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買房貸款越多越好,還款時間越久越好,真的是這樣嗎?

睡杲杲_

 

 主要看個人的投資能力,以及風險意識。

  房貸利率是跟基準利率走的,基準利率漲則漲,基準利率跌則跌,如今的銀行房貸採用的都是浮動利率,而這浮動所指就是基準利率的波動。

  例如銀行是在基準的利率上浮10%貸給你的,那麼你如今的房貸利率就是5.39%(4.9%*10%+4.9%);而如果基準利率漲到5%,那麼你的房貸利率就是5.5%(5%*10%+5%)。

  同理,如果當時銀行給你的是打折利率,那麼也是在基準利率上打折的,而這個折率跟上浮比率一樣,都是不變的。

  也就是說,當時你在買房的時候銀行給你折扣,比如8折,那麼你如今的房貸利率就是3.95%(4.9%*0.8)。然而,如今的市場利率較高,像網商銀行提供的定活寶存款支持隨時存取都能達到3.8%,如再冒點險買些貨幣基金如餘額寶,那麼其收益就能比得過房貸利率了,也就沒必要提前還房貸。畢竟還回去容易,如急需資金再借出來那利息就要高出許多,抵押貸款十個點可能過得去,純信用貸款就要在十五個點以上了。


  如果你進行較長期投資,比如銀行理財如今可以達到5%及以上,長期投資指數型基金年複合收益率也能在10%以上,再如買銀行股其市盈率只有幾倍,只要市盈率保持不變長期收益率是要在百分之十幾以上的,其中四大行每年的分紅都要在5%左右。

  但是如果買房貸款的時候上浮利率就高,比如如今的房貸銀行大幅上浮,上浮百分之二三十都屬於正常。假如上浮30%,那麼其利率就是6.37%(4.9%*30%+4.9%),而你又不喜好風險,不會投資理財,那麼還是先把房貸還了(首先要保證生活質量),因為你的投資收益不能高達6.37%,把現金留著不還是要虧的。

  所以總而言之,要不要提前把房貸還了,那要看你個人的投資能力,以及風險意識。


三人聚眾

貸款買房,欠銀行錢越多越久越好,是從貨幣的時間價值來考慮的。對於年輕人而言,選擇貸款買房,不僅出於經濟學的思考,更多地是給年輕人一定的壓力,催人奮進。


以最近十幾年中國的發展狀況來說,銀行利率持續落後於GDP增長率,貨幣對內處在一個持續貶值狀態。這意味著錢越來越不值錢,從銀行獲得的貸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貶值,貸款越多貶值越多。

相反,如果購房者選擇一次性全款支付,則要面對貨幣的貶值風險,在房價漲幅比不上貨幣貶值幅度的情況下,這種風險會愈發明顯。而如果購房者選擇使用房貸,則可以將多餘的現金用於更多的投資,如果投資收益超過了房貸的利息,投資者便可以獲得額外的收益。

當前,銀行的房貸分為等額本金和等額本息兩種。等額本息是一種每個月定額式的還貸方式,等額本金是一種倒金字塔式的還款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支付的貸款會逐漸減少。無論採取哪一種貸款方式,所支付的本金和利息總額其實不會有差別。但從貨幣時間價值的角度來講,顯然等額本息的方式對購房者更有利,因為現在還款的4000元錢,在多年以後很可能也就不值錢了。

但是,需要明確的是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個度,貸款買房也一定要符合自己的承受能力。直接定論,“欠銀行錢越多越久越好”是有失偏頗的。因為它完全忽視了個體之間的差異與抗壓能力,完全忽視了心理因素對於現代都市人口心理層面造成的影響。對於那些面對壓力焦躁不安的群體,上述結論顯然是不適合的。


每日經濟新聞

這10多年來,房價的確是上漲的,好象一次性付款沒啥意思,如果人民幣的購買力每年貶值6%以上,房價每年有15%以上的大漲,房貸利率還一直處於低谷的狀態之下,那麼貸款買房,而且再動用公積金買房是划算的。

