九日,終於等來大霧瀰漫的拂曉,大家同當地邊防部隊一起,按距離一字排開,每人扛一段將數百米的電纜硬是扛到江邊,利用輔助工具登上珍寶島,迅速鋪好電纜。其後,也用同樣辦法鋪好七里沁島電纜。當時蘇軍的武器裝備非常先進,有很厲害的紅外線夜視觀察鏡,據說霧天能限制其功能發揮,這是等待霧天的原因。

結束這邊工程後,又馬不停蹄趕到塔河縣的十八站,順利完成吳八老島電纜鋪設任務。

回首這一路奔簸,心裡感慨甚多,小小一個珍寶島,差點兒釀成一場中蘇全面戰爭。

本文到此應該結束了,經過近四十年的時光流逝,當時的一些人物和故事細節寫得可能不太準確,敬請戰友們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