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通常是指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意味着这个王朝就此终结。与末代皇帝对应的是开国皇帝。提到开国皇帝,人们想到的是一个个雄韬伟略、气壮山河、高端大气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关于打下江山的不朽诗篇。而末代皇帝,总是带给人许许多多辛酸和憋屈的想象。
在末代皇帝个人真实的世界里,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作为主角,观众看到的只是他最终的成与败的结局,而对其本人来说,结局不过是预设好的轨道,等待火车疾驰而过。所以对于末代皇帝的怜悯暂且收起,看一看这位皇帝的人生轨迹。
俗话说三岁成长十岁看一生,很巧的是在溥仪的人生轨迹中,这两个节点正好在他的人生中都有很深刻的呈现。众所周知,溥仪是在三岁时候被慈禧接到宫里,接任光绪皇帝的班。对于一个三岁的孩童来说,当前最为要紧的事情即便是贵为皇帝,也比不能和吃奶换尿片比。
三岁的溥仪被接到宫里坐上的龙椅,他的父母亲自然不能随他进宫照顾。照顾溥仪的主要是宫女和太监,还有一个溥仪从家里带来的奶妈,专门给溥仪哺乳。太监和宫女是不谙世事的甚至是人格不完整的人,他们能够给予溥仪的不过是保证他人形完整、不哭不闹也就再也没有其他的了。倒是溥仪的这位朴素的奶妈,时不时用他浅薄的接地气的劝诫,让溥仪印象深刻并且对她的话一直铭记在心里,这是溥仪幼年的成长。
六岁时溥仪开始接受教育,当然在这一年他的处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袁世凯逼宫,隆裕太后颁布溥仪的退位诏书。然而这一切对于年幼的溥仪来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童年生活。坐在宫里的学堂里,溥仪充分发挥出一个幼年孩童的天真无邪。
溥仪读书时,起先是几位老师教他一人的。和所有小朋友一样,年幼的溥仪对读书并不感兴趣,经常借小病请假不上课,实在没有借口的时候,就让太监给老师传话,给老师放假一天。溥仪当时的兴趣在御花园看蚂蚁、养蚯蚓、养蛐蛐,甚至搬来各种古董瓷盆来喂养小动物,经常在老先生的课上突然跑出课堂到御花园看望小动物。
十岁之前的溥仪,似乎还是比较安分的,毕竟他还只是处在自己自玩自乐上。而过了十岁这个分水岭,溥仪的生活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开始意识到他是个皇帝,并且他在课本中学到了如何做皇帝的知识。不过这些知识大多数是在告诉他关于做皇帝的权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做个好皇帝。
有了这些“知识”基础之后,溥仪开始了他的皇帝初体验。上课自然是他当前生活中的主要事情,溥仪因为挂着皇帝的身份,上学的很多苦差事统统免了,比如背书、写作文、交作业等等。除了上学之外,溥仪在日常生活中的作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大概是因为缺少母爱的缘故,年幼的溥仪形成了冷酷无情、脾气暴躁、耍威风的性格,遭殃的自然是身边的太监宫女。溥仪的肆意作为,全部由宫里敬事房来实施,不论是惩罚下人还是溥仪无缘无故的各种要求,敬事房都一一照做,其中包括让下人吃地上的脏东西、弹弓打人等,还有我们熟知的溥仪让人锯掉了常去的宫门门槛,方便自己骑自行车。
即便溥仪童年的日常生活都是恣意妄为的,但是他的生活作息都是被安排计划好的。他每天的时间表是,早上四点钟起床,晚上六点睡觉,上课时间为上午八点到十一点、下午十二点到三点。而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是,由太监在床前念书,以便帮助溥仪温习和背诵功课。而请安完之后以及上课前的这段时间里,溥仪多数时候是在写“福”字,以便赐给各位有功之人。
试想溥仪童年的学习条件是多么优越,可惜再好的条件也教不出来治国明君。尽管溥仪的日常被各种流程安排的井井有条,但细看不难看出破绽:都是形式化的东西,所以最终大清亡了。溥仪虽然背上了末代皇帝的名号,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样的结局和他多年的优越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二十岁时候想转弯从良,已经是来不及了。
閱讀更多 文化觀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