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最有望結束亂世統一天下,可惜他卻身死人手,為後世痛惜啊!

本最有望結束亂世統一天下,可惜他卻身死人手,為後世痛惜啊!

說五代

世上之事,物極必反。歷史上兩漢之後有三國鼎立,三國歸晉數十年後,又陷入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並立的混亂局面,接著,隋唐一統,強唐盛世後氣敗數盡,中原又有五代並立,其間還有十餘個割據政權,合縱連橫,烽煙四起。自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到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大宋,中間共54年,這一時期歷史上統稱為五代十國。

本最有望結束亂世統一天下,可惜他卻身死人手,為後世痛惜啊!

五代十國

亂世出強者,亂世早期或中期都曾出現過有一統的強大政權,可惜的是天命不允,曹操敗於赤壁,終其一生也已無力渡過長江,江山最後為司馬氏所奪,周武帝宇文邕英年早逝,天下的重任也落在了其親家,北周權臣楊堅肩上。五代第一明主周世宗柴榮,有望平滅南方,無奈天不假年,其子禪位於趙匡胤,由宋朝完成了一統。世宗勵精圖治,恢復中原經濟,為後來宋朝的經濟發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堪稱五代第一明主。而在世宗之前也有一位明主,興國霸業,吞岐國、滅前蜀、北退匈奴、南敗後梁,得地千里,"五代疆域,無盛於此者”---《五代史略》。本有一統河山,君臨天下之勢,可軍事上的成就掩蓋不了政治上的短板,在位後期,自以為天下無事,就開始沉迷於酒色,又治國乏術,用人無方,縱容後宮亂政,苛政暴稅,將士離心,百姓咒罵,登基三年即死於政變之中,亂世又無情地持續了數十年。

本最有望結束亂世統一天下,可惜他卻身死人手,為後世痛惜啊!

後唐莊宗李存勖

朱溫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沙陀國主李克用時封晉王,為爭奪中原霸權,與朱溫展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梁晉爭霸戰,各有勝負,互相不能吞併。公元908年,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繼晉王位。繼位初期,李存勖就顯示出其英明果敢,殺伐決斷的性格,以雷霆之勢擒殺了養兄(李克用養子),平息了晉國初期的一場內鬥。接著,又在中原連敗後梁軍隊,戰鬥中身先士卒,指揮得當,解潞州之圍,取柏鄉之勝,晉軍聲威大震,後梁朝野震驚。之後,返回其封地太原,開始整頓內政,為滅梁做好後勤保障。兩年之間,晉國民俗大變,百姓歸心,李存勖看清局勢,放緩對後梁的進逼,轉而平定河北,消除後門起火的隱患。河北當時為燕王劉守光所據,劉守光為人狂妄自大,目光短淺,李存勖於是以驕兵之計,尊劉守光為尚父,後梁亦封其為河北採訪使(尚父雖大,終究是臣子,至於採訪使,更不知是什麼官職),而劉守光竟以為梁晉都懼怕自己,公然稱帝,史稱桀燕。劉守光稱帝不到兩年,晉軍進逼幽州,滅桀燕,再敗後梁援軍,此戰朱溫羞憤交加,回國後更加放縱無度,終被其子朱友圭所殺。而晉國得河北之地,中原大地上的對手只剩下一個殘破不堪的後梁。

本最有望結束亂世統一天下,可惜他卻身死人手,為後世痛惜啊!

梁晉燕三分北方

數年間,經過大小數百戰,雖互有勝負,但後梁內亂不斷,朱友圭弒父,朱友貞殺兄,外部藩鎮反叛連連,大多都歸順了晉國。於是,公元923年,李存勖在諸鎮勸進下稱帝,為表明稱帝的合法性,依舊以"唐”為國號,史家稱其為“後唐”。在內部穩定,外方團結的一片大好形式下,當年四月,李存勖出兵鄆州,一舉吹響滅梁的號角。十月初九,朱友貞被圍自殺,唐軍進入汴州,後梁滅亡。接著,南方五國先後稱臣納貢,唯前蜀自憑天險不肯臣服,公元925年十月,唐軍兵臨成都,末主王衍投降,前蜀滅亡。此時,後唐兵威所指,契丹不敢南下而牧馬,南方無不望風而請降,天下一統本已指日可待。可惜興教門一亂,被亂軍射死,死後被縱火焚屍,體無完膚的下葬,一代英雄卻身死人手,究其原因,還是李存勖性格的缺陷所致。

本最有望結束亂世統一天下,可惜他卻身死人手,為後世痛惜啊!

