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国家开了一场会 人民币成为“硬通货”

如今,津巴布韦,已经成了通货膨胀的代名词,该国100万亿面值的纸币,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零”最多的纸币。

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独立之初,津巴布韦一度被誉为“非洲面包篮”——这片土地上的粮食养活了不少非洲饥民;GDP增长曾连续两年达到21%;良好的工农业基础和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使津巴布韦曾经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率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非洲国家。

但进入21世纪,津巴布韦经济却一步步走向崩溃,通货膨胀更是高得可怕:

到2006年,津巴布韦的年通胀率为1042.9%,2007年则冲到10000%以上。到了2008年6月末,津巴布韦货币汇率已跌至1美元对1000亿津巴布韦元。

这一年,津巴布韦政府多次推出大面值纸币,直到当年12月,津巴布韦推出了新版面额为1000万、5000万和1亿、5亿的钞票;12月19日,面额100亿的钞票正式问世。

最终,在通胀率达到1000000000%后,政府宣布停止发行本国货币,开始使用稳定经济体的一篮子货币组合。

此后,美元、欧元、英镑、南非兰特、博兹瓦纳普拉、人民币、日元、澳元、印度卢比等9种货币先后被允许在当地流通。

然而,即便将津巴布韦元兑换成美元,对于许多民众而言,不过是其银行账户里换了一个数字。

2016年,由于长期缺乏美元储备,津巴布韦央行实行管制,规定每天每个账户只能提取50美元,而银行自身的限制则更为严苛——只能提取20美元。

在津巴布韦,人民币成为当地流通货币是从2015年开始的。不过,美元仍然是该国流通最广的外币,但由于供应减少,给当地需要进口产品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带来了问题。

近日,中非合作论坛官网援引外媒消息称,因为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影响力日益增长,津巴布韦央行建议非洲南部和东部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14个国家开了一场会 人民币成为“硬通货”

津巴布韦央行行长约翰·曼古迪亚在29日在哈拉雷召开的南部和东部非洲国家央行行长会议上提出了这一建议。“今天出席会议的大部分国家都得到了中国的贷款或者援助,用人民币还款的话很有经济意义”。

在津巴布韦央行行长看来,非洲的发展要拥抱人民币。众所周知,人民币在中国与非洲的贸易中已经成为“通用外币”。

事实上,津巴布韦央行的提议,也是很多非洲国家的想法。

MEFMI是非洲14国组成的区域研究机构,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布隆迪、肯尼亚、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斯威士兰、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MEFMI发言人格拉迪丝·西韦拉—贾达谷表示,中国是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非洲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从新的国际贸易模式中获益。MEFMI地区的大多数国家都有来自中国的贷款或捐赠,用人民币来偿还具有经济意义,“人民币在与非洲的贸易中已成为所谓的‘共同货币’”。

14个国家开了一场会 人民币成为“硬通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