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海羅布泊再現碧波,面積超1萬平方公里,水是怎樣來的呢?

這裡曾經是中國最神秘的海域之一,它寸草不生、持續高溫、人跡罕至。但是它又有著極其獨特的魅力,每年吸引大批的探險者前來駐足。雖然大部分人再也沒有回來,然而仍然無法阻止後繼者前仆後繼。

死亡之海羅布泊再現碧波,面積超1萬平方公里,水是怎樣來的呢?

羅布泊之前之所以被稱為死亡之海,不僅僅是因為它吞噬了太多的生命,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故事。

意大利商人馬可波羅是第一個來到羅布泊,並且把它記錄下來流傳於世的人,他在自己的遊記當中寫到

“此漠甚長,需時一月,方能度過,沿途盡是沙山沙谷,無食可覓”。

大唐高僧玄奘也對羅布泊進行過描述

“風助流沙,無水草,多熱毒鬼魅之患,無經路,行人往返, 識耳。”

羅布泊在廣義上有一萬多平方公里,即使後來乾枯了也有5000多平方公里。每年的六七月份是羅布泊最熱的時候,溫度甚至可以高達70攝氏度。到了1972年從衛星照片上可以看到,羅布泊是完全的乾枯了。

死亡之海羅布泊再現碧波,面積超1萬平方公里,水是怎樣來的呢?

死亡之海羅布泊——彭加木、餘純順

上世紀50年代一群年輕人,在這裡發現了一座古城遺址。紛紛進去淘寶探險,雖然最後帶來了很多東西。但是他們絕大多數都已經陷入瘋癲。

回來不久這些人全部離奇死去,醫生對他們屍體進行解剖時,發現它們體內都攜帶了不知名的病毒,而感染源就是來自胃部殘留的植物殘渣。本想繼續進行深入調查,十年動盪阻止了步伐。

70年代末國家組織了一支由彭加木與沈冠冕兩位生物學家帶隊的考察隊,以及一些民間的奇人異士。由於一開始的定位是生化事件,所以還跟去了一些部隊人員。

死亡之海羅布泊再現碧波,面積超1萬平方公里,水是怎樣來的呢?

▲調查小隊

據說在第一次調查裡面,就發現了當時的那座遺址,並且從中帶出很多文物。在眾多的文物當中有一件特別奇怪,雖然外貌是一枚普通的玉佩,但是卻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實驗人員進行實驗時,偶然發現這塊玉佩有著複製生物的作用。 但是複製的生物會出現七個小時的時間差,當時實驗內容是往一條魚裡面投毒,實驗品當場死亡。然而複製出來的另一條魚在七個小時之後才出現死亡。這七個小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到底是不是通往平行的世界,困惑了很多人。

為了保證這些發現物的安全,平時都是由彭加木親自攜帶。然而就在第三次調查的時候,又出現了另一件意外。調查過程中由於一些原因,耽擱了一段時間,所攜帶用水很快用完。彭加木作為隊長,主動外出尋找水源,臨走前留下一張紙條“我往東去找水” 。

死亡之海羅布泊再現碧波,面積超1萬平方公里,水是怎樣來的呢?

然而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跟隨他一起丟失的還有提取出來的植物病毒。後來部隊多次出動大量人員尋找,不僅僅是為了尋找彭加木的下落,還有是為了避免植物病毒落入他人之手。

之所以會對植物病毒如此緊張,是因為當時流傳著沙民事件。據說是當時國民黨殘餘部隊逃到這裡,在遺址當中感染上了植物病毒。它們的生命力、戰鬥力極其強悍,根本就像是一批生化戰士。

但是他們也有缺點,一旦經過核輻射照射之後,很快就會失去威脅,成為普通的屍體。據說後來是為了避免更大的危機爆發,才指定在那裡進行幾次核爆實驗。

死亡之海羅布泊再現碧波,面積超1萬平方公里,水是怎樣來的呢?

之後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組織,都多次組織大規模的行動尋找彭加木的蹤跡,然而一直是沒有任何結果。有人說是當時被自己人殺害;有人說彭加木也感染上了植物病毒;有人說彭加木遇到了流沙。但是無論怎麼樣,還是保持著一種緬懷的心理。(對於雙魚玉佩事件,我一直都是懷疑態度。)

彭加木當時出事的時間是在1981年,然而就在15年後也就是1996年,被稱作是當代徐霞客的餘純順,在前往羅布泊徒步行走時出現意外。雖然作為非常老道的探險家,但是羅布泊內沒有具體定位,很容易迷失方向。而餘純順就是因為錯失了供給站,與大部隊失去聯繫才釀成慘劇。

等找到他人的時候,已經是在他失蹤一週時間了。由於當時羅布泊乾燥的氣候狀況,表面上的水分不斷蒸發,下面又源源不斷的輸送。表層的土面已經板結,餘純順的屍體出現膨脹現象。像餘純順這樣的探險家,當年命喪羅布泊的不在少數。

死亡之海羅布泊再現碧波,面積超1萬平方公里,水是怎樣來的呢?

關於羅布泊的故事很多,但是我們今天的重點不是他們的故事,而是羅布泊的死灰復燃。羅布泊自從上世紀70年代乾枯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這個生他養他的家,本世紀初羅布泊又重新煥發了“光彩”。與它消失同樣的原因,是因為新的光彩也是人為的。

羅布泊煥發新光彩

時間一直到1995年,中國地質學家在羅布泊有了新的發現。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下面,科學家發現了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的地下鹽海,而且當時我國頗為稀缺的鉀鹽,一時間成為了寶貝。後經過科學家探測發現其儲存量達2.5億噸,是我國第二大鉀鹽礦。

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年,就成立了新疆國投公司,負責對這裡的鉀鹽進行開採工作。主要做法是挖開一小塊表層沙漠,然後將地下的鉀鹽水抽上來,之後再在旁邊地方進行晾曬。由於沙漠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就又在上面進行一層防滲水的保護。

死亡之海羅布泊再現碧波,面積超1萬平方公里,水是怎樣來的呢?

時間長了也就有了我們如今看到的水面,消失了多年的羅布泊似乎又死灰復燃。而開採出的鉀鹽加工成鉀肥,作為植物的主要肥料。它可以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以及蛋白質的產生。如今國內鉀肥主要產自青海格爾木以及新疆羅布泊地區,而其中的羅布泊每年產量達到120萬噸以上。

沉寂了幾十年的羅布泊,如今又煥發出新的光彩。雖然我們現在抽取地下的鉀鹽,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大自然。但是有鉀鹽的存在,周圍就很難有植物生長,其實也是變相的一種改造。希望在幾十上百年之後,羅布泊能夠重新變得適宜人類居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