五代伶人

如果要問如何攻城,如何打戰,李存勖可以大侃三天三夜,氣都不帶喘的,可要問他如何管理好家庭,得到的回覆應該也是空谷無聲,無可奉告吧。李存勖在位期間,皇后劉氏的權力極大,所發的教令和皇帝詔令具有同樣的效力,各地都必須執行,各地軍隊出生入死為後唐打下江山,得到的反而是一婦人的指手畫腳,這讓男人為大的軍隊憤怨不已,怨言頗多。李存勖認為天下已定,終日與伶人廝混,自稱“李天下”,已有玩遍天下之意了。


本最有望結束亂世統一天下,可惜他卻身死人手,為後世痛惜啊!

李存勖和古人繪製的伶官畫像

本最有望結束亂世統一天下,可惜他卻身死人手,為後世痛惜啊!

後唐明宗李嗣源

李存勖晚年猜忌功臣,天下未定而誅殺與宦官不和的郭崇韜父子,此案牽連甚廣,許多名臣武將被殺甚至滅族,而且重視門第,不肯提拔出身寒微的官員,很多勳舊功臣因此受到排擠、壓抑,將士怨恨,功臣不服,天下寒心。公元926年二月,魏博軍譁變,當時國內饑荒,百姓凍餓死者無數,軍官典賣妻兒者眾多,百官請李存勖開內庫賑災,皇后劉氏卻不允許,稱生死有天命決定,非人力所能挽回。國之將亡還如此吝惜自家財產,無知小人令人痛恨至此。當月,令李嗣源率皇帝親軍北上平亂,本意是用親兵監視李嗣源,不讓其有造反的機會。結果到了魏洲,親兵也譁變了,劫持李嗣源入城與叛軍合勢,推李嗣源為主,推翻昏主。李嗣源是李克用養子,李存勖養兄,本來絕不會背叛李存勖和後唐天下的,可李存勖已人心盡失,天下無不除之而後快,自己回去也是一死,只能率變兵南下。三月,李嗣源到汴州,得到了大批唐軍將領的擁戴,聲勢浩大,直指洛陽。四月,李存勖決定前往汜水關,剿滅叛軍,到達汜水關後,李存勖進入內殿進食,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發難,率部攻入興教門。李存勖憑著多年南征北戰的經驗,判斷亂事已起,親率近衛軍出戰,一時殺死數百亂軍,但最終也被亂箭射中,死於絳宵殿,死時僅四十三歲。後李嗣源入洛陽,葬李存勖於雍陵,廟號莊宗,當月,李嗣源就在李存勖靈堂前稱帝繼位,接著,派人賜死莊宗皇后劉氏,以謝天下。

本最有望結束亂世統一天下,可惜他卻身死人手,為後世痛惜啊!

興教門之變

可憐一代英主,卻死於亂軍之中,死時身邊已無親信,唯一平時寵愛的伶人善友,因不忍主人之軀死後還被亂軍所毀,堆上李存勖平時喜愛的樂器,連同主人一生的是非功過一同焚燒燬去。攻滅後梁,是他平生最重要的功績,後梁亡後,李存勖開始疏於政事,貪圖享樂,這也是他一生罪過的開端,曾經天下可傳檄而定,他離天下之主這個位置只差一步之遙,卻因為自己的放鬆懈怠而身死人手,浴血奮戰所建立的江山,也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而已。李存勖死後,天下亂世又持續了數十年,實在是令後人痛惜,警戒!

本最有望結束亂世統一天下,可惜他卻身死人手,為後世痛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