但也不是購房貸款越多越好,這要看你家庭所能承受的能力來判斷,我們一直強調買房要量力。別每月的錢都還房貸了,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那就沒這個必要了。人活著不是為了一套房子,而是提高生活的質量。

還款時間也不是越長越好,還款30年一輩子做房奴,表面上看還貸時間延長了,每個月利息支出壓力減輕了,但是樓主您想過沒有,還貸30年肯定要比20年多支出十幾甚至幾十萬的房貸利率支出。

說實話,如果你買房不用支付利息,只要坐等房價上漲,和貨幣貶值,那你肯定這幾年是賺了,但是我們大家都忽略了房貸利率支出還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啊,必須要房價上漲幅度超過房貸利率,或許房貸利率低的時候,還有這個可能性,但房貸利率在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買房是給自己的生活增加巨大的壓力。

如果房價一旦下跌,買房貸款就是越多套得越牢,還款時間越長就越是痛苦,這樣真的太不值得了,還是量力而為,還是珍愛自己的幸福生活,適當的貸款買房自住是可以的,指望房地產加槓桿來發財致富,起碼這二年來是有風險的。


不執著財經

基本上是這樣的。

首先一點是,通貨是膨脹的,貨幣是貶值的,這是最重要的原因。現在從銀行裡貸款100萬,在十年以後可能價值就是200萬。你一個月還貸款8000元,那麼5年以後這8000元可能只相當於工資收入的三分之一。這是關鍵一點。

最簡單的例子是,一個朋友12年前買了一套房子,那時候工資可能只有3000多,一個月還貸就要一千多。簡直苦的不要不要。後來我們不說房價上漲事兒,就工資收入,沒幾年就上了七八千,一個月還一千多貸款,就是玩兒似的,沒有一點負擔。

然後我們再從投資理財角度來考量。

銀行的房貸利息其實不高,一般在4%左右。但如果你少繳首付多貸款,將剩餘的資金用於投資,基本上能夠產生盈利。不說高風險的投資,我們就用這些錢,隨便做理財,收益也比貸款利息高:2018年4月27日銀行理財市場在售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共有1058款,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3%。收益率超5.5%的產品有61款,超5%的有392款。

或者就做餘額寶投資,這也是理財的一種方式,基本利率也超過4%。

還有債券投資,大部分收益率都在5%左右。當然,企業債券也是有風險的,這就考驗投資眼光。

還有基金,一些股票型基金投資收益是很高的。這個是屬於高風險高收益領域。

或者自己投資股票,找好股票買入,有的股票年股息率都超過5%,這樣的股票怎麼不能買?關鍵在於選股。

總體上來說,買房能夠從銀行貸款出來,當然是越多越久越好。這是常規的認識。不過如果支付能力不足,那也成問題,所以主要是取決於自己的支付能力,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還有投資判斷。


波士財經

朋友,這個問題確實令不少人糾結,但如果讓我這個在金融系統工作差不多一輩子的人來回答的話,我覺得能選擇貸款購房的話儘量選擇房貸,還貸款時間如果能長些的話儘量延長,最好不要用自己的錢全款購房。所以從一般通常意義上說“買房貸款越多越好,還款時間越久越好”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我為何會這麼說呢?這主要可從兩方面進行權衡:一是貨幣時間價值,就是貸款利率增長幅度相對每個人的收入增長,往往都是處於滯後狀態,所以時間長則貸款人有足夠掙錢的機會和能力來償還貸款。也就是說現在如果你貸款200萬元買房,30年還清,無論是按照等額本息或等額本金來說,對貸款人都是有利的,未來的錢會越來越不值錢。

