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死時,如果沒有諸葛亮,後主劉禪能否坐穩江山?

劉備死時,丟下的就是一副瀕臨亡國的爛攤子,若非

諸葛亮這位不世奇才,竟強行逆天改命,力挽狂瀾,則無論後主劉禪賢愚與否,蜀漢都必亡無疑。

劉備死時,如果沒有諸葛亮,後主劉禪能否坐穩江山?

公元219年,漢中戰役,劉備斬殺曹魏西部軍主帥夏侯淵,大破魏將張郃。曹操親率魏國中央軍主力來攻,亦被劉備相持苦戰,終於迫其撤退,奪佔漢中郡。之後劉備又派孟達、劉封東進,奪占上庸郡。

劉備戎裝:

劉備死時,如果沒有諸葛亮,後主劉禪能否坐穩江山?

宛城侯音舉兵反曹,關羽北伐襄樊,與之遙相呼應。曹仁平定侯音後,卻被關羽打垮,只剩幾千殘兵困於樊城。于禁率軍來援,又被關羽藉助天時,水淹七軍,三萬魏軍連同于禁本人都做了俘虜。

“漢中王國”前將軍:關羽

劉備死時,如果沒有諸葛亮,後主劉禪能否坐穩江山?

此刻,曹魏兩個主力軍團(夏侯淵、于禁)覆滅,一個軍團(曹仁)被打殘,勢力大為削弱,劉備勢力全據益州,加上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達到其實力最巔峰。

相比於曹操控制的北方各州,益州受漢末戰亂破壞損害較小,不但地域遼闊,同時戶口眾多,因此劉備此時麾下兵馬不下於15萬人(荊州軍團野戰精銳3萬、地方留守軍2萬,益州軍團野戰精銳6萬、地方留守軍3萬),可動員總兵力超過20萬人,比之幾年前在荊州受制於孫權時的“進退狼跋”,此時自稱“漢中王”的劉備可謂是“翻然翱翔、不可複製”了。(皆諸葛亮語。)

漢中王:劉備

劉備死時,如果沒有諸葛亮,後主劉禪能否坐穩江山?

然而,如日中天的劉備勢力也遭到曹魏和東吳極大忌憚,終於被他們聯手痛擊。

徐晃長驅直入,關羽敗走;呂蒙白衣渡江,奪佔江陵;陸遜截斷三峽,殲滅荊州留守軍數萬。關羽軍前方有強敵,後路被截斷,士卒家眷盡落敵手的,近三萬人馬未經與吳軍交手便已潰散,關羽僅帶數百親信退守麥城,終於被東吳擒殺。

荊州三郡丟失,關羽軍團覆滅後,劉備臥薪嚐膽數年,動員七萬大軍東征復仇。然而在相持經年後,被陸遜“火燒連營”,再遭一場慘敗,劉備四萬中軍精銳全軍覆沒,馮習、張南、傅肜等軍中一線骨幹戰死,沙摩柯率領的一萬武陵蠻軍同樣全滅,黃權率領的江北軍團兩萬人叛投曹魏。

此前此後,又有孟達率上庸郡叛投曹魏,雍闓於南中三郡(越嶲、牂柯、益州郡)反叛,呼應東吳。劉備既愧且恨,焦頭爛額,無顏面返回成都,就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劉備死時,如果沒有諸葛亮,後主劉禪能否坐穩江山?

短短几年間,蜀漢政權的兩次慘敗,前後折損兵馬超過十萬人,大將重臣和軍中骨幹損失無數,(首席大將關羽、謀主馬良、將領關平、馮習、張南、傅肜等戰死;大將張飛遇刺;謀主法正、尚書令劉巴、大將馬超、黃忠等病死;將領孟達、黃權等叛投敵國……)不論疆域、兵員、人才,和巔峰時期相比,均只剩下一半甚至更少,確已遭受重創,元氣大傷。桃園夢斷,白帝啼血!

劉備留下的,就是這樣一副幾近亡國的這種爛攤子,和袁紹死前的河北四州、鄱陽湖大敗後的陳友諒政權一般無二。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之言:“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歷代亂世之中,如後主劉禪這種年少且不知兵、在軍中中全無威望,在朝野亦無名望的孺子,是絕不可能和太平盛世那般,僅僅憑自己的血緣和長幼名分,就坐穩割據政權的首領位置,而令百官膺服的。

蜀漢後主:劉禪

劉備死時,如果沒有諸葛亮,後主劉禪能否坐穩江山?

按歷史的發展規律,不論曹魏南下還是東吳西進,蜀中群臣威嚇劉禪拱手而降,才是這個政權的正常結局,北方曹魏帝國的諸多中原名士,如王朗王司徒便如此認為,只等劉備飲恨而亡,他們再給諸葛亮等蜀中執事者幾封書信,西蜀便可不戰而下了。

就如在此之前,劉表死時,年少的劉琮也未必真不想抵抗,可荊州眾臣一番威嚇,就讓他乖乖閉嘴了。如此以來,則劉備的最終歷史地位未必強過袁紹或陳友諒,阿斗也只好去比陳理或者吳世璠。——然而,這原本是歷史的必然,卻被一君一臣的“示天下為公”的高義之舉所逆轉。

劉備慘敗之後痛定思痛,滿懷著有生之年不能“復興漢室,還於舊都”的憾恨,在臨終前對諸葛亮一句“君可自取之”,竟允許諸葛亮但憑己意,自取蜀漢江山,正是出於真心實意的誠摯,非為劉氏一姓產業。連同他對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的諄諄告誡,也就徹底明確了諸葛亮在蜀漢政權對天子劉禪“如相如父”的相父身份,和對百官群臣生殺予奪的大權。

劉備死時,如果沒有諸葛亮,後主劉禪能否坐穩江山?

劉備此舉,是為重拾早年英雄情懷,徹底擯棄個人私心。【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因此讓諸葛亮得以毫無掣肘地施展才華,更徹底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蜀漢江山。

諸葛亮執政後,嚴明法度、約束官吏、安撫百姓、興修水利,勸農課桑,蜀地織錦名揚天下,山河堰堤迄今完好,極大提高蜀漢政權的行政效率和生產力水平。

諸葛亮又發明連弩,創制八陣圖,嚴加整訓,訓練出了一隻戰鬥力極強的山地步弩軍團。收復南中、攻心為上,令南中百姓膺服樂輸,當地人員兵力、牛馬金銀皆充作蜀軍軍資;北伐中原,克復武都、陰平兩郡,勁敵司馬懿坐擁中原九州之精銳,卻只敢堅守營壘以避戰。

他這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江山續命整整四十年,身後遺澤惠及後世近兩千年,正是【諸葛大名垂宇宙,千載誰堪伯仲間!

白帝城託孤就此成為“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的千古佳話,劉備本人和蜀漢政權的歷史評價與地位,同樣也因此為之昇華,享有了隆高的身後之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