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通常是指一個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意味著這個王朝就此終結。與末代皇帝對應的是開國皇帝。提到開國皇帝,人們想到的是一個個雄韜偉略、氣壯山河、高端大氣的人物形象以及他們關於打下江山的不朽詩篇。而末代皇帝,總是帶給人許許多多辛酸和憋屈的想象。
在末代皇帝個人真實的世界裡,事情遠遠沒有這麼簡單。作為主角,觀眾看到的只是他最終的成與敗的結局,而對其本人來說,結局不過是預設好的軌道,等待火車疾馳而過。所以對於末代皇帝的憐憫暫且收起,看一看這位皇帝的人生軌跡。
俗話說三歲成長十歲看一生,很巧的是在溥儀的人生軌跡中,這兩個節點正好在他的人生中都有很深刻的呈現。眾所周知,溥儀是在三歲時候被慈禧接到宮裡,接任光緒皇帝的班。對於一個三歲的孩童來說,當前最為要緊的事情即便是貴為皇帝,也比不能和吃奶換尿片比。
三歲的溥儀被接到宮裡坐上的龍椅,他的父母親自然不能隨他進宮照顧。照顧溥儀的主要是宮女和太監,還有一個溥儀從家裡帶來的奶媽,專門給溥儀哺乳。太監和宮女是不諳世事的甚至是人格不完整的人,他們能夠給予溥儀的不過是保證他人形完整、不哭不鬧也就再也沒有其他的了。倒是溥儀的這位樸素的奶媽,時不時用他淺薄的接地氣的勸誡,讓溥儀印象深刻並且對她的話一直銘記在心裡,這是溥儀幼年的成長。
六歲時溥儀開始接受教育,當然在這一年他的處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袁世凱逼宮,隆裕太后頒佈溥儀的退位詔書。然而這一切對於年幼的溥儀來說,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童年生活。坐在宮裡的學堂裡,溥儀充分發揮出一個幼年孩童的天真無邪。
溥儀讀書時,起先是幾位老師教他一人的。和所有小朋友一樣,年幼的溥儀對讀書並不感興趣,經常借小病請假不上課,實在沒有藉口的時候,就讓太監給老師傳話,給老師放假一天。溥儀當時的興趣在御花園看螞蟻、養蚯蚓、養蛐蛐,甚至搬來各種古董瓷盆來餵養小動物,經常在老先生的課上突然跑出課堂到御花園看望小動物。
十歲之前的溥儀,似乎還是比較安分的,畢竟他還只是處在自己自玩自樂上。而過了十歲這個分水嶺,溥儀的生活開始發生很大的變化。他開始意識到他是個皇帝,並且他在課本中學到了如何做皇帝的知識。不過這些知識大多數是在告訴他關於做皇帝的權利,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做個好皇帝。
有了這些“知識”基礎之後,溥儀開始了他的皇帝初體驗。上課自然是他當前生活中的主要事情,溥儀因為掛著皇帝的身份,上學的很多苦差事統統免了,比如背書、寫作文、交作業等等。除了上學之外,溥儀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為,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概是因為缺少母愛的緣故,年幼的溥儀形成了冷酷無情、脾氣暴躁、耍威風的性格,遭殃的自然是身邊的太監宮女。溥儀的肆意作為,全部由宮裡敬事房來實施,不論是懲罰下人還是溥儀無緣無故的各種要求,敬事房都一一照做,其中包括讓下人吃地上的髒東西、彈弓打人等,還有我們熟知的溥儀讓人鋸掉了常去的宮門門檻,方便自己騎自行車。
即便溥儀童年的日常生活都是恣意妄為的,但是他的生活作息都是被安排計劃好的。他每天的時間表是,早上四點鐘起床,晚上六點睡覺,上課時間為上午八點到十一點、下午十二點到三點。而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是,由太監在床前唸書,以便幫助溥儀溫習和背誦功課。而請安完之後以及上課前的這段時間裡,溥儀多數時候是在寫“福”字,以便賜給各位有功之人。
試想溥儀童年的學習條件是多麼優越,可惜再好的條件也教不出來治國明君。儘管溥儀的日常被各種流程安排的井井有條,但細看不難看出破綻:都是形式化的東西,所以最終大清亡了。溥儀雖然背上了末代皇帝的名號,但是對於他自己來說,這樣的結局和他多年的優越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二十歲時候想轉彎從良,已經是來不及了。
閱讀更多 文化觀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