二是用貸款買房,可把自己的餘錢用來進行投資,其收益會比償還銀行貸款的利息要多得多。假如你的現款也是200萬元,你不用自己的錢買房,而是將200萬元選擇比較好的投資項目投資,則在30年內所產生的投資收益一定會比200萬元貸款在30年內所產生的利息要多,而且可產生持續的現金流,對償還貸款本息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當然,這樣做的話,可能會對你個人的生活帶來一定壓力,一邊要投資理財,確保投資保值增值,一邊要償還貸款本息,不能導致資金斷鏈。這顯然需要穩定的現金流作保障,不是每個人、每個家庭都適合貸款購房。

如果沒有固定收入僅靠投資來償還貸款,一旦投資收益不理想或投資失敗,則有可能帶來還貸困難的壓力。而那些有固定收入比如工薪階層,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選擇貸款購房這種方式比較好。而如果沒有穩定工作及穩定收入,心裡承擔還貸壓力差的人,也可不選擇貸款購房的方式。

朋友,不知我的回答能否消除你的疑惑,有機會我們再交流,願你在貸款購房還是全款購房中準確決策,發揮出你資金的最大效能,減輕生活壓力。


財經深思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能說:因人而異,因地制宜,順勢而為。

為何要這樣說呢?理由如下。

首先,從銀行的角度講,它放長貸的前提是:這個客戶足夠優質。

而從買房者的角度講,你是不是有足夠的能力多貸款、長時間貸款。

如果沒有穩定持續的收入,你即便是想長時間貸款、多貸款,銀行也不會批給你。

雖然我們都知道通貨膨脹是趨勢,可是,這種貸款方式對某些人來說實際上是一種冒險。

第二,從地域上講,有的地方並不值得你這麼做。

利息跑不過房產增值,這是很多人的願望。

長時間貸款、多貸款,對於住房公積金用戶來說,是可以的。

但對於商業貸款來說,則有利息和本金持平的風險。

如果當地房產的增值幅度達不到這個速度,那這樣就不值了。

第三,如果有理財的能力,如果有穩定的收入,那麼,多貸款、長時間還款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是大的趨勢,我們應該順勢而為。

不過,前提是我說的第一和第二點。

總之,對於有理財頭腦且有穩定收入的人來說,考慮的問題是如何還款才能符合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靜觀財經

真是這樣。

特別是在通貨膨脹嚴重的時候。很多人都明白,理財收益大體上是跑不贏通貨膨脹的,不管你是銀行存款還是餘額寶,再或者是理財產品。除非你的資金量巨大,至少可以滿足銀行私人銀行600萬以上的門檻。



我們也明白,自己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十年前一個月掙3千,現在一個月掙6千,但生活質量並沒有明顯提高,因為隨工資一起上漲的還有物價。

經濟學裡講,應對通貨膨脹最好的辦法就是負債,用未來的收益支付現在的成本,這是最划算的。

可能很多人不認同,覺得坤鵬論在忽悠大家借錢,還不上還是自己的事情。這裡的負債不是讓大家盲目借錢,而是有計劃的借錢。



房貸是個人用戶少有的可以和銀行貸款的途徑,並且可以把時間拉長到30年,金額擴大到上百萬。雖然從還款金額上看,貸款時間越短、金額越少,支付的利息越少。但大家想想,十年後我們的收入還和現在一樣麼?也許現在每個月還貸款的金額佔到你月收入的30%,十年後每個月還貸款金額會佔到你月收入的10%,壓力完全不一樣。

