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國家開了一場會 人民幣成為“硬通貨”

如今,津巴布韋,已經成了通貨膨脹的代名詞,該國100萬億面值的紙幣,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零”最多的紙幣。

可是,在上世紀80年代獨立之初,津巴布韋一度被譽為“非洲麵包籃”——這片土地上的糧食養活了不少非洲饑民;GDP增長曾連續兩年達到21%;良好的工農業基礎和較高的受教育水平使津巴布韋曾經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率先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非洲國家。

但進入21世紀,津巴布韋經濟卻一步步走向崩潰,通貨膨脹更是高得可怕:

到2006年,津巴布韋的年通脹率為1042.9%,2007年則衝到10000%以上。到了2008年6月末,津巴布韋貨幣匯率已跌至1美元對1000億津巴布韋元。

這一年,津巴布韋政府多次推出大面值紙幣,直到當年12月,津巴布韋推出了新版面額為1000萬、5000萬和1億、5億的鈔票;12月19日,面額100億的鈔票正式問世。

最終,在通脹率達到1000000000%後,政府宣佈停止發行本國貨幣,開始使用穩定經濟體的一籃子貨幣組合。

此後,美元、歐元、英鎊、南非蘭特、博茲瓦納普拉、人民幣、日元、澳元、印度盧比等9種貨幣先後被允許在當地流通。

然而,即便將津巴布韋元兌換成美元,對於許多民眾而言,不過是其銀行賬戶裡換了一個數字。

2016年,由於長期缺乏美元儲備,津巴布韋央行實行管制,規定每天每個賬戶只能提取50美元,而銀行自身的限制則更為嚴苛——只能提取20美元。

在津巴布韋,人民幣成為當地流通貨幣是從2015年開始的。不過,美元仍然是該國流通最廣的外幣,但由於供應減少,給當地需要進口產品的中小製造業企業帶來了問題。

近日,中非合作論壇官網援引外媒消息稱,因為中國在非洲的經濟影響力日益增長,津巴布韋央行建議非洲南部和東部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

14個國家開了一場會 人民幣成為“硬通貨”

津巴布韋央行行長約翰·曼古迪亞在29日在哈拉雷召開的南部和東部非洲國家央行行長會議上提出了這一建議。“今天出席會議的大部分國家都得到了中國的貸款或者援助,用人民幣還款的話很有經濟意義”。

在津巴布韋央行行長看來,非洲的發展要擁抱人民幣。眾所周知,人民幣在中國與非洲的貿易中已經成為“通用外幣”。

事實上,津巴布韋央行的提議,也是很多非洲國家的想法。

MEFMI是非洲14國組成的區域研究機構,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納、布隆迪、肯尼亞、萊索托、馬拉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盧旺達、斯威士蘭、坦桑尼亞、烏干達、贊比亞和津巴布韋。MEFMI發言人格拉迪絲·西韋拉—賈達谷表示,中國是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非洲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從新的國際貿易模式中獲益。MEFMI地區的大多數國家都有來自中國的貸款或捐贈,用人民幣來償還具有經濟意義,“人民幣在與非洲的貿易中已成為所謂的‘共同貨幣’”。

14個國家開了一場會 人民幣成為“硬通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