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花42億建國內最大水下立交,超牛逃生系統,1分鐘直達地面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國內最大的水下立交系統-江西南昌紅谷隧道東岸水下立交工程。 紅谷隧道是江西南昌穿越贛江的一條過江通道,在南昌大橋和新八一大橋之間,即從現在中山橋—中山西路往西位置上修建紅谷隧,穿越贛江可與紅谷灘上的現怡園路相連接。

紅谷隧道工程總投資42億,總面積約有5萬平方米,全長2997米,該工程歷時10年論證,3年建設,從空中俯瞰,它是由5個Y字形進出通道分3曾疊加在一起,東岸共有3進4出共7條匝道,採用曲線矩形鋼筋混凝土結構與江中沉管段在水下對接連通。去年8月份,紅谷隧道東岸施工完成,現在還有2個多月也就是今年6月底紅谷隧道就能實現通車了。

這個隧道通車之後最牛的一點就是開闢了一條新的過贛江通道,過江段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50千米每小時,機動車過贛江只需要3分鐘,由市區一帶跨贛江進出紅谷灘只需10分鐘左右。而且可以幫助分擔南昌大橋30%、八一大橋11%的車流量和交通壓力。


紅谷隧道還建有一個超牛的安全逃生系統,隧道內一共設置了26處疏散通道,隧道中,每隔200米位置設置了疏散橫通道,水下還設有一個疏散大廳,當隧道內出現車輛擁堵、事故的情況下,司機們可以通過水下疏散大廳的救援通道,直接從江底到達贛東大堤上。

水下疏散大廳面積達370平方米,可以容納2200多人,雖然是在水下,但是有通道、電梯與地面相連, 還安裝有逃生電梯,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人們也能快速到達地面。此外紅谷隧道抗震烈度為7級,結構非常穩定。

有人擔憂,隧道建在水下,承受高強度水壓,會不會發生漏水滲水問題,會能使用多久呢?其實這些問題完全不用擔心,整個防水工程是兩道以上防水,能夠用100年沒問題,採用進口的止水帶,每個接口採用雙道防水,而每一節通道在預製過程中採用抗滲混凝土,結構本身具有抗滲功能,但是為了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不漏水,在預製過程中採用分段澆築,給管段穿上了特製“雨衣”。


而且紅谷隧道也完美地做到了不會產生任何積水,為了防止隧道積水,將在進出隧道口設置橫截溝,及時將水排至兩側的排水泵房,在隧道內部增設了泵房,排水泵由液限儀自動開啟。如果水量超過設計標準,將啟動應急預案,加泵排水,確保隧道內正常行駛。


分享到:


相關文章: