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後為什麼會那麼激動?因為他有了很多權力,很讓人羨慕

在上學的時候,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叫《范進中舉》,主要講的是一個老秀才叫范進,在50多歲的時候終於中了舉人,隨後激動的就開始癲狂,要不是那個殺豬的老丈人打了一巴掌,估計這前程他就到頭了。

范進中舉後為什麼會那麼激動?因為他有了很多權力,很讓人羨慕

要知道,范進中舉前,貧困潦倒,幾乎一直在默默承受這個年齡應該有的嘲笑和無視,畢竟他都50多歲了,仍舊一事無成,就連他的老丈人都時不時的挖苦他幾句,而范進中舉後就不一樣了,所有鄉紳和鄰居都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送錢、送糧、送房屋的人數不勝數,明清年間的“舉人”就是這麼牛氣,誰讓人家范進一步登天了呢?這些人可謂是典型的牆頭草,他們看似是很照顧范進,其實還是盯上了范進中舉後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子的好處,就連那個經常訓斥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戶都開始唯唯諾諾,人前人後給范進賠笑臉。有人估計不解,為何范進中舉後會那麼激動?他都有了哪些權力呢?

范進中舉後為什麼會那麼激動?因為他有了很多權力,很讓人羨慕

明朝276年間一共錄取了11萬多名舉人,而當時明朝有1427個縣級單位,平均下來,一個縣三年才能出一個舉人,古代文化普及率非常低,普通百姓幾乎是不識字的,所以鄉下人想中舉人,簡直堪比中彩票,中了舉人就相當於大小也是個科級幹部,運氣好還能混個縣令噹噹。

范進中舉後為什麼會那麼激動?因為他有了很多權力,很讓人羨慕

當時民間的功名路徑是這樣的,首先是童試(包括每年舉辦一次的“縣試”、“府試”及每三年舉辦一次的“院試”三個階段),然後才能參加由各省三年主持一次的“院試”,全部通過後才是“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至此你終於有功名了。現在是不是對老秀才一點都不疑惑了,這麼個考法,真是折煞人也。

范進中舉後為什麼會那麼激動?因為他有了很多權力,很讓人羨慕

秀才考完了才可以考舉人,舉人們三年舉行一次“鄉試”,鄉試於每年八月在兩京及各省省城的貢院內舉行,比起“院試”,“鄉試”更難,因為中了舉人你就有做官的資格,可於第二年三月參加京城的“會試”和“殿試”,會試第一名是會元,殿試第一名就是狀元。

所以范進瘋了!!!要我我也瘋,畢竟有了舉人的身份就有了以下權力。

范進中舉後為什麼會那麼激動?因為他有了很多權力,很讓人羨慕

明朝舉人的權力

權力一:免稅免徭役

明朝萬曆年間,秀才有幾十畝地的免繳田稅、免兩丁徭役的權利,而舉人享有近千畝土地免繳田稅、免數十丁徭役的權利。於是好些田主都會把財產寄在舉人名下,就為少交一點稅。

所以哪怕中舉前是個窮光蛋,中舉後沒幾天,就是各種田產財物排著隊送上門。“范進中舉”裡“很多人送錢糧房屋”的橋段,實在是小兒科。(就這權利,估計你是范進的鄰居,你也要跟人搞好關係不是麼)

范進中舉後為什麼會那麼激動?因為他有了很多權力,很讓人羨慕

權力二:備選官

隨時都有可能上任,只要願意參加選官,基本都是八九品的官職,就算不做官,也是這個級別,放在普通老百姓的眼裡,這就是“大老爺”,在鄉間他的話語權非常大,屬於地方上聲望極高的士紳階層

所以鄉下鄉紳對當地的舉人都是非常追捧,當然,舉人之前的秀才是沒有任何權力的,所以范進中舉前,並沒有人看得起他。

權力三:犯罪有權力

舉人犯罪,縣官是無法直接問罪的,需要上報,等上邊取消了舉人的頭銜,縣官才能捉拿歸案。

范進中舉後為什麼會那麼激動?因為他有了很多權力,很讓人羨慕

權力四:可以考取進士

這個考取進士的成功率雖然很低,但還是有希望的,而且人脈也認識了很多,畢竟階級算差不多,誰知道以後會不會有助於人呢?

權力五:知縣逢迎

衙役見了舉人不僅不敢欺負,還要給行禮,按照舉人的候補規則,最高能替補七品知縣,這就算是有級別的朝廷命官了,所以縣裡有舉人,縣官都會逢迎。

范進中舉後為什麼會那麼激動?因為他有了很多權力,很讓人羨慕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古代那些舉人“一世中舉,三世為爺”,就算這輩子考到滿頭白髮也要考取功名,畢竟這個誘惑力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