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舉辦世界盃背後有一場“明爭暗鬥”……

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背后有一场“明争暗斗”……

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背后有一场“明争暗斗”……

世界盃期間的俄羅斯莫斯科街頭。(視覺中國/圖)

全文共2940字,閱讀大約8.6分鐘。

本文首發於法治週末

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背后有一场“明争暗斗”……

6月14日,第21屆國際足聯世界盃足球賽在莫斯科拉開帷幕,歷時32天的賽事將在俄境內11座城市中的12個體育場進行。這是世界盃首次在俄羅斯境內舉行,亦是首次在東歐國家舉行。

20多個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式、180個國家的觀眾有機會通過電視直播欣賞賽事、60萬遊客的湧入、5.3萬名志願者經培訓上崗、8個新超級體育場、數千英里的新道路、140億美元的投入……各方面的數字均顯示出俄羅斯為舉辦此次體育盛會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帶來的巨大影響。

正所謂“足球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遇冷的今天,部分西方國家和媒體發出的抵制聲音和作出的不和諧舉動在所難免。但無論西方國家在世界盃舉辦前夕和進行期間設置何等障礙,俄羅斯註定會通過世界盃在各個舞臺上有所斬獲。

足球與政治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說,足球比賽甚至可以在“二戰”那個悲劇年代舉行,幫助人們抬頭挺胸活下去,足球給生命帶來火花。在外媒看來,普京要藉助世界盃“照亮一個國家、鼓舞一個民族、助力一個充滿活力和迅速現代化的大國屹立不倒”。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在國際政治地位確認中面臨的挫敗感以及俄羅斯民眾對國家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的擔憂,逐漸轉變為對西方國家的指責。民眾普遍認為,西方國家一直以來蓄意阻礙俄羅斯的民族復興,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爭吵不斷,俄羅斯國內經濟發展困境完全是西方國家惡意干涉的結果。

這種社會的不滿情緒向外部的轉化掩蓋了國內政治經濟等方面積重難返的諸多矛盾,俄羅斯人的愛國主義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進一步被激發。社會共識的凝聚對保持普京第四總統任期的政治穩定無疑是有利的。

世界盃是一個展示俄羅斯文化和經濟實力的大舞臺,它的成功舉辦既可以讓俄民眾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又是展示俄國如何走出“後蘇聯時代”20年的混亂並崛起為一個有著雄心壯志國家的良機。

得益於索契冬奧會成功舉辦的示範作用,俄民眾對舉辦世界盃的支持率和好感度明顯高於當年。承擔賽事的11座城市,有些城市基礎設施較弱,無論是場館建設,還是機場改建、公路擴建,雖也給民眾帶來出行不便,但抱怨吐槽的很少,表示能理解和期待的佔大多數。

為了更好地籌備賽事,應對“足球流氓”(尤其是來自本土和英格蘭的“足球流氓”)的威脅成為組辦方重點關注的事項之一。

俄羅斯政府早早就開始了“足球流氓”的篩選工作,已有300多人上了俄羅斯安全部門的黑名單,其中俄羅斯人佔據了一半以上。英格蘭警方和內務部共對1312名本國人發佈禁令,禁止他們在賽事期間前往俄羅斯。

與此同時,俄羅斯方面開始有條件地限酒。比賽日,莫斯科的賽場和球迷區方圓兩三公里內禁售酒精飲料。

此外,還會有兩支空中醫療隊全天24小時使用裝備齊全的直升機進行執勤,每架直升機可以緊急撤離兩到三名傷者。並且在必要情況下,主辦方會再增派一支裝備齊全的空中醫療隊。

俄羅斯內務部新聞中心已經早早向世界盃參賽國和其他相關國家使館發送了世界盃期間球迷的行為守則。這些須知能夠幫助外國球迷避免與警方發生誤解,安心地享受世界盃球賽。

足球與經濟

當前俄羅斯正面臨著鞏固增長以及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非常時期,普京第四任期的關鍵任務之一是實現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經濟增長速度,並確保福利水平的不斷提高。世界盃的舉辦無疑會對提振俄羅斯經濟起到作用。

