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三個方法實現了與孩子分房睡

想著悠悠馬上快四歲了,跟我們一起睡太影響我和老公的睡眠了,我再次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她這個壞習慣糾正過來。

悠悠最近一直嘮叨著想要一輛自行車作為生日禮物。我就想,何不借這個機會說服她自己睡覺?

我用三个方法实现了与孩子分房睡

我和悠悠談心:“寶貝,你馬上就要四歲了,四歲是大姐姐了哦,應該在自己的房間睡覺了。你幼兒園的好朋友都是在自己的房間睡覺啊,他們從一歲開始就自己睡了。”

悠悠:“可是我怕……有鱷魚要來吃我。”

我:“家裡沒有怪獸,我們把窗門都關好了,怪獸鱷魚根本進不來呀!我們家很安全的,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護好你的。”

接著我使出了殺手鐧:“現在離你的生日還有兩個月,如果從現在開始,你每天都在自己房間睡覺,等你過生日時,媽媽就送你一輛自行車!自行車是給大孩子騎的,大孩子要在自己房間睡覺哦!我們今晚試一試?”

在我的鼓勵下,悠悠半推半就地答應在自己的床上睡覺了,她提出了一個要求:“媽媽,你在我旁邊陪一下,等我睡著了你再走。”我說:“好。”

悠悠媽說:事實上,自行車獎勵只是一個導火索,對獎勵的憧憬幫助悠悠排除了心理障礙,跨出了做出改變的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

第一個晚上,如我所料,悠悠哭了,而且還從床上滾下來了。我跑去安撫,她哭著說:“我哭了你們都不理我,你們都不在,一個人都沒有!”

我又開始調動孩子的同理心:“現在是晚上,爸爸媽媽都在睡覺啊,我們都睡著了所以沒聽見你哭嘛。我們都在家,你放心地接著睡吧。媽媽也很累了,我也要去睡了。”

我邊說邊撫摸著悠悠的頭髮,她很快平靜下來閉上了眼睛。其實我知道她哭,只是想確認媽媽在哪裡,當她需要媽媽的時候,媽媽會出現。確認後,她就可以安心而滿足地繼續睡覺了,那一晚她再沒有醒來過。

第二天早上送她去幼兒園,我逢人就誇悠悠做到了獨立睡覺。我也特地和老師講了這件事雖然在德國人眼裡四歲才分房睡算不上成就,但我心裡清楚,這對悠悠來說是很大的進步,我必須用我的行動去肯定她。

因此,我很激動而自豪地向老師描述了悠悠的表現。老師見我這麼激動,自然也很配合地表揚了悠悠。我瞥見悠悠臉上流露出來一絲得意的表情——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我希望讓悠悠感到媽媽和周圍的大人都為她做到了獨立睡覺而驕傲,讓她更有動力保持下去。

悠悠媽說:在執行過程中不要過多強調物質獎勵,而應將關注點放在孩子變好本身。讓孩子明白好行為帶給他的好處,口頭表揚與物質獎勵並進。

嚐到了甜頭,接下來幾天對於睡自己的房間,悠悠不像原來那麼牴觸了。有幾個晚上她都是一覺到天亮,也有的時候半夜會哭著找媽媽。我過去拍拍她,告訴她“媽媽在這裡,不怕”,她馬上就又睡著了。

還有一天夜裡,她自己跑到我們房間來,說她做夢夢到鱷魚要吃她,她害怕,想和我們一起睡。我想想孩子做了噩夢後情緒一時半會兒難以恢復,大半夜的我已經睡得迷迷糊糊,也不想講什麼道理了,乾脆摟著孩子一起睡了。

第二天我和她聊了聊她的噩夢,告訴她那只是夢,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再次跟她確認鱷魚是進不了我們家門的,我們家很安全。

悠悠媽說:偶爾破例、靈活變通。孩子的心情總有此起彼伏,偶爾破例可以讓孩子感到媽媽的愛,而媽媽的愛就是孩子希望變得更好的最佳激勵。堅持原則很重要,但懂得靈活變通也能讓孩子切實感到規則不是冷冰冰的控制,而是有邊界的愛。

一個多月過去了,現在的悠悠不用我再提醒,每天自願去自己的房間睡,並且入睡越來越容易,半夜也很少醒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