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為免皇帝起疑,舉薦景琰沈追蔡荃,他們都採用了這種方式

文/杏花疏影

從治國能力上說,梁帝蕭選應該是不錯的,至少他有一顆清醒的頭腦,不像廢太子景萱那樣渾渾噩噩,除了花天酒地和擺威風叫囂之外一無是處。

琅琊榜:為免皇帝起疑,舉薦景琰沈追蔡荃,他們都採用了這種方式

可惜也正是因為這個過於清醒的頭腦,造就了他多疑的性格,生怕有一天自己名不正言不順得來的江山被人奪了去。所以,他可以容忍兩個兒子鬥得烏眼雞一樣的奪嫡大戰,卻不能坐視一個有才有德有威信的皇子挑戰他的皇權君威。雖然已經用最慘烈決絕的方式處置了祁王和林燮,他卻絲毫沒有高枕無憂的感覺,赤焰案像一根刺,深深地扎進他的心裡,時刻提醒他,要想保住至尊之位,就要牢牢抓住手中的權力,絕不給任何人可乘之機。

琅琊榜:為免皇帝起疑,舉薦景琰沈追蔡荃,他們都採用了這種方式

在這樣的一位君王身邊,敢於直諫的純良臣子自然越來越少,阿諛奉承的權謀之士越來越多。朝堂風氣漸漸變得汙濁不堪,結黨營私、藏汙納垢,少數的一些不願隨波逐流的忠義之士,要麼像景琰被冷落排擠,要麼像言侯遠離廟堂紛爭,要麼像紀王韜光隱晦,要麼像柳澄那樣學會了“和稀泥”。

琅琊榜:為免皇帝起疑,舉薦景琰沈追蔡荃,他們都採用了這種方式

第一次,借用蒙摯的口向皇帝推薦景琰主審慶國公案:

慶國公位高權重,他的案子,就算有三司會審,也總得有一個把持得住的皇子出來主持才行。陛下還是勸勸兩位殿下,總得有人讓步啊。

抓住皇帝提及該案的時機把小殊教的話原封不動地說了一遍,後面還趕緊轉到兩位殿下身上,不露半點痕跡,卻已經讓皇帝想起了那個最不受他待見、此刻卻正用得上的兒子,那個寧折不彎、鐵面無私的倔強兒子,正是主審侵地案最佳的人選。至於他在辦案中會遇到多少困難,遭到多少阻撓和危險的報復,那都不在他這個做父親的考慮範疇。

琅琊榜:為免皇帝起疑,舉薦景琰沈追蔡荃,他們都採用了這種方式

第二次,是中書令柳澄向皇帝舉薦沈追接管戶部。

轟動京城的“蘭園枯井藏屍案”,牽涉到了戶部尚書樓之敬,太子和譽王盯著這個肥缺互不相讓,吵得不可開交。皇帝心煩意亂之際,柳澄大人一面打著圓場,“如此大事,二位殿下各抒己見是應該的”,一面有意無意地告訴皇帝,戶部的事,有沈追在那代理著哪,人家管的還是不錯滴!

皇帝一聽來了興趣,這個沈追,怎麼沒見有人舉薦啊?

看看這位官場“老狐狸”柳大人是怎樣明貶暗褒的評價沈追的:“沈追出身尊貴,性情要比一般人傲慢一些,平素愛辦實事,不善交際,跟二位殿下走得確實不近。”

翻譯過來其實就是,沈追不僅出身尊貴、辦事得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不涉黨爭,既不是太子的人,也不是譽王的人!

好吧柳大人,這次你又贏了……

琅琊榜:為免皇帝起疑,舉薦景琰沈追蔡荃,他們都採用了這種方式

第三次,就是景琰向皇帝舉薦刑部主司蔡荃接管刑部尚書。

奉旨主審侵地案,小殊提供給景琰一份名單,裡面就有這個剛正不阿的蔡荃。不知道是不是剪輯的緣故,這邊名單剛剛遞給靖王,那邊蔡荃已經來到懸鏡司提取物證了。如果排除剪輯錯誤,那麼只能說是雙方不謀而合,說明景琰在選人上的眼光也是很了不得的。

蔡荃不辱使命,在夏冬面前應對得體不卑不亢有禮有度,果然是一個棟樑之才。景琰有意扶植,結案之後,特意讓他書寫結案文書呈上預覽,在皇上心裡先留下了一個好印象。

琅琊榜:為免皇帝起疑,舉薦景琰沈追蔡荃,他們都採用了這種方式

一樁妓館殺人案因為涉及到“換死囚”,牽連了幾乎半個刑部的官員。皇帝悶悶不樂,正趕上景琰面聖回報西山換防的差事,寬心安慰父皇:待新尚書履職就好了。皇上說,吏部還好說,刑部已經亂得一塌糊塗了,主事之人不好定啊!——不過話說回來,你覺得什麼人代理刑部更合適啊?

說景琰寶寶智商低的網友們,看看下面景琰的答覆有多巧妙:

父皇知道,六部之事兒臣從未沾手過,若不是上次奉旨主審侵地案,只怕一個都不認得,哪裡會知道誰代理刑部合適呢?

一句話就讓皇帝想起了上次那個案子裡,那份漂亮的結案文書,是誰主筆來著,哦,叫蔡荃,朕印象不錯,看看有沒有牽扯進換囚案——

景琰寶寶又說啦:這個我不知道,不過據我的瞭解,這位蔡主司並不是那種徇私枉法之人,應該沒有捲進去吧?

琅琊榜:為免皇帝起疑,舉薦景琰沈追蔡荃,他們都採用了這種方式

皇上一看,果然涉案名單裡面沒有他,好吧,問題解決了!

幾次重大的命運轉折,就這樣在不顯山不漏水的御前奏答中,圓滿地實現了預期效果。

伴君如伴虎,在這樣一位猜疑心比別人重不知多少倍的皇帝面前,真是半句話也不能說錯啊,實在是太累心了。

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