俄政府的一份報告顯示,俄羅斯為準備本屆世界盃已花費140億美元,相當於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在2013年至2023年間,也就是俄羅斯成功申辦世界盃後的10年內,世界盃將拉動俄GDP增長到260億至308億美元。目前,世界盃已給俄羅斯帶來22萬個就業崗位,主要集中於基礎設施建設上,而未來5年還將再創造16萬至24萬個就業崗位。

同樣樂觀的還有俄羅斯世界盃籌委會主席索羅金。他認為,60萬名國外遊客平均將在俄境內逗留12天,赴俄遊客將帶來19.49億美元的收入,俄羅斯將從遊客身上收回約17%的基礎設施投資和經營性支出。

據報道,僅聖彼得堡一地在世界盃期間就預計會接待40萬名遊客。估計世界盃後,俄羅斯入境旅客人數將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

作為本屆世界盃承辦城市之一,莫斯科市市長索比亞寧也表示,世界盃能為今年莫斯科的財政盈餘至少增添10億美元。

足球與對外關係

在2010年俄國人贏得本屆世界盃的舉辦權時,沒有人會想到幾年後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會勢如水火。烏克蘭危機、敘利亞危機、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疑雲、前特工中毒事件等不斷挑戰著人們的神經,把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帶入了冰點。

站在抵制陣營最前列的當屬英國。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曾表示,“英國高級官員和皇室成員不會出席俄羅斯世界盃”。歐洲議會60多名議員還曾簽署聯名信,呼籲歐洲支持英國,聯合抵制此次世界盃。

美國政府雖然沒有對世界盃公開抵制,但在賽事開幕前夕的6月11日,美國以與俄聯邦安全局的合作增強了俄羅斯的網絡攻擊能力和水下情報偵察能力,並危害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的為由宣佈對5家俄羅斯公司和3名個人實行制裁。

俄外交部表態將考慮對那些具有強烈反俄情緒和干涉俄美關係正常化的人實施制裁,並對美國在勝利日、俄羅斯日、世界盃前夕的3次制裁行為牢記在心。

俄羅斯《觀點報》6月14日稱,世界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也是一項政治活動。它不僅能提升俄羅斯在世界上的形象,也為高層外交提供了便利機會。對於俄羅斯來說,不論其他國家是抵制還是參與,舉辦世界盃毫無疑問會是一場外交測試。

6月13日,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歡迎美國總統特朗普來俄觀看世界盃。而德國總理默克爾6月12日在電視臺的直播節目中也表示,不排除會前往俄羅斯觀看世界盃。

德國足協主席格林德爾此前就表示,德國無論如何都不會抵制俄羅斯世界盃。他認為,以各種臆造的政治藉口為由呼籲抵制俄羅斯世界盃的國家是對本國球迷不負責任。“抵制什麼都改變不了,相反平昌冬奧會表明,體育的確能促進衝突降級,成為國際關係中的‘黏合劑’。”

不同於一些西方媒體對俄羅斯的習慣性不友好,包括瑞銀集團、高盛公司、荷蘭國際集團、日本野村證券在內世界知名金融機構以及德國和比利時的數學家們對大力神杯的歸屬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給出了自己的預測。“讓政治走開”成為了世界各國球迷的心聲。

根據國際足聯最新公佈的世界盃門票銷售情況,美國球迷購買了近9萬張門票,是除俄羅斯本土外的最大購票國。作為英國的傳統盟友、一個今年沒有踢進世界盃的國家,卻拿下國外購票排行榜的第一位,這讓“孤立說”不攻自破。

美國《耶魯全球化》雜誌撰文,俄羅斯一直在尋求國際合法性,將利用世界盃向世界證明它是普遍標準(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足聯所主張的寬容、和平、多元和人權)的守護者。從2013年喀山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到2014年索契冬奧會,再到2016年世界冰球錦標賽,俄羅斯一直在走這個路子。

英國《新政治家》6月14日稱,俄羅斯人是最熱情、好客和大方的一群人。令外國球迷感到驚訝的,將是俄羅斯人對主辦世界盃的真心自豪、他們的友誼以及好客。

(作者系遼寧大學轉型國家經濟政治研究中心副教授)

文/法治週末特約撰稿 崔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