所以放貸儘可能多貸,時間儘可能長是對的。


坤鵬論

貸款越多越好,還款時間越久越好,這本身沒有一定的絕對性。在現實生活中,有錢人往往熱衷於借錢,用別人的錢來擴大投資,不斷提升資金利用率。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往往不願意借錢,總是擔心總有一天會償還不了龐大的開支負擔,而一旦失業,或身患重疾,可能就會讓自己深陷困境之中,最終還是把自己的幸福押在了一套房子身上。實際上,對於貸款數額以及還款時間而言,時間越長這本身就是豪賭未來數十年的貨幣實際使用價值的大幅下降,例如現在100萬,未來二十年後實際使用價值可能就只有10萬元,而此時此刻,用二十年前的貨幣實際使用價值來支付二十年後的實際使用價值,就很划算了。然而,這本身並不具有絕對性,在貨幣擴張達到瓶頸之後,往往會步入一個穩定期,貨幣實際使用價值的下滑速度會逐漸趨緩。與此同時,房子可否實現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尚且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而一旦貨幣實際使用價值下滑速度明顯減緩,而房價價值不升反降,這反而給長期供房者帶來了遜色於預期的投資結果。此外,我們仍需考慮到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失業、疾病、自然災害等,而一旦選擇長期供房乃至長期承擔房貸的壓力,那這些可能性就需要充分考慮的。


郭施亮

對於這個買房貸款越多越好,還款時間越久越好的問題可謂時百家爭鳴,眾說紛紜。拜讀了許多朋友的觀點後,也正是受益匪淺。在下一介草民,非金融專業畢業,做一份普通的工作,對金融規律沒有過深入的研究。不過我買過房,所以我以自身的經歷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話說買房這事還要追塑到2010年的夏天。那時我正值青春年華,大學剛畢業才參加工作不久,家裡人就開始盤算買房的計房。我所在的城市今年剛升為新一線城市,那年還是二線小城,我大概花費了兩週的時間就選好了一個規模較大,配套齊全,周邊發展潛力也不錯的樓盤,並且房價4000多一平,相比如今真是感人。當時上班工資低得嚇人,個人姿質也不好,所以就做了二十五年的商業貸款,貸款金額四十萬元。採用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每月還款額在兩千二百元左右浮動。按照這個標準還款標準,償還二十五年,加上支付的首付款,本息共計大概是八二萬元。

時至今日,我的收入跟隨我的工作年限的增長和個人能力的提升有了不小的提升。但是還款額度與八年輕幾乎持平,所以可以看出貸款年限的長度只會對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小。反而言之,如果我做的是十年的貸款,我每月的還款額度是否會要提高兩倍以上,這樣以來會對我剛參加工作時的生活衝擊巨大,或許還會因此欠下更多的債務。

再從房價變動角度分析。目前本市的均價已經破萬,當前我這套房的價格已經相當本息和計的兩倍。只花了七年時間。十八年之後市場如何變動現在誰也說不清,但目前來看前景還是比較可觀。

以本人經歷而言,我認為買房這事貸款越多,貸款時間越長並不是壞事,綜合算下來還是比較划得來的,希望我的觀點能給各位正準備買房的朋友提供好的建議。


足球小律師

如果從這些年房價上漲情況以及通脹情況看,的確如問者所說的。而且也的確是貸款越多,還款時間越長越好。因為這個前提是,房價持續上漲,而通脹有一直在持續。當然,從目前市場狀況看,這種情況還沒有發生較大改變。

從貨幣的時間價值以及人民幣的購買力來看,人民幣是持續貶值的,購買力也是持續下降的,而房價等價格上漲趨勢的,這樣來看,相對還款時間越久越好。

但是,需要了解的是無論是20難、30年,貸款時間越長,你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越多,一般20年粗略計算會是翻番的樣子,而30年就會更多,這無形當中給予買房者也是一種房奴式的壓力。而如果全款購房,就沒有這麼多的壓力和不必要的其他麻煩;

當然,從投資角度上,如果你的投資收益大於每年的利息支出,那麼的貸款還是比較好的,而且時間越長越好。舉個例子,首付之後,你每年需要支付10%的利息,但是如果首付之後的本來要一次性繳納的錢,你用來投資,而投資回報率大於10%,那麼這種情況就比價適合貸款,而且時間越久越好。

還有一種,如果你確實有錢,那麼建議全款買房。因為你的錢放在手裡會貶值,而買房也不惜要黨房奴,更不需要支付長達幾十年的利息。

所以,房貸的多少、期限的長短,完全需要根據自己和家庭的情況去制定,要符合和適合自己的條件,才能更好的購房和